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练拳不练心,拳与我两分——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3-03-05 908 次查看

        人皆言太极似水,柔和圆活,绵绵不断。《老子》曰:“山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万物,莫柔弱于水,滴水穿石,浪高崩堤,柔能克刚也;“水曰润下”,无隙不进,无空不入。太极拳运动能对全身各组织系统作有益锻炼,如水有质无形,可见不可握,可循不可毁,故可保身。李白诗曰“抽刀断水水更流”。物能免金刃所伤惟水乎。
        太极拳与人交手,不论推手或散手,均不能套用招法。须记随屈就伸,随机而动,适时而动,所谓“法无定法,无法即是法”。然练拳架时,却必须知道每一招式的运用方法及其变化。不然,必神不能充,气不能聚,劲不能正,形不能准。与人交手,一出手即受制于人。要之,练拳时,面前无人似有人,推手时,眼前有人若无人。
        如果把太极拳当作克敌制胜的方法,那是武夫拳;如果把太极拳当作强身健体的方法,那是病夫拳。两者都仅取一隅,未得太极拳大用,可惜糟踏了太极拳。“想推用意究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不被人打死,很好,也很容易,太平盛世,朗朗乾坤,死于非命的,几人?健康长寿,更好,也不困难,社会进步,医学昌明,病衰短寿的,不多。
        太极拳练之由形,成之归心。练拳不练心,拳与我两分,总属不得拳道,尚在门外。前贤谓太极拳能变化人的气质,这是对想改变自己气质的人而言。
        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若有人敢说其已掌握太极拳真谛,我敢断言,其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骗子骗名骗利,固然可恨,傻子真真地骗己骗人,实在可怜可悲叹了。
        太极拳的精义,前辈论述甚多,他们的著作,书店图书馆里都有,很容易找到。这些理论知识不是用来作谈资的,要在练拳过程中切实体会,如法修行,方能契合于心,所有的太极拳理,一定要练到真切笃实,方是真知,所谓理解——从字面上解释太极拳理论,是学不到太极拳功夫的。
        太极拳理,很难说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太极拳虽然是“技”,“道”藏于其中,故不可言道。但可借外物拟道。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练习太极拳的程序。我想如果正确的程序建立起来了,诸如太极拳理,练习方法,功用等等自然已在其中,太极拳的精髓就可自行掌握。借用一下逻辑发生学的概念命名:程序一,太极拳的建构。程序二,太极拳的解构。程序三,太极拳的重构。程序四,太极拳的消解。
        每个程序都有若干子程序,分别如下:
        1、建构:了解太极拳。寻访名师,辨认明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应特别重视。)学拳、练拳。改拳。学推手。此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囫囵吞枣,无暇分辨。
        2、解构:学拳理。参访师友。拆解拳架。切磋技艺。总结心得。否定心得。此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弄得自己一头雾水。模糊之中方显真切。
        3、重构:教学生。提问。解疑。发现太极拳。会通太极拳理。此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发现太极拳是如此平实,质朴,所谓最高深、最神秘的,是最基础的,最平凡的。
        4、消解:欣赏太极。消遣太极。放着太极拳大师不去做,自认太极功夫是“水中月,镜中花”。到此境界,与其消解太极拳,不如喝茶去,休歇去,不再思虑那些“龟毛兔角”之类的事。
        教学太极拳,老师找良才难,学生找名师亦难。师择徒姑且不论,我有数法可助有心人辨认名师:
        一、品行端正:拳虽末技,有大道存焉。心不正者必不能正身,遑论正人。
        二、功底扎实:拳无功,一场空。凭一两招秘技绝学胜人者必不能贯通,门庭窄促,可以为拳士,不可为拳师。
        三、拳理通透:练太极拳身知体认。但若不通拳理,妄以己意附会太极拳理,学者极易茫然而入歧途。
        四、待人平等:无宽厚之长者风范,学生有疑而不敢问,迷津难解。自高自大,心胸必然狭小。
        五、教学严格:学生有错,不严令其改,得过且过,必不能造就高徒。且知人之错,须具高明法眼。
        六、虚心好学:拳无止境,不进则退。为师不学,自足其技,必然眼界不高。
        七、不贬他人:自高身价,贬低他人,师德有亏。口舌逞强,非真豪杰。
        前人常说练太极拳能变化人的气质,改变人的性格,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观点,人的一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方式及身体姿态,同时一定的行为方式及身体姿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太极拳动作缓慢,屏息净虑,特别注意感受身体的姿势和动态,可能潜移默化,对心理的影响相对大一些。
        虚领顶劲,头顶正直——自尊。不腼腆,不阿谀奉承。
        涵胸——自谦。不趾高气扬,咄咄逼人,亲和力强。
        拔背,竖顶——自强。不惧怕暴戾,勇敢坚定。
        气沉丹田——自重。不轻浮。办事稳重。
        沉肩垂肘,松腰——自适。不窘迫急躁,平心静气。
        用意不用力——自爱。认真负责而不争强斗狠。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自知。善于调节自身。
        柔化后发,随屈就伸——自信。有主见,能控制局面。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