一、脚的虚实----脚的虚实划分,就是一只脚负担重些。按照力学原理,身体重量的重心若位于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可以使两脚均有着落,称为半轻半重,如果重心位置超出了三分之一的范围,则那只虚脚就会因过虚而产生浮摆的现象,成了偏轻偏重的病象。
另外,在运动或者发劲时,动作要做到曲蓄有余。即使在发劲后,四肢亦仍不应十分伸直。因为一经伸直,在变换虚实时,就要先将直变弯,然后才能倒换伸缩。而如果是手足处于曲蓄有余的姿势下,则触之就可以旋转自如,不必分心于倒换之中,这是使动作能自动化的基础。
总之,太极拳对于双脚的虚实要求,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须有此一虚一实的倒换,尤其须要逐步收小比例,使虚实的转变加快。如果双脚虚实换的不快,就不能适应手的变化,使上下不能相随,就要分成两歧,破坏了动作要周身一家的要求。
二、手的虚实---凡是劲运到手上掤时,此手为虚,运到手下沉时,则此手为实。太极拳两手的动作,和两腿动作一样,也要分虚实,即使双手双按时,如六封四闭这一拳式,亦是按四六比例来划分的。不过手的虚实比例比腿稍有不同;功夫精进后,它的比例除个别拳式外,都在三七至四六之间,比例是大的。这是为了做到沉着松静,专主一方,是以一方为主,另一方为宾而规定的。尤其重要的是,不但肢体要换得灵,而且意气更要换的灵,使意气不滞于一手,特别是右手。
三、手与足的虚实---划分虚实时费功夫的,要算是一手一足上下的虚实划分。而保健和技击上最有作用的,也是这种手与足上下的虚实划分。这是使步法做到连随的核心。其要求和做法是:如右手下沉为实,则右足必虚;等到右手转到上掤为虚时,则右足就随上面的手转为实;这样做,称为“上下相随的分虚实”。所以在太极拳《打手歌》内说:“掤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练拳时要充分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达到了这种上下相随的要求。以练一趟架子来说,内中姿势是多种多样的,变换姿势又是那样的频繁,要做到上下相随,当然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掌握的熟练。这种变换,除了迈步时随足来变换虚实外,大多数皆是足随手来变换虚实。总之,能做到一手一足上下虚实,则重心位置可以不出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使左右腿均有着落,故内劲可以得到中正;内劲中正了,才能支持八面。这种虚实归纳到地面上足部落点来说,是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只有具备了这种上下相随的虚实,步法才能轻灵不滞,进退自如,才可以连随于人而不致发生丢顶的并象。同时,在熟练后推手时,只要注意与对方接触的一只手,则其他一手,两足均可由此养成上下相随的习惯,而不必再予分心,能得到自动配合的效果,也是动种求静而得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