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手法、步法皆灵活,一气呵成太极拳——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2-02-24 1639 次查看

        “往复须有摺迭,进退须有转换”;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从上四句话中可以看出,太极拳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这是加大运动量的又一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 在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摺迭;在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当然,这个特点是在螺旋式缠丝运动的辅助下来实现的。如果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现象,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万一意也断了,则要运用意、劲的余神接续下去。为了做到这点,劲要摺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借使收放统一的身法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中间无卸劲的余地,亦无意驰的时候,这样就自然可以达到一气呵成的要求。
        一气呵成的实现是在一动无有不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大运动量的具体措施。着重要求九个主要关节要一动全动,借使运动器官内外相合,以提高每一个拳式的运动量。
        一气呵成的特点主要是要求在一动全动的基础上,从一趟架子第一个动作开始,一直到一趟架子练完止,中间没有卸劲的地方和断劲的时候,也没有神气呆滞别有所思的情况发生,更没有松口气、离开用意的表现,而是做到自始至终相连不断,波浪似地滔滔起伏不已。也就是说,要把一趟架子一气呵成。
        运动量经过这一提高,对一趟架子练完后的动度的计算,应该是九个关节的动乘以一趟架子的动作:假定架子的拳式为七十二着,那么练完一趟架子就要一气完成六百四十八个动量。这是我们袓先在太极拳运动上的一种出色的特殊创造。但是要将这种复杂多变的运动做得自始至终相连不断,从大的方面来说就要做到下述两个方面。
        手法上
        运动时凡是遇到一往一复的动作,在往复之间要运用摺迭弥补其间,使前后两个动作能呈曲线缓和地联接起来。这种摺迭的做法是,在运劲到尽头,将要做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运作是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摺,再往后一迭,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与下一动作的劲很自然且呈曲线缓和地联接上了。这就是拳论所规定的“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的说法。这样做,不但前一拳式与后一拳式的劲接上了,并使下一拳式由于前一拳式的加速力关系,使它更如沉着和加强了,正如用毛笔写大字的回锋笔法一样。
        因此,太极拳运动除了一个动作在一个圈内可以做完者外,如果动作中有一往一复(如两个拳式连接处),就必须加以摺迭,才可使上一动作的劲毫无间断地贯串到下一动作中去,这是手法上因有摺迭而达到相连不断的方法。
        步法上
        凡遇到动步进退时,在它们之间用一个“辅换”来弥补其间,使前后的步法也能呈曲线缓和地联接起来。这种转换的做法是,迈步向前或是退后均不可直线地直进直退,而必须在前一步到后一步之中嵌进一个转换。这种转换,就是太极拳五步中的顾盼二步。有了頋盼二步的转换步法,不但可使腿部的劲强有力地联接起来,并且可使腿部不离开缠丝,能与两臂的缠丝上下一致地联合起来,起到劲起于脚跟,形于手指的贯串功用。
        太极拳整个套路内是不断有往复的,因此也是不断有摺迭的。有了摺迭嵌进在动作之内,练起拳来就显得有一种留恋缱绻的感觉,产生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并表现出波浪滔滔的起伏状,好象一浪过去,又是一浪地动荡不已。太极拳一趟架子内是不断有进退的,也是不断有转换的。有了转换嵌进在进退之间,就便进退不再是直进直退,而是可以显出婉转的回旋和生生不已。
        我们在土地上练拳时,练完一趟架子之后,在泥土上可以留下许多足跟的圈儿,这就是这种转换的頋盼二步所留下的正确痕迹。总之,在往复之间手臂有了摺迭,在进退之间腿部有了转换,就不但可使前后的内劲联接上,并可使往复进退过程用的劲都是圆劲,不致发生顶抗与丢匾的毛病,也可使往复与进退两者对立面统一起来。进而实现一气呵成,滔滔不绝之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