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从内到外,从意气力,到精气神,无不是圆的运动。圆的运动最基本的两个力就是“一个离心力,一个向心力”。太极八法都应该以“离心力、向心力”为基础。显然太极八法的“捋、挒、採”都属于离心力的范畴;“掤、挤、按、肘、靠”都属于向心力的范畴。其中八法之“心”,在彼己二人之间,太极大道应该以“简易”为体,以“简易”为用。那么“捋、挒、採”中谁能最代表离心力呢?显然是“捋”最能代表,“捋实不捋虚,捋虚犯丢”;“掤、挤、按、肘、靠”中谁能最代表向心力呢?显然是“挤”最能代表,“挤虚不挤实,挤实犯顶”;所以“捋挤”最合乎“粘黏连随”太极之理,应该是八法中最基本的力。
传统歌诀曰:“掤字意何解,如水负行舟”。浮力和重力属于“上顶下沉的对抗力”;可见“掤劲姓顶”,此乃太极拳大忌!岂不是和“粘黏连随,不丢不顶”拳理相悖?
有大师说:“拥劲主攻,是八法中最基本的力”。古代“拥”字是名词,指“箭筒的盖子”;“捧”字,乃有撑固和“御彼于肘外”之意,与歌诀“掤要圆撑”同意。但是,“掤要圆撑”没有进攻的意思。所以说“拥劲主守”还比较贴近词意。以字义分析,“掤”劲用“捧”比较准确。
有歌诀说“捋要柔顺”,实际上“柔顺”能捋动人吗?“捋”虽是顺彼之力,但得大于和快于彼的来力,才能捋成功,否则,就是“引彼击胸”,自己挨打!以“顺”字说,“捋在彼挤”比较合乎拳理,再加快速转身,对付“捧、挤、按、肘、靠”都能够从容化解,而且不犯顶的大忌。
有歌诀说“挤在合劲”,也不太贴题。应该是“挤在彼捋”,再加上快速进步,挤劲多能成功。
实际上“按”字也有“顶”劲的成分,“捧和按”都主守、主化,因为没有转体之说,所以能化“捧和按”的成功率不会大。如果对方劲大力猛,且来得迅速,“捧和按”只有挨打的份了。
“八法”即然是太极拳之纲领性的用法,为什么王宗岳“太极拳论”不论“八法”的道理和用法呢?甚至连一个“法”也没有涉及。是“拳论的遗漏”,还是不值“王宗岳”一提呢?王宗岳是否也认为“八法”有不够准确、严紧之处?
实际上“八法”都是上肢和上身的招法,一字未提“腿法”。说“进退顾盼定“是腿法,有点勉强!《太极拳论》或《太极拳经》不应该不讲腿法。
定步推手,步法多跟不上,是定步推手的通病。拳击手蹦蹦跳跳地颠步,虽然消耗体能较大,但是比定步拳击发出的力量要大。本人不赞成蹦蹦跳跳地推手,但是提倡“近步挤,退步捋地推手模式”,其中进退不求步大,只求自然、快捷,令彼不知才好。
有大师常言“松着练,松着打”,细推敲起来,也不太准确。应该是“静着心练。静着心打”。“松静”有信息的关联,但是“松不能代表静”。且“松着练,松着打”只是一个劲。一个劲打不了人。所谓“应手即仆”和“崩弹只是一下”,实际上都是两个力合着用的。不过时间差很小罢了。武技的两节棍和散打等,光用一个劲,根本打不了人,必须“顺逆”两个劲合着用才合拳理。“顺逆”可以造成势能和压力的变化,否则产生不了动能。譬如:开山打炮眼,不举锤,焉能打锤?再譬如夯实,不举夯,焉能砸夯?所以说,不谈顺逆的打法,都是纸上谈兵!
“顺逆”是宇宙的普遍规律。譬如,昼夜和四季的交替,声波和海浪的起伏,肺之呼吸和心之搏动、肠胃蠕动等等,无不运行“顺逆”的程序;
孙禄堂大师所言“顺逆和化”和“皮球、弹簧球、铁球的三元之理”,才是最完美的武学练法和战术!。“顺逆”两个力都不能用到极限,一用到极限,另一个力就难于产生,此即“力尽自然空”之意,所以孙禄堂大师多次告诫学子:“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了,练和打就有了拍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劲才能够产生。
以上若有不当,拜求专家、师友教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