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一位太极拳爱好者交流,他告诉我“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他打拳现在只用意不用力,结果是身体紧张、力在身上。这样理解很有普遍性,误导了很多人,单纯以为不用力就可以了,不知道“意念”也是引起紧张的重要原因。
问题在于怎样“用力”,我们常规模式是,脑子一想,肢体随着指令做动作,力的大小方向一定是受意识控制。这种“意-力”模式的好处就是直接,准确、方向性强,但缺点是整体性、协调性差,受力肌肉紧张,产生力点。不论你怎么不用力,只要你还是处于这种“意-力”运动模式,当外力来时就会反射性的出力,非丢即顶。
那太极拳是怎样用力的呢,"内三合"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内三合"虽源于形意拳,但已成为各家约定俗成的最带有共性的概念。在“意-力”模式中,增加“心、气”,即:
“心—意、意—气、气一力”。
三个误区需以注意:
1. 混淆心与意不同(先天、后天)。
2. 用意不是加强,而是减少(有意无意是真意)。
3. 气非呼吸之气(是心静、长期练功自然产生的气)。
心与意合,即不是原来的心,也不是原来的意;
意与气合,即不是原来的意,也不是原来的气;
气与力合,即不是原来的气,也不是原来的力。
用意不用力,即不是原来的意,也不是原来的力。字虽没变,内涵全变了。
内三合即是内容,也是方法,让我们从静中入手,注重心、意、气的练习,自然产出太极劲。
顺便说一句,内三合有了,外三合就容易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