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动不是你的那个动 静也不是你的那个静——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02-05 561 次查看

        说是在习练太极拳,大多并没有认清太极拳的理是什么,而且更有人认为阴阳、八卦、五行等学说是玄学,是迷信。其实,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哲学。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土壤,太极拳就是无本之木。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哲学理念的指导来练习,就出不了太极拳的功效。意识决定行为,思想认识都是错的,当然就不会出现正确的行为动作,也就不会出现太极拳的效果。
        阴阳哲学的理论为什么没了呢?是因为这种理论生存的环境土壤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太极拳的土壤,《周易》《中庸》《道德经》,这些都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那时的语言环境、文字意思跟现在相比偏差很大了,我们现代人往往不理解古人的话,或者理解错了。
        近几十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对古代文字的解读已经出现了很大偏差,往往是望文生义——用现代的意识来理解古人的意思。比如对“动静”的理解,现代和古代就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触动动犹静”,“动静如一”,“虽动犹静”,“动即是静,静即是动”……这些动静的论述,有些是好理解的,有些则是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对于动静的概念,我们现在的认识是:动,就是运动;静,就是静止不动。这是现代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认为,静止和运动是物体存在的两种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太极拳中讲的动静,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概念,可以说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动静,也就是说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动静概念,是大相径庭的。
        太极拳中讲的动静,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静概念上的。这里的“动”是指变动,而“静”则是指不变。所谓的“动中求静”,就是《周易》中的思想——变易、不易,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当中又有不变的规律。那个不变的规律,叫静。所以,太极拳中的静的概念,不是物理学中的静止不动,而是指在千变万化的拳术动作中要守着那个不变的规律, 那个不变的规律就是阴阳变化的规律。太极拳千变万化,但是阴阳变化的根本性质是不变的。我们在千变万化的拳术动作中守着一个不变的性质,这叫“动中求静”。
        如果把太极拳中的动静概念理解成现代物理学的动静概念,那么,就很难理解“动中求静”这句话了,甚至感到费解,无所适从。《道德经》中也讲:“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这里所谓的“常”,是指恒常不变;“根”,则是指最根本的性质。最根本的性质没有变,所以叫“归根曰静”。具体到太极拳的练习,就是说,虽然练习太极拳时在不停地运动,但是,在运动中要保持不变的性质。这个不变的性质就是太极态——阴阳相合,自然而然。在整个太极拳的练习中都要保持这个太极态,也即身上的性质、柔韧度都是不变的,平衡的,自然的,这是非常难的。所以,太极拳的训练,就是在追求一种东西,训练一种能力,就是这种动中求静的状态,就是这种虚静的状态。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些,只是每天盲目地练拳,那么,身体、意识就不会有什么变化,也就不会产生太极拳应该培养出来的能力,也就是没有出功夫。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