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圆转如意是太极——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3-06-09 735 次查看

        初学太极拳的人,对太极拳中的圆弧动作一般都不太习惯,很难领悟正确、做准确。所以,有必要仔细探讨。
        画圆行弧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征。也是太极拳与其他体育项目直出直入做法的最大区别。《太极正功解》中说:“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拳谚也说:“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所以,有人称太极拳运动为“圆的运动”。弧是圆的一部分,是圆周线的一段。圆大,弧度就小;圆小.弧度就大。所以,有人也称弧形动作是“圆运动”。总之,太极拳的每个动作不是圆即是弧。圆和弧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个套路中。笔者根据练拳体会,分三个方面写点粗浅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圆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拳术结构比较复杂、姿势多变,太极拳中圆弧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1)用手画圆。即拳谚说的“脚踩阴阳手画圆”。有平圆、立圆,正圆、斜圆,全圆、半圆、大圆、小圆,顺圆、逆圆,椭圆、对称圆、交插圆,有时单手画圆,有时双手抱(捧)圆,经常是圆连圆、圆套圆、错综交叉。不论掤、捋、挤、按、采、捩、肘、靠,或起承、开合、转推、屈收,两臂两手的外部形态都呈走弧画圆状。(2)弧形行步。不论进步退步、左脚右脚,都是弧形起落、弧形行步,不能直来直去或出现拐角现象。例如“倒卷肱”,后退脚一定要经支撑脚内侧呈弧形向后偏左(右)方落步,不能走成直线或折线,否则就不是弧形。(3)圆弧动作还体现在内劲的旋绕运转上,这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不论外形如何,太极拳以劲圆为指导,以螺旋式的缠绕进退,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旋绕运转,达到虚实相间、刚柔相济、阴阳平衡。
        二、太极拳以圆弧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功理和作用
        第一,圆弧动作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运动。人体的颈、脊、腰、胯、膝、踝、肩、肘、腕等九大关节都是圆形或自然弯曲状态。圆弧动作的路线呈圆弧形,不论身法、手法、步法如何变化,只要不是“反关节”活动。全身各个关节都可以圆活如珠,收放自如,轻灵、舒适、自然转动。
        第二,圆弧动作是一种全身的均衡运动,是复合式、环绕动作形成的综合运动。“一动无有不动”,习练太极拳时周身内外都可得到全面的、反复的锻炼,不仅可以使人体各部位肌肉、韧带拉长,增强柔韧性和肌力,而且还能协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一起参加活动,使经络、血管、肠胃等得到疏通和按摩,调节内分泌,促进人体内环境均衡稳定,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第三,圆弧动作符合力学原理,画圆走弧既是一个积蓄力量的过程,也是化解来力的最佳手段。太极拳每个发力动作前后均是圆弧动作,它松、沉、缓、慢,为下个发力动作作准备。同时,它还圆滑、有弹性.不怕碰撞,有利于以虚化实!起到四两拨千斤、小力胜大力的作用。因此,太极拳的技击,实质上捏圆与圆的较量,而非力量大小的抗衡。
        第四,圆弧动作有利于锻炼身体的灵活性。拳论云:“无圆则不灵。”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的习练.打拳时身体就不会灵活。而“身灵”则是拳经《五字诀》中对习练太极拳的一项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练拳必须身体灵活。因此,圆弧画得越小越好,越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反之,如果圆弧画得不好,似像非像,也就说明身体的灵活性较差。圆弧与灵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生相长、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五,圆弧动作是最和谐的运动。它式式处处始终保持“不后不先”、“无过无不及”、中庸适度、伸缩自如的特点,避免了外家拳和其他许多体育项目中畸轻畸重、乍张乍弛、气喘吁吁的极端现象,从而使自己意念气血均匀、心理生理阴阳平衡,符合生物规律。这也为人体的百年健康创造了条件。
        第六,圆弧动作有利于培养习拳者的思想品德。有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太极拳通过圆弧松静、轻柔、沉稳、缓慢、连贯的动作,以及“不丢不顶”、“舍己从人”的心态,进一步洗涤习拳者的心灵,使人及时理智地调节意识、转换心境、消除不良情绪,养成积极乐观、心胸开阔、遇事冷静、待人宽容、心平气和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如何做好圆弧动作
        第一,积极学习拳理拳法,认清太极拳运动以圆为宗的原理和作用。拳谚说:“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圆是太极之象。宇宙是圆的,太阳、月球、地球都是圆的。春、夏、秋、冬,四时循环,阴阳运转,天人和谐。现代科学中的分子、原子、离子也都是圆的。圆,能够圆转自如,适应各种情况,达到阴阳平衡。因此,先师以圆弧作为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以劲圆为指导,带动全身动作,符合自然规律和《周易》原理。习拳者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加深对圆弧动作意义的理解。
        第二,要在意念引导下,由腰带动,完成圆弧动作。腰为主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各部位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协调一致地沿着圆弧线路缓慢转动。腰、胯与肩、肘、手、脚密切配合,齐进齐退,圈圈相随,缺一不可。哪怕是手或脚画极细小的圆或弧.也都是腰部画圆行弧的外在表现。不能只动四肢不转动腰,或腰手脱节,各行其是。例如“云手”,就是以腰椎为轴,左右旋转,带动两臂和两手,在体前左右、上下交替画圆完成的。再如“野马分鬃”,不论是左抱(圆)右分或右抱(圆)左分,也都是腰部旋转起主要作用。
        第三,严格按照每个动作中圆弧的基本要求轨迹运行。每式每动都应清晰地显现出各种圆或弧的不同特点。是圆,就一定要圆满、圆润;是弧,就一定要呈弧形。四肢的收缩和张弛,不可达到极限。不凹不凸,不起棱角,没有断续,没有直线,更不随意地乱比乱画或做成其他形状。动作不正确,也就失去了该动作应有的功能。
        第四,圆弧动作一定要松静、轻柔、沉稳、缓慢、自然地进行。越轻松、越自然越好。一切动作点到为止.着重意到、气到、劲到及精、气、神的修炼。只有心静、体松、顺其自然“随势转圈”,才能把圆弧画得圆活、规范、标准。不可用拙力、僵劲,也不能半轻偏轻、半浮偏浮,否则就会出现拳论中指出的“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的毛病。圆与圆之间,还应有平滑的过渡,不能有故意雕琢的痕迹和强烈的跳跃现象。
        第五,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掌握好逐步使圈练得由大到小、由拙力到轻柔、由粗糙到圆润、由形到劲的规律。拳谚说:“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画小。”拳论亦讲:“精练已极,极小亦圈。”初练时,圆弧画得大而明显,进而由中圈到小圈、由有形而至无形,逐渐深入内劲,达到不露形不显痕,成为自然虚灵之体。
        习练太极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练到一定程度又会感到练后头脑清晰、浑身轻松、非常愉快。这就要求习拳者一定要勤奋、进取、有恒心、坚持演练。同时,还应看点有关书刊,默识揣摩,广泛交流,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改正错误。只有亲力亲为、慢慢领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习练水平。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