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练拳心为主、德先行;打太极拳就要放下自己!

发表于 2018-02-04 3397 次查看

        练拳心为主、德先行。心性主导德性,德性主导拳性。心善德自高,德高拳自正。太极拳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认知能力,都会表现在拳里。所以,练拳修德合道,首先应当摆正心态,放下自己,提高认识,明白道理。

        一要明白,道的体系庞大至无外,细腻至无内,深奥至无限,很难被全面认识,更难把道性化为己性。艺无止境,理无绝对。所谓得道之人,也只是对道的认识和践行更多一些,但任何人任何时都得不到道的全貌,永远都有大量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所以,凡是夸耀自己有多高明多能干的人,都是不科学的,都是自以为是,不懂大道的人。
        真正认识并服从大道的人,知道大道深奥无比,很难用语言表达,很难被常人理解,所以常沉默寡言,不会哗众取宠,显示自己的知识和聪明;不会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强悍妄为、高傲自重;总是虚怀若谷、求知若渴、无为而为、为而不争;总是自愿放下自己,甘处名利气势的低谷。放下自己,甘处低谷,实则站到了道德高地。低谷有利于吸纳包容、养精蓄力。

        二要明白,修德之人也常有不厚德不合道之处,但他总能发挥德性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把自己不厚德不合道的身心放下、放开,自觉地按照道的规则去做人做事,努力探索道、认识道、符合道、融于道,与道同体,培养自己静定持心的人格特质,希望自己逐渐能像大道一样,无为而为,不争不弃;胜败有思,荣辱不惊;谦虚谨慎,不自放纵;胸怀若谷,万物包容;不拒污浊,自保常清;变通微妙,通达长穹;不惹事生非,常含光藏锐;甘居寂寞之中,等待灵机自生;陈旧却不凋零,内心总有新生。有德之人知道,嗜欲深者天机浅,无欲求者德行深。要修德、厚德,放下自己,成为有德之人、明白之人,必须想得开,看得破;想得开才能放得下,看得破才能不迷惑。必须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知道满足,要懂得,了解别人是机智,认识自己才高明;战胜别人是能力,胜过自己才强大;知道满足不贪心,持之以恒是大志。

        三要明白“反者道之动"(老子)。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双方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真理就是道。用德去体现这个道,就应谋事逆反思维,做事反面入手,遵循相反相成的规律。要知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到了高处也许会发现,提着身心多烦恼,放下身心即为道;高处风大不胜寒,天道睽睽损余端,低处聚水能成海,深谷包容万物繁。修德者处于低潮时明白,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得以失为母、富以贫为始,所以,胸中有天地,脚下有定力,安贫乐道德,不争不眼气。修德者处于高潮时能做到,高不忘下、荣不忘辱、富不忘贫、贵不忘卑,所以,心怀良善,谦虚谨慎,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修德者常能保持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大贵若卑、大富若贫、中庸中和、无过不及的德性。修德就是通过放松,放下自我,松开自我束缚身心的枷锁,松散自我扰乱身心的迷惑,松出自我身心没有丝毫挂碍污染的空灵清彻。

        修德的“修”字,除修养、修炼、修为之意外,也还有修理、修正、割舍,有舍去妨碍的意思。修德是为了合道,是为了舍去自我身心那些不合道的东西,每日都舍去一点,舍之又舍,以至没有不合道的东西了,就道德圆满了,就能无为而为、不争而胜了。这就是老子“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了。无为自然不争,无为、不争就是合道,就是厚德,厚德自能载物,练拳就能性命双修、德艺双馨了。

        四要明白“弱者道之用”(老子)。松柔是道发挥作用的状态,是体内和气充盈、新陈代谢通畅、富有生命活力的表现,也是德性的表现。僵硬挺直,没有弹性,是精气枯竭、失去生机的表现。这不仅是动物植物,而且是所有事物发展变化的特征。例如,舌柔齿刚,齿先舌亡;水柔石刚,滴水穿石;“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灭刚强而扶柔弱,这是干古不变之道。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学习水性,做人要柔和、知退让,要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要处雌守柔,不要争强好胜;做事不要追逐显赫之名誉,不贪图非分之财物,不炫耀自己之长处,不费心与人争辩,求的只是自己的心理平衡,没有亏欠,平安人生,无为而为,为而不争。不与人争便是利人,不与地争便是利地,不与天争便是利天,“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利万物就是上善之举,不争是为了把机会留给万物(别人),利于万物。学习水的这种上善之性,便是合道、修德。有了德,放下了,自己内心也就充满阳光、安静祥和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