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定义,古今不乏其论:有说太极拳的关键就是一个“掤”字;有说太极拳的要义全在走圆画弧;有说太极拳的功夫就是缠丝劲、抽丝劲;有说太极拳的奥妙就在以意行气、以气发人……要我说,都对,但都不全面。倘抽象成一个词汇,我的回答是:“对称”。太极拳打得就是对称劲。
因为对称性原理的涵盖面更大,它是物理学、包括宇宙宏观现象界的总括。它泛指事物的不变性即相同性和变换性即矛盾性两大属性。因为太极拳打得就是矛盾统一劲、对立互补劲——以及冲突中把握平衡,分歧中保持和谐,反差中体现奇异美的一种拳种。还因为对称原理,实质上与自然科学的守恒定律是连在一起的。任何事物,只要真正能够达到太极、极致、极限,也就能够通向另一极和多极。原来太极意味对称,对称意味守恒,守恒意味多元,多元又复归统一……
何以太极拳难学难精?何以太极“十年不出门”?照我说,全在它的“立名定义”上,全在它不幸而又万幸地将无所不包的宇宙规律作为自己的拳名。有趣的是,较之其他拳种,恰恰太极这个最难学的拳种,却又拥有最多的热爱者与练习者。这不奇怪,因为既然太极拳的哲学背景就是道、宇宙法则,那么它就必然有超越一切的包容性和普适性,它的意义、价值也就必然是多元多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祛病、健身、技击御敌、升华境界……然而,这毕竟是从最基本、最低一级的层面去界说太极拳的。诚如金字塔一样,越是基数的巨大,攀登到顶点也就越难。从终极性的角度说,任何人要想将太极拳打到完美状态,都难上加难。太极拳在极限处,同时又制约和考验着人的终极力量、意志品质、智慧及整体协调力和灵敏性(当然那些只求练拳健身的人除外)。谁想追求极致性的目标,谁就得有极致性的手段;谁欲达到高难度的太极谐美状态,谁就得有高难度谐美的生命状态。
常听太极圈中人说到传统套路与竞赛套路的区别。就像它们纯然是两个娘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拳种。我不明白,既然名分都是太极的,为何不首先肯定它本质上的相同性,却偏强调它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为何只侧重它的一个方面、一种功能(如主要为了表演或主要为了对抗),而忽略甚至无视它的整体功能?莫非,太极拳还分现代、传统、民间以及专业?道、真理、宇宙法则还看人脸、分古今,还由于人的身份、目的不同而改变它的本性?太极拳既然冠名太极,就应当具有最广义的统一性和恒常性,就不能因时空的变化而去变化,因练拳者的不同而改变其特殊性却失去其普遍性。不管是传统套路或者是竞赛套路,只可能有一个套路:老老实实按太极的本义去修炼拳术。竞赛套路绝不只是花架子,只具有表演功能;传统套路也绝不只是借力打力,只具有技击功能。只有合乎拳道,综合了多种对称、多种矛盾、多种对立统一、多种“复杂的简单”的太极拳,才是惟一正宗的太极拳。任何企图分裂、割舍、肢解太极拳的主张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企图在太极拳上搞投机、取巧、玩花花绕的人,都注定没有好结果。
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太极拳不是还有陈、杨、武、孙、吴等流派的区别么?难道那也是大谬的、不该的?这就牵涉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哲学和美学的问题了。如上所述,把太极拳人为地分为传统与竞赛,片面地强调它的本质不同、用途不同,当然不能允许。因为这实际是在抹杀太极拳的共性和属性,否认它赖以存在的共同本原。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共性的基础上,太极拳就不能有自己的多元个性。任何事物都同时兼有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太极拳也概莫能外,也有除了根本性的共同特征外,还有丰富展现自己多重个性的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一面。但这些歧异与支流毕竟只是大树上的分枝,只是外部表象有差别,内在禀性却不变。不在你学的是哪一个流派的太极拳,也不在表面化的风格不一样,关键在,你是否领悟了太极的真谛,抓住了太极的魂魄,体现了太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