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学练太极推手99%都有的心理障碍,赶紧戒除!——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04-02 467 次查看

        学习太极拳推手首先应当戒除求胜怕输的这一心理障碍,否则将是南辕北辙,枉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纯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后,在明师指点下,循序渐进,刻苦练功,虚心求教方能稳步取得可喜的进步和成效。
        一般初学太极推手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遇到高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苦功,以最高的效率求得那令人钦羡不已的太极神功。
        对中国武术有所了解的武术爱好者都知道太极高手那轻灵缥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境界,都知道太极耄耋御众,快何能为的妙处。因此都日思夜想地做着一个共同的梦:希望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甚至五年后,而成为一个神闲气静、潇洒自如、常常立于不败之地的太极高手。
        生活中有许多练太极拳的人花费了2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依然未能跳出“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的误区。为什么?因为有许多拳龄、推龄(即推手之年限)很长很长的前辈,在年轻力壮者的进攻下,开始时仍能从容走化,以太极之理应之,但一遇颇具威胁之手法,此时用其所掌握的太极功夫已无可解脱,则往往会本能地发生顶撞,产生一种潜意识:“我就不能输给你,看你如何?”于是,就背离了太极不丢不顶的原则。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虚荣的求胜心理所致。我们学习推手时,常常把胜负看得太重,认为一旦被对方问动了,推起来了,就是输了手,丢了面子,而不去客观分析其中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尤其是有名望的太极高手若输给了没练过太极的大汉,年长的若输给了年轻的,力气大的若输给了力气小的,拳龄长的、推龄长的若输给拳龄短、推龄短的,人们就觉得丢了好大的面子,懊恼不已。其他更严重关乎面子的还有辈分问题,若师叔、师伯输给师侄或辈分更晚的同门,或名师之徒输给了普通习太极者,那面子似乎丢得更大,仿佛无地自容了。
        所以一般习太极推手者除了向本门师父、师哥等求讨技艺、让他们说手时肯于认打服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外,对待其他场面的推手抱有认输,虚怀若谷,互相认真切磋、研讨,共至不耻下问的实在并不多见。
        正因为有这一层求胜负、争脸面的心理障碍,才会形成“多见数年(共至数十年)纯功不能运化”的后果。于是在此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输手,即使拙力、笨力也要用。只要能保住面子,不在众人面前栽跟头,几乎什么手法、手段都想拿出来,殊不知这已经离太极之理甚远矣。
        我国著名武术家、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多年来在讲授太极推手时一再强调:“要任人蹂躏,要逆来顺受,要舍己从人……”而且根据自己年轻时在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协助老师杨禹廷先生教拳的经历,来佐证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是至理名言的道理。
        王老师说:“当年的北平盛行太极拳热,每天到太庙你们杨师爷主持的太极拳研究会学拳的会员就有300多人,其中有各阶层的人士,有商界、政界、学究,两广总督,李幼兰、万福林、吴佩孚……各大商号的经理,前门、东单、西单、北新桥附近的都有。”
        王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步行到中华门附近(在今天的历史博物馆附近)的树林里练功,然后等到太庙6点钟开门,第一个进去,帮助老师收拾好馆社。300多位学员也分批分拨来到。各银行的经理、职员们来得最早,练完拳好去上班;中间来的是各商号的掌柜,老板。因为他们起来后将各自的商号安顿好了,踏踏实实来练拳推手;这拨走了后,就是达官贵人和遗老遗少,他们有空闲时间,又不肯起早吃苦。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国会议员,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已经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他们都知道王老师的推手功夫十分出色,因此都要由王老师亲自喂手,与他们一个一个推。
        王老师说,和这些人推手只能“舍己从人”,“顺着他们的劲走,一点都不能顶,更不能用大力,否则他们受不了,而且万一碰着了也是麻烦。”这样既不能争输赢,求胜负,又不能怕吃苦,怕受累,只能甘当陪练教练。从6点多钟一直到中午12点,一个接一个,简直成了他们的拳架子了。“驮着他们,就和着他们,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因此当时的饭量大得惊人。”那时灯市口附近有个那家花园,花园的总管那桐也来练拳,他为王老师在东来顺包了饭,那里的涮羊肉就是王老师的工作午餐。王老师每天一顿午餐都能吃12盘涮羊肉,可见下工夫之深。
        这样数年下来,又在王老师的师爷王公茂斋师太的亲自指点下,王老师遂练成了一身出神入化的太极神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王老师精研太极推手功夫时,真正遵守了“任人蹂躏,逆来顺受,舍己从人”的原则,克服了争胜负的心理障碍。
        当然,王老师也讲到太极推手并不是一味忍让,一味迁就对方,而是在顺从的同时加入适当的化力,让对方的来力在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上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争取自己的主动,达到我顺人背的目的。
        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打破求胜负、保面子的心理障碍在太极推手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而且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要保全面子就要先学会丢掉面子,要求胜负就要先具备一颗平常心,克服自身的缺点,在多种外力的逼迫下力求保持自身平衡,然后才能考虑去破坏对方的平衡。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做先生”先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要取得胜利先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上面谈到当年北平盛行太极热,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小插曲。当时的北平市市长是从上海调任的袁良。袁良当时正值壮年,又习武多年,到北平后就委托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许龙厚)寻访武林高手。许先后找了六七个武术家,由于他们有各种顾虑和其他原因都被袁良市长打败了。市长发怒了,“北平是藏龙卧虎之地,找个武林高手都没有?我还怎么学功夫?”许先生说:“有一位高手,吴式太极拳功夫已是炉火纯青。他是山东掖县人,秉性刚直,脾气倔强。他就是同盛福麻刀铺掌柜的,不是专门教拳的。我怕得罪市长,不敢介绍……”市长说:“我要学的是功夫,不是找好脾气的。”于是连忙派汽车把王公茂斋从辛寺胡同接到东城交道口西花厅。
        王茂斋是近代太极宗师,吴式太极拳始祖全佑公的高足。袁市长与王公见面后,略为寒暄,即提出试手过招。王公考虑到市长大人的地位,自然是小心谦让,但市长大人非要见识北平武林真功夫,结果最后只好将其咄咄逼人的拳脚化开,略施一招白鹤亮翅,就将市长大人抛到大沙发上。
        王公果然是秉性耿直,此时就说:“市长,听说你的功夫不错,你就把那些绝招都拿出来吧。”结果王公一个“去吧”就又把市长大人扔出去三四丈。这样一连气摔了六七下。王公本以为这下会惹出什么麻烦,谁想市长大人不但不恼,反而喜上眉梢,心服口服。当下就表示要拜师。于是择了吉日良辰正式递帖拜王公为师。这也是北京太极拳史上的一段佳话。
        因为有市长大人拜了王公为师,杨师爷又是王公的得意弟子,于是杨师爷的太极拳研究会也就门庭若市了。后来袁市长因为惹怒了北平广大的粪业工人,激起罢工风潮被赶下台,那是后话。
        这是王老师当年讲述的一段太极拳史话,王老师向来记忆清晰,此事应当是确实的。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