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武?从上古至今无人不知武之本意就是干戈之举,然会其字意用乃为止戈。故《说文解字》训曰:止戈为武。这其中便孕育着深刻的哲理:以武止干戈。引深之,便是太极大道的阴阳互易之理。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从武术内容年地,绝不是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或是挥拳舞捧,吆喝呐喊的套路表演。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身心互济、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和一种况技体育运动。作为“术”,其外在表现形式只是徒手或器械的攻防动作;作为“武”,其内容要博大精深得多,不能一言以蔽之。从内容讲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和实战格斗;从开工讲有单独训练、表演比赛和实战制敌;从内涵讲,则包括防身卫国、进身入世、修身炼性等人生的修为和处世的一些深层道理。所谓习文备武,君子之业也。
作为体育运动,武术有别于其他竞技项目的显著特点是:
1、功法、套路、技击术三位一体。明确地讲就是养生健体、修身炼性、技击制敌统一于一体。技击意识是各武术流派的共同特点,并使以表演为特征的套路演练也具有一种独特的类质。功法的严格要求,使其具有独到的养生价值。有些体育运动有强烈的格斗性质但无套路演练。比如拳击、摔跤。有些运动有内力训练但不同于武术的内功,因而对人体无益。如泰拳拳师大多英年早逝。有些有表演而无技击格斗。如杂技、体操。唯有中国武术才把技击、养生、健身、表演和哲学、伦理、功法、技道等集于一体,有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2、内涵深遂、德艺并重、内外兼修的传统文化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与武术形成了形神相依的关系。儒、道、佛的哲理(周易、中庸之道、禅学)、伦理 (尊师重道、行侠仗义)中医理论(经络学说、阴阳理论)、古典兵家思想(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都是武术理论的渊源。在武林有句俗谚:“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在内家拳体现成为充分。
3、独特的美学观。儒道佛的美学观在武术流派中比比皆是。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的“中正”、“浩然之气”、“仁义”佛家的 “虚空、禅悟”,无不具有一种追求内向的自我修养,整体的和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观。抽象的武德、武道是这种美学观的自然载体。这与西方任一国家的那种强烈的外在自我表现及局部的技能训练是大相径庭的。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高层次的武功。说它层次高,一是境界高。太极拳从不讲究恃强凌弱,好勇斗狠,即使与人交手,也是后发制人,点到为止。二是功法无止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天人合一、永无休止。一层有一层的要求,一层有一层的功夫,一层有一层的境界。三是训练方法合理。是以太极大道之理进行身心的修练。达到我与太极相交融的境界。
拳虽小道,然须本于太极正理。何为太极正理呢?太极阴阳之理大者可比宇宙。天乃乾而积气覆于下,地乃刊而托质载于上,覆载之间相去甚远,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刊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则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上,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其阴阳循环之理,阴中有阳,阳有有阴,故天地长久。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入居其间。人禀三才之中气,为物之最灵。
太极阴阳之理力者可比人身。以心比天,心属火在上为阳;以肾比地,肾属水在下为阴。心肾相去八寸四分。苦使心火下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交合,肾水得心火薰蒸,“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则气生。以气比阳,以液比阴,气自液中升,液自气中降。气中有水,水中有气;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练精化气,化精补脑,一升一降,周天循环,阴阳调合,人自长寿。阴阳调好而自生三才。三才者精、气、神也。神者心中之神,精者肾中之水,气者心肾之中气也。故人同天地万物,不离阴阳循环之理。
练太极拳亦不外此理,拳虽小道然须本此太极大道。通过虚惊实腹、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中正不偏、舌抵上腭、会阴内收等诸多要领,逐渐使心肾相交、水火混融、阴阳和合,真气积蓄,并通过胸腹开合折叠,使真气沟通任督两脉而升降循环、周天运行。使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则天所不应也。
太极拳理是科学,人体健康长寿靠科学。故太极拳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最为有益。其运动形式最为科学且最卫生,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是太极拳的外形运动最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特点。如螺旋缠丝运动就最合养生保健的卫生之道。通过内缠丝外螺旋的运动,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解三焦,平和阴阳,内壮五脏;而又柔和骨节、肌腱、筋韧,外强筋骨。通过人体的三节九窍十八球的缠丝螺旋运动,了解、掌握三节劲的运用。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身、臂、腿、肩、肘、手、头、腰、腹、足、膝、胯各为三节之要;劳宫、曲池、肩井、涌泉、阳陵、环跳以上、中、下三丹田分别为九窍之要;对称之肩、肘、腕、胯、膝、踝、臀及颈、胸、腰、腹则为十八球之要。明三节即“三节发力螺旋劲、梢领中随根节催”;明九窍即“以意行气贯九窍,节节贯穿中气通”;明十八球即“内缠外绕十八球,混元一体太极成。”
其二是太极拳的意气运动最能激发人体内的各种潜能。太极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地,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因此,意气神形须合一。以意行气的过程就是练意,练气的过程,心息相依,意气相随。练气是指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通过动静、开合、出入、循环的运动,把体内之气调动、聚集、充实起来,此过程中,人体内的各种潜能诸如生物电、生物磁场、生物学效应及各式特异功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因此,练意一定就要使大脑处在相对入静的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得到最佳调节,更趋稳定、协调、完整和专一,以助内气的调动、聚集和充实,心神合一,神气合一,心肾合一,培植和壮大人身三宝精、气、神。修练后天来培补先天。这种意气锻炼,可以逐渐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劲,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伸拔、拉长和舒展,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筋肉离骨而使内气充于肌肤,骨节开张而使内气敛于骨髓。由柔顺渐入沉着。柔者其如水,顺者流畅贯通无滞无背。
其三是心神虚静的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志活动,人体的健康长寿与人的情志关系极大。情志是人体健康的内因。太极拳的“至虚极、守静笃”可缓冲、减弱七情六欲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干扰。因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强调体松意静,静极之功,乃是太极原象之动,即阴阳相容调和之动,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阴阳平衡。内外阴阳平衡而达太极太和之境。通过心神虚静,达到摒除杂念、消除忧虑烦恼、平和中气、清心寡欲、阴阳中和、一片神行,这时的身心状态即是最佳状态。长期如此锻炼,在潜意识中影响着生活、工作,时时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七情六欲与气机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影响人的健康。人生气不思饮食,是因为怒伤肝,肝气横逆克脾上致使脾胃不和。心情忧郁易感风寒,猛烈惊吓二便失禁,高兴过度突然昏厥,悲伤至极闭气倒地都是指七情六欲与人体的关系及影响。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用练拳时的心神虚静,阴阳调和来磨练人的性格。性急者得以缓和,暴怒者得以抑制。忧郁者得以宽心,思虑者得以放松。久而久之不仅在练拳时能做到太极太和,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太极太和了。在心理上建立起一块自我完善、自我修炼、自我调节、自我慰籍的净土,岂不与健康有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癔病等诸病何惧之有?
其四是太极拳练养结合与天人合一观能够调节和增强身体内外的机能和新陈代谢。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是因为时时在吐故纳新,吃、喝、呼吸都是吐故纳新,这是软低级的吐故纳新。当练习太极拳后,就可以有皮肤腠理、五脏六腑、筋肉关节、气血津液一系列的吐故纳新出现。平常毛孔、眼睛、耳朵、头顶、肚脐是不呼吸的。经过太极拳的正确修炼,就可以令其呼吸起来,吐故纳新。太极混元功即是如此。人体中的病灶均是由于气血臃塞而致,臃塞之物必是废物,须从体内清除。常练太极拳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人体各部均需吐故纳新。要在太极阴阳之理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自然顺势,自然运化,自然得机,自然合道,自然积累,自然升华。概而言之:万物顺其自然。量力而行。秩序渐进,勿忘勿助,若有若无,不急不躁,水到渠成。似有意似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似有心似无心,无心成化自成功。不能反自然之道而行,不能固执不通而为,不能自以为是而是。不能求速,欲速则不达;不能强为,以致超出规距而反受其豁。要静练,慢练,放松练,随意练,无心无意练。心不静则太极不太和,神不宁则阴阳不调和。不仅于功无补且于身有损。既会练又会养。十年练功,十年养气。久养之即为浩然正气。气血为人身之两仪。吸天阳以养气,吸地阴以养血。气化则物生,气盛则物壮,气正则物和。肾水不足,强以心火燥之,则水枯精衰;内气不足,任意疾发迅放则元气受损;神气不足,过于纵跳震动则元神乱。
其五是寓技击于养生的理论把中国武术的真谛揭于众,使人们既可免于徒劳之力和皮肉之苦,又可获得真正的武术功夫并健康长寿,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内的各种能量以制敌自卫。如太极混元功既是筑基功,也是养生法,更是通往上乘武术内功的必经之路。太极拳是内家拳术,练的是动静两功,内外双求,性命双修。以心意行气为法则,以内外双求为宗旨。从无极入门,静极生动成太极,一片神行现太和,阴阳变化归自然。由于登堂入室是无极虚静,故而体能放松,心能虚静,体内潜能逐渐练成混天一气,通过静养先天元气、元精、元神,培补后天精、气、神之不足。至若精足,气盛,神旺,则内强外壮;内气就能在心意指导下,通过肢体的内缠外绕,胸腹的折叠运化,一开一合,一动一静,一松一紧,使内气鼓荡,循经走脉,流转不息。内气发于丹田,归于丹田,气满丹田,而又入于骨髓,再由骨缝发出,经丹窍,通三节达四梢,运五行,康壮五脏,内壮神勇,使之成为刚柔相济、至虚至灵、太极太和之混元球。达此境,太极功夫就有较大的增长。至若千斤力气,何惧之有?临际交手,内劲猝发,如猛虎下山,威势难挡;如摧枯拉朽,无坚不克;如弓满箭发,迅疾比鹰。再加八门手法,变化神龙。缠绕诸靠、螺旋进退、擒拿弹抖、柔化铡发,任我所为。上惊下取,套封插逼、砸脉锁骨、闪战腾挪、顺截劲路、腿手并进。无一法而备万法,以不变而应万变。具有精神贯足,内气充足,内气浑厚,拳术的威力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都能达到冷炉弹脆、见手分离的高级境界,或称之为太极功夫。拳经云:“太极拳中路,功夫最为先。”拳谚云:“一功二胆三技巧”“拳不敌法,法不敌功”。正谓此也。因此练太极拳必须拳法、功法、养身法三法合一,都能谈到太极功夫。只有在注重太极拳的内涵(以功为本,以养为主,以拳为母的有机结合)和质量(精、气、神的凝聚程度)上下功夫,而不在拳架的多少,拳式的高低和动作的规范上兜圈子,都能真正练出太极功夫而臻至化境,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