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脚下生根是轻灵敏捷的基础——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2-11-25 1008 次查看

        练习太极拳有三个层次,开始就像是在水底下练。然后就像在水中央练,最后像是在水面上练。这是郝为真老前辈练习太极拳的体会。孙禄堂跟郝为真的后人也把这句话记录下来。
        郝为真练习太极拳的体会,实际是表达了练习太极拳由实到虚的修炼过程。在开始的时候,练习太极拳是重和实的,随着功夫的增长动作会变得轻灵.最后则好像在空气中练拳了。
        在水底练拳,脚扎在水底,身体运行时有水的阻 力,这表明身体的轻灵度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进一步练习.好像在水中央练拳了,虚领劲顶,脚不是扎在水底了,水的阻力也小了.这表明练拳的轻灵度提高了:到了第三层,就浮到了水面上.没有水的阻力.身体就极其虚灵了。因此,武派太极拳在走架时,要求做到空、松、圆、活。郝为真说的练拳体会,实际就是要求做到空、松、圆、活。
        如何做到空、松、圆、活呢?这就要求走架时.要从重、大向轻、灵的方向练习。也就是开始练习时要沉稳重大。
        随着功夫的增长.逐渐变得轻灵圆活。这三层意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这只是郝为真老前辈自己的体会。其实,每个人练拳都有自己的体会,比如中国台湾的郑曼青老人,他练拳的感觉是像”陆地行舟”.这是在空气中锻炼自己轻灵劲的功夫。这些练拳的体会.其实都是一种从重浊到轻灵的感受。
        练拳讲究“落地生根”.这其实也是一种比喻,也就是练拳要注重脚下的稳定。太极拳拳论中讲:“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深渊。”这也是一种比喻.是讲步法的轻灵。要做到“迈步如猫行”.得做到两点:第一要轻,第二要沉稳。所谓沉稳.就是扎实.也就是脚下要有根。如果脚下没有根.那就是漂浮,也就不会有步法轻灵了;如果脚下过于滞重,也是做不到”迈步如猫行”的。
        所以,我们要求练拳要做到“举步轻如鸿毛,落步重如泰山”。这就要求在步法转换上一定要到位,不能落步以后.再去转动脚掌的位置、角度来调整身形上的不协调。这也就是所谓的“落地生根”。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要做到轻灵稳健.就必须在步型、步法上下功夫,一定要规范标准,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步幅、步宽。在转脚时,还要做到角度准确。另外,还要练好基本功.也就是腰腿功夫。如果腰腿不好.也是做不到步法轻灵稳健的。
        除此之外,做到步法的稳健轻灵还要掌握一些技术技巧。比如做弓步动作.迈步时,一定要把支撑腿稳定好.另一条腿的胯根要松.要用胯把腿送出去.送出去的脚要脚跟擦地而出,如履薄冰,然后依次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重心前移,最后完成弓步动作。在将要完成弓步动作时.意念体重通过前脚涌泉穴下沉,好像前腿扎入地面一样。
        这时.前腿的膝盖不能过脚尖,膝盖也不要左右摇摆.要稳定住:后腿要微曲,有弹性,脚后跟不能离地,脚掌也不能转动。还有.迈步时重心不要先移动.要等到前腿落实后.重心才能逐渐向前移动;重心移动时,身体要中正.不能低头猫腰。这样练习.就能做到“举步轻如鸿毛.落步稳如泰山”。
        另外,太极拳为了技击,除了要求稳健轻灵外,还要快速准确。这就要求在腾挪闪展上下功夫。闪展主要是腰上的功夫,腾挪则是腿上的功夫。要达到这个程度,只是练习拳架还不够,还要进行一些专门的功法训练。
        总体来说.“落地生根”“脚下生根”就是为了练拳稳如泰山.举步轻如鸿毛。没有“落地生根”的稳定性,就不能做到“举步轻如鸿毛”的轻灵。“落地生根”不是滞重,而是稳定。如果过于滞重.就不能达到举步轻灵的目的。
        至于练习拳架的高低问题,要因人而异。过去练习太极拳,都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开展,就是身法要放低.动作要大一些。过去都是青少年练习太极拳,成年人练习太极拳的很少.所以,开始练习时,都是低架。青少年练习武式太极拳,也要求底架。随着年龄增长,拳式要逐渐紧凑,身法就高了。
        杨式太极拳身法比较低,这是由于杨澄甫老师教拳时年龄不是很大,身体又高大,所以拳架比较开展。但是.练拳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年龄,来决定架势的高低。郑曼青老师的拳架就比较高,也比较快.这是因为郑曼青个子和杨澄甫相差悬殊.所以他并没有在外型上学习澄甫,而是在太极拳的理念上学习了杨澄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练习武式太极拳的人高架比较多,这是由于武式太极拳主要是在文化人中间传播,这些人大部分不是从小练习的,所以,一般都是高架,步法比较灵活。总之,练拳要因人而异.不是低架就好,高架就不好.也不是高架好,低架就不好。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去己之根”的观点,见于上海的王壮弘先生给《陈氏太极拳图说》作的序。他的观点是练习太极拳要像不倒翁一样.上轻下沉.如果“脚下生根—了,.步法就死了,不灵活了。其实.这只是从文字上对“脚下生根”的理解,比较片面。“落地生根”并不是真的扎在地上不动了,而是对人在运动中下肢稳固的一种比喻。太极拳并不是只讲“落地生根”,还讲究轻灵敏捷、腾挪闪展。
        没有“落地生根“的稳定性,也就不会有腾挪闪展的轻灵敏捷。“落地生根”是强调你在举步投足时脚下要稳,如果脚下不稳,你还怎么和人推手搏击?所以,下肢稳固,是上肢轻灵的基础,也是腾挪闪展的基础。这就像盖房一样,不打好基础,房子是盖不起来的。
        不仅仅是太极拳.中国武术都十分重视腰腿的功夫.重视下盘的稳固。所以.王壮弘说的”像不倒翁一样.上轻下沉”是对的,但是.对“脚下生根…。落地生根”的理解是片面的。“脚下生根”并不是要把桩步扎死,太极疗法,并不是死的桩步,而是对下肢稳定的一种形容比喻。
        另外,在推手时要做到身体稳固.并不完全取决于桩步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对虚实的把握。崔毅士老师当年坐着跟我推手,他虚实变化得好,到他手里我站都站不稳,更甭想“落地生根—了。李亦畲对太极拳的虚实说得很清楚.他说:虚,并不是全无着落:实,也不是完全扎煞.像一个桩子扎在地上一样。
        实中要有虚,虚中要有实。太极拳最重要的是虚实的变化。如果虚实变化不好,再稳的桩步也是没用的。不懂虚实的变化.也就像王壮弘说的,桩步也就成了死桩了。所以,在推手中,虚实变化得好.是身体稳定的关键。
        如果你不懂得虚实变化,或者是大虚大实,不懂得细微的虚实变化,那么你想稳如泰山.也是做不到的。懂得虚实变化,身体才能像不倒翁一样稳定。但是.下肢的稳固.也是身体虚实变化、闪展腾挪的基础。所以,练习太极拳,既要练习“脚下生根“的稳定性.又要懂得虚实的变化.练习腾挪闪展的灵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开合虚实,其他身法的变化、桩步的稳定.都是为了开合虚实服务的。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