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高手在一呼一吸的瞬息之间——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3-10-16 723 次查看

        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从技击角度来讲,对学过的各种姿势着法,经过长期反复刻苦练习,自然达到精的程度。俗语说"千招会不如一招精",贵在精不在多。精就能在不自觉中形成条件反射,即在与人交手中,不用脑子现想,即能随机应变、及时做出适当反应。对技击的最高要求就是要达到无意识的虚灵境界。
        比如说,太极拳的发劲动作,丹田气下降到足,屈身坐腿撑腿,挺身长腰,气从地面反射上行,通过脊椎、肩、臂、肘、腕、掌、指,弓步蹬腿向前发力,前足同时下踏施作用力于对手。这个过程对日常不是这样锻炼的人是不习惯的,动作不可能协调的,会感到力不从心。而长期如此训练的人可以在不自觉中完成这种发劲。
        又例如乒乓球的发球动作,熟能生巧而发出各种转向不同的球,上旋球、下旋球、左旋球、右旋球等,一切自然协调,干脆利落,信手而出。初学者则做不到。还有玩魔术的技巧,娴熟的动作、天衣无缝的表演,令人瞠目结舌,惊奇不已,明明是假的,就是看不出破绽。什么事都是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由巧到精,精则用时信手拈来,已形成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的高级阶段,就是太极之"神明"阶段,也就是拳法进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阶段。即心理、生理的自我调整已经达到自动化的高级阶段,只要临敌,立即使敌跌扑而出,全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即使突然受到外界剌激,这种体内协调关系也破坏不了。例如:人在无意中手触火、或触电,手会立即弹开,大脑尚来不及反应。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意外情况的突然刺激下,人体潜在功能便会被激发。
        道家"养生篇"《庄子:应丁解牛》讲的是一位著名的屠夫与梁惠王的对话,梁惠王见屠夫解牛肢体甚是熟练,忍不住大加赞叹,屠户将刀放下,禀告道。"臣所喜爱的便是一个道,这比技术更重要,臣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目所见,无非便是一头牛而已,三年之后,我已经看不见整牛,目中所见,俱是牛的筋骨结构。现在臣的眼中什么也没有,解牛之时,臣以意念相触,而不用眼睛看,眼睛已失去作用,全靠意念而已……
        太极拳的对抗交手中,人的武功技击招数瞬息万变,若要做到如屠户这般目无所见仅凭意念对敌,则必须先熟悉对方的武功招数,或者要在一瞬间便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凭意念对敌,比之屠户更难一层。
        在太极推手散打搏击时,如此要求,实是太难了些,但若自功高强、功力深厚、敏感度高,能察觉到对方眼神与招式中所带动的气息流动,并及时判断出对方的劲路招式,则反击之时,便不可用眼睛,而靠人的潜意识的启发及直觉感应、条件反射起作用。
        自然界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对方纵是出招缓慢,也必然带动气流,即"气场"起作用。这于内功要求则更高了一层,要在丝毫不紧张的绝对气功下捕捉到事态变化的前兆苗头,对人体生物场的微妙变化迅疾作出自然反应。
        屠户又说到"按照牛的天然结构,将刀刺于筋骨关节的空隙间顺着牛体的本来结构,游刃于其间,未曾经过筋肉聚结处,更不用说有刀砍在大骨之上了。好的屠户一年换一把刀,即是因为他是硬割的缘故。一般的屠户一个月换一把刀,即是因为硬砍的缘故。臣的这把刀,至今已经十九年了,所解的牛何止数千头,而刀刃却依然如同新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般。其原因便是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用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进入骨节间隙,定然游刃有余"…。
        从上面所论中体会到,为什么太极拳高于在一呼一吸的瞬息之间,未看到怎么运气用力,只用一指一点,对于便会跌出丈外?为什么仅用一指点中要穴,他人即受制呢?就是因其招数精,能在毫秒之间判断出对方的虚实间隙,几乎没有受到丝毫阻力,内劲便通过手指击中对方的筋骨关节的要穴。这种功夫是靠多年的刻苦磨炼出来的。也说明了太极高手在推手中为什么看不见用力而对方倾跌的缘故。动作反应快则是因招熟,招熟了即精,"精"则出神入化,精则"神明"。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