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3-02-06 905 次查看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基本手段是技击搏杀,置对方于死地为目的。现代搏击虽不是置对方于死地,但仍把击倒、战胜对方作为其追求目标。因而,两者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其应敌指导方针的目的是相同的。所以,用以知道古代战争的兵家著述及其思想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武术搏击有着更为深刻和微妙的影响,几乎达到了“自古拳势通兵法,不懂兵法莫演拳”的境地。
        《孙子兵法》在作战应敌时有一条重要的知道原则,那就是:“制人而不制于人”。所谓“制人”就是调动敌人,在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不制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不使自己处于被动作战的地位。因为谁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牵着对方鼻子走,谁就掌握了战争的节奏,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搏击是斗智较技的直接对抗性的运动,可以说是两人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都想发挥或超水平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以战胜对方而采取不同的计谋与行动,这种计谋与行动就是搏击战术。在双方搏击实力相当时,搏击战术往往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有时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搏击战术为每个搏击手与教练员所重视,而战术制定的前提必须是“制人而不制于人”,唯有如此方可利用自己的技术掌握搏击的主动,控制住搏击的节奏与全局,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增添几分把握。
        能否把握实战的主动权,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可以说是各武功门派在搏击对抗时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可以说是一个武功修炼者在功力修为上是否达到一个较高境界的一条共同的检验标准。因此,各家门派都有自己的许多把握主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太极拳对搏击首先强调“懂劲”,唯有“懂劲”,方可随劲而动、随劲而化、因势而化。练功时也强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是施招用势的前提与关键,否则将会被敌方所乘、所调动。因此,只有“懂劲”方可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国外武技跆拳道非常崇尚速度,强调“非快不破”的技击原则,实则是在搏击中利用速度来控制主动,使敌方不能有所施,进而“制人而不制于人”。少林拳也强调“拳打不知,脚踢不防”,运用敌方意料不到的招势、招法,快速地攻击其毫无防备或防守薄弱的地方以实现“制人”之目的。难怪乎明代军事家俞大猷在其《剑经》中讲了棍法的实用技术之后,总结说:“千言万语,不外乎制人而不制于人一句。
        如何才能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呢?这对于具有深厚的功底、实力较强的搏击手来说并不太难,只要其头脑清晰、发挥正常,在搏击中自然能够把握搏击的主动权。但这对技不如人、实力较弱者来说,就不是这样的。要想掌握主动,赢得胜利,那只有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及技术方法、攻防技巧,才能合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以造成一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态势。同样,孙子也认为要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并非易事:“微乎其微,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令”。即必须道道地地非常微妙,非常神气的境界,才能做到敌方之主宰,调动敌方听从自己。
        拳谚曰:“与敌交手,不可专峙勇力,峙有遮拦之巧,而当峙有巧取之方”。也就是与敌对搏时,何时进攻,用何招势、招法均有研究,步可单靠匹夫之勇而为敌所制。如身材矮小者与人高马大者对垒时,切不可采用死拼硬打的战术而应当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常保持双方较远距离情况下,可采用突然切入快速拳打脚踢而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或采用左旋右转单拳单腿的游击战术。又如:体力较好,但技不如对手者可采用这样的战术:与敌形成一种连续拳打脚踢的“胶着”状态,使其不能发挥其技术耗其体力,待其力竭时击倒对方。在对搏时,其战术能否实施成功,除要求搏击手不仅知道对手使用何种技法和招数,而且明白何处为其弱点和破绽,并迅速给予反击。同时要求搏击手要有冷静良好的心理以便能实施其战术。若因一“城”一“池”之得失(即仅挨了对方几拳见腿),便紧张慌乱,其战术将无法实施,将会必败无疑。
        总之,搏击对抗是武功和智慧的较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搏击手要想在搏击中运筹帷幄、驾驭整个搏击过程并取得胜利,那就只有在苦练基本技术提高其功力的同时,必须着力于战术知道方面的精心研究与反复磨练。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