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不懂太极“劲”?这样谈你就“懂”了——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3-05-31 680 次查看

        劲趣谈
        凡是练太极拳的都希望早日练成懂劲的功夫,真正懂劲了,才算迈入了太极拳的大门,“懂劲后越练越精......”。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懂劲的现象。
        例一,篮球运动员是懂劲的,不管传来速度多么快,力量多么大、凶猛的球,双手轻轻一接,并能随即传出,和太极拳与人交手时的接、化、发出如一辙。例二,钓鱼时,当大鱼上钩时,老练的钓手总是不慌不忙,利用鱼竿的弹性,将鱼溜的精疲力尽,这和太极拳推手练习时的不丢不顶简直是一模一样。
        当你用一只手领着刚刚学步的孩子走路是,你会非常小心,当孩子走的快时,你会紧紧跟上,走的慢是,你也自动放慢步伐,这不也是沾、连、粘、随吗?等等。以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放松,不使僵劲,不硬来,结合到练习推手,同样不能硬来,按照要领,以练沾连粘随为主达到不丢不顶,求得懂劲。
        1、太极换劲浅谈。内家拳无论太极、形意、八卦等的最高阶段均为用意不用力。只是太极拳在练拳之初,拳经拳理就已写明此点,其他拳种未指出罢了。事实上高明的内家拳拳师均已做到此点。
        如形意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走遍天下,更决非一拳一脚之力,他可以 用任何一种拳势将人打出,只不过他喜欢用崩拳罢了。八卦掌的高深功夫也要求用意不用力。如何练出用意不用力的功夫,却是练拳者的一个难点。这段时间我正好处于换劲时期, 有意识的回顾了一下我练习的进程。
        我在此之前从未练过拳,从零开始,由生力进而练出整力,由整力练出整劲,这几个换劲过程虽然不容易,但并不是最难的,因为这个过程是不断递进的。目前我处于由整劲化为无劲的换劲阶段,至少我认为此关要比前几关难过多了。
        此时我的感受是自觉功力上升,而实际推手时却不能充分发挥,完全不用力,很难应付。反而使用整劲更觉顺手,此时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转折点。如果大家练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放弃,过了此关就是一个新境界。
        2、任何人常玩篮球、钓鱼总能懂得一些其中的技巧。但太极推手就要复杂的多,这个不是任何人多练就能懂劲的问题。许多东西如果老师不说明,瞎练也只能是一个手熟,不长东西。很多人在经过一阶段的推手练习,最能体会的是手上听劲灵敏了许多,对方来劲手上就能变,但这种东西到一定层次就长不了了,因为那是梢节。
        再往下应训练用脊来听,因为这里离发力点最近,这里听清了,发出的东西总会比对方快。拳经有云“多误舍近求远”。说明许多人只知道手听和手发,于最直接的离最近发力点的听和发却不知道,这就是误在“舍近求远”。这种东西如果老师不说,那练一辈子也只能是手熟(手听和手发),入不了太极之门。
        3、“动力形成自动化”的观点,这个观点值得大家的重视。我们练太极拳,就是要达到这个“自动化”。我们平时的力是散的,尤其没有练过太极拳的人更散,一只手就是一只手的力,一只脚就是一只脚的力,不能形成合力,而太极拳就是通过特殊的训练,把身上的所有的力全部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而且这种力在任何时候、任何部位都能立刻形成。
        我想这就是“动力形成自动化”。但这种“动力形成自动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就像储蓄一样,今天储一分,明天储一分,十年以后拿出来就是一笔大资金。“动力形成自动化”关键是要全身放松,放松才能使内力贯透。但是许多人对放松有很大的误解,以为放松就是柔软,就是“用意不用力”,于是从技巧上去理解,去追求,把太极拳理解成只有柔软,没有刚劲的拳种。
        其实,柔软、放松只是练拳的方法,而不是目的。太极拳是通过这种放松、柔软来形成太极拳的刚劲,柔软之极就是刚,太极拳就是要把我们的全身练成“柔软之极”,一旦需要,“一念”之间就能“自动”形成“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刚劲”。
        4、关于敷、盖、对、吞也不神密,按我的理解,实际上是在推手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六合劲的巧妙运用,推手时接、化、发、极小于圈,在接触点上“掤、捋、挤、按”的巧妙运用,对方还没反映过来就被化出去了。
        这里还有一个功夫的深浅问题,功夫不错上下的人相搏,谁也发不出谁;功夫相差不是很大(但有差别)的人相搏功夫差的发人者也较费力;功夫相差较大(三倍以上)的人相搏,发者轻而易举。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