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陈式太极拳“腰腿劲”论(上)

发表于 2018-01-23 3652 次查看

        陈式太极拳的腰腿劲是中气潜转,引导腰部旋转体现出来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又是陈式太极拳劲力上通下达,主宰全身运动的关键之所在。腰腿劲应用得当,既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推手较技中的运化能力,又有助于内劲的充盈和气息的运转团聚。

        太极拳推手较技中的运化,首先练的是腰腿劲,其次才在肩、在胸、在手臂。所以前人说:“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陈式太极拳要求在立身中正(身体中间要正),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含胸蹋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气沉丹田,腰劲下串的前提下,使二十四节脊骨虚虚对准拢直,以腰劲为主要动力,带领周身在一动全动中内缠外绕;腰部同时要松沉直坚,与肩、胯旋转必须一致,不可摇摆失中,更不可以转动臀部与髋部代替腰转。

        陈式太极拳所指的腰部,是命门穴和两腰眼(隙)及身体中线两侧软肋以下至髋骨以上的部位,决不允许将腹部也当成腰部,此处尤要引起初学者注意。腰部是人体上下两部分转动的中枢,所以在束肋塌腰的前提下,还要求松沉、直坚、健强、灵活地旋转。

        “命意源头在腰隙(眼)”,腰部的左旋右转,引动两腰隙虚实转换变化,互相催领传递,引导肾气滚动,构成陈式太极拳的腰劲变化和调整。为此,前人云:“刻刻留心在腰间。”所谓腰间,即是肾,位于脊柱两旁各一个,是督脉主要的通道。肾在八卦中为坎宫,位北方,五行中属水,是阴中之太阴。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纳气,特别是先天之精气,贮藏于肾中。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换句话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太极拳要求,肺所吸入的清气下归于肾中,与肾中之气息融为一体,能使气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腰部螺旋提肾水上升变津液于口,出自舌下,咽而不吐,顺吸气而下,则能滋养肾中之精气,故有肾间命门供气之说。其气在于藏而不泄,贵在内守。此处又有先天之太极之称。五行由此而生,生化不已。陈式太极拳讲究,肺所吸入的清气归于肾中,与肾中气息融合一体,催动腰部做缠丝动作,能使其气滚动传递,既是陈式太极拳以气化劲的途径,也是陈式太极拳腰劲所在。

        俗话说:“练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总结腰劲的旋转,大致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即套腰劲、花腰劲和螺旋腰劲。

        套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一侧腰眼下沉,擎起另一侧腰眼,二者同步互相传递转换,腰部以横向联系的立圆旋转为主体,驱使身体两侧腰部作一侧领劲,一侧催动地开合、吞吐、折叠运动;其中,开的一侧为领,合的一侧为催。构成腰部两侧和双腰隙在一领一催的反复开合中,互相传递、互相联系的套腰型转动状态,称之为“套腰劲”。

        花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两腰隙之劲出入有序地各领半身转动,促使腰部以纵向联系的立圆旋转为主体,驱使身体左右两侧腰部互相交错地作纵向立圆旋转动作,犹如两个车轮在人体腰部两侧以前后立圆交替转动,形成阴阳互换、开合有序、插花型的运动状态,称之为“花腰劲”。

        螺旋腰劲

        随着肾气滚动传递,两腰隙之劲出入有度地互相传递,腰部以螺旋动向为主体,随着体内中气的升降,腰以上之气顺脊而上,腰以下之气顺腿而下,其气(劲)似有上下两夺之势,但实际上是前降后升(体前是任脉为降,体后是督脉为升),一气贯通。换句话来说,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阳升阴降一气贯穿,在中气潜转的主导下,驱使腰部作螺旋型的缠丝动作,犹如现代力学中“丝杠原理”的螺旋线,称之为“螺旋腰劲”。

        陈式太极拳通过腰劲各种旋转的反复训练,可使腰部骨节松开拉长,肌肉、筋腱、网膜等软组织的韧性增强,弹性加大。练功盘架中,采用“含胸蹋腰、束肋合腹”的动作配合,能使腰部长处于良好的放松聚合状态,对内劲的“出肾入肾”和内气的团聚与增长大有益处。太极名家陈鑫所论的:“出肾入肾是真诀”,正是指此。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