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绵里藏针是艺术,“悟”道太极是人生,您“悟”到了吗

发表于 2018-02-04 3617 次查看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习太极拳“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这些都强调了老师指导的重要作用。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明辩了思(即“悟”)与老师指导(即“学”)的关系。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其内容博大精深,内在的奥妙,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欲练好太极拳,需有“明师”指导,所谓“明师”就是明白的老师。有“明师”教授指导,可随时请教疑惑的问题,减少练拳过程中的弯路。这就涉及择师要择“明师”,明白的老师不一定名气大,但对太极拳理要有正确的认知,对于怎样才能提高太极拳修炼层次心知而肚明,并能在教学中徐徐善诱,不以狂语匡人,不以玄言误人。有明师指导,是练太极者之大幸。

        但追随“明师”未必就能练好太极拳,同一老师的不同弟子其结果很难相同。因为除每个人的天资、秉性,勤奋程度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善“悟”和个人“悟”的不同。有时老师想教好某个学生,千方百计去指导,但即使老师累死,弟子还是茫茫然然,达不到老师期望的境界。可有的学生只需老师轻轻一点,便会进步明显。这正如禅宗故事里的六祖慧能,五祖只与他讲了一夜《金刚经》,他便能顿悟禅宗真传,而许多僧人却是苦修一辈子也没能达到。有些太极拳练习者,也“悟”,但却是“悟”入歧途,好高而骛远,不愿下苦功夫,一家的东西没练到,又慕名去拜另一个大师,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结果可想而知。

        学习太极拳,与拳友的交流亦很重要。有时老师教的相同动作,别人做得得心应手,自己练起来却别别扭扭。这就要“悟”其中缘由,“悟”之不通,就要不耻下问。太极拳博大精深,同门之中练法也不尽相同。要走出自己所在的小圈,去看去“悟”其不同的玄机。特别是在具备一定的功底,有了相当成就时,更要虚下心来,与其他拳友交流。搭搭手,摸摸劲,不争强好胜,不争凶斗狠,虚心向在某个方面强于自己的拳友学习,可能会发现自己还没有达到的境界,眼前又出现一片新的天地,自己又能拾阶而上,去欣赏太极世界更高处的风景。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