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文先生说:“有人说太极拳重意不重形,这也只能在锻炼多年,有了正确的动力定形以后的事。所以太极拳有合规矩而脱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的说法。我的看法,形神兼炼,神形兼备,恐怕是一辈子的要求,始终坚持形中寓神,神中合形,神形兼备,这就是所谓‘形莫若就,神莫若和’。当然最后能做到外忘其形而成其形,内不知其神而达其神,一切自然而然,则太极登真而臻神明了”。
孙禄堂先生说:“练太极拳时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而形式之顺,邸内中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即内中意气之中,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
马虹先生说:“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拳架与内劲的完美统一。太极拳前辈大师都很重视拳架的锻炼,认为人体精气神的运化、锻炼.都应以拳架为依托,可以说没有拳架,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怎能说“重意不重形”呢?陈照奎老师就说过练拳要讲究“姿势美,劲道明,感到好像进入了一种艺术境界”。他主张拳架动作要有对称美、节奏美、开合美、螺旋美、轻沉美、气势美。技击时,要打出松活弹抖劲的丰富内涵。总之,在重意的前提下,练拳时一招一式也要有个规矩的外形,形神兼备才是我们学拳者的一种追求”。
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拳架与内劲的完美统一。正确的外形动作是保证动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正确的拳架是全部功夫的基础。太极拳前辈大师都很重视拳架的锻炼,认为人体精气神的运化、锻炼.都应以拳架为依托,可以说没有规矩的拳架,就没有太极拳的一切。学练太极拳必须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是物质基础,没有形的存在,神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开始不求姿势正确,就难以掌握太极拳要领,进行中高层次的修炼就更难了。所以起始阶段必须认真练习拳架,否则难以收到较好的健身效果,拳艺水平也不可能提高到新的阶段。
初学太极拳应该“入门先找形”,特别注重“外形”的训练。拳谱有云:“形正则气顺。”练拳时要先从拳架入手,一丝不苟地练好身型、身法、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眼法等,一招一势都要严格按照规矩,领会动作的基本要领,决不可急于求成,草率从事。要反复研究书本、对照录像、主动请求明师或拳友指点,结合自己的一招一势,反复揣摩,认真改进。
“外形”训练正如陈小旺先生所说,可分为“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六个阶段。有人说太极拳“重意不重形”,那是指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因为“形”是“意”的前提和基础,“意”寓于“形”之中,没有正确的“形”,“意”也难以体现出来。初级阶段的重“形”,正是为高级阶段的重“意”奠定基础。
在学练太极拳的初步阶段,应正确掌握太极拳姿势与运动方向。陈照奎先生说:“学拳如学写字,学字之初,先一笔一画地模仿,要横平、竖直、钩、点、撇、捺都要正确,笔的提、顿、转、折都要合乎要求,一手一脚都有方位,初学不严格要求不行。”学练太极拳好比写字一样,要先从楷书学起,规规矩矩,写出字来,虽使人感到呆板,不流畅,但却奠定了书法的基础和楷书的功底,将来写起行书,草书来就会得心应手,反之,倘若先学行书和草书,当感到功力不足,缺乏骨感,再走回头路,势必费时多而收效差,事倍功半。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時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
总之,拳架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在技击时就可以形成本能反应。正所谓“始则遵守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可以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重意的前提下,练拳时一招一式也要有个规矩的外形,从而为下一阶段太极拳独特的身法和形神兼备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