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正确理解'其根在脚”的涵义——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2-02-07 1906 次查看

        “其根在脚”和“力起于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流行说法:人体的力都是成对的,只有脚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弹力(反作用力),才是人体的力源。所以打拳必须固根,落地生根。
        真正的太极讲:借天不借地!
        流行说法:其根在脚是说脚首先要踩地落实,才可以生劲,脚下开始起动。
        真正的太极讲:脚踏浮萍,极虚极灵!
        如果像上面流行说法说的,那和所有人的用力方式有什么区别,谁不都是脚下撑着向上使劲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太极还用练吗?太极还难练吗?
        但现在这么解释和认识的人太多了。一句其根在脚,发于腿,毁了多少人的腿!毁人不倦!
        真正的太极拳是不许两腿有支撑力量的,腿的支撑力量要扔掉,要把两腿练虚空。
        太极劲,不是脚底下蹬出来那个支撑力量。
        把小腿“锯掉”,就当没有小腿!不能让它有自主意识。让它滴溜当啷的。
        太极拳之所以不易被常人理解,甚至产生很大的误解,就是因为它练的很多功能效果是反常的,是在常人的习惯认知之外的,没有下肢的支撑而上面还能产生很大的内劲力,这谁能信啊?完全不符合常人的认知逻辑啊。
        '根',到底是什么意思?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把这段话搞清楚,就知道我们祖先说的'根',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我们现在的解释完全不是一回事。
        根者,性之根也,谓之'性根命蒂″。
        传统文化里'根'的意思,是'性'之根,也就是最根本的性质,那么这个最根本的性质是什么呢?
        又言之:'根者虚也,无也'。
        所以太极拳才要练神还虚,即回归最根本的性质。
        所以,其根在脚,说白了就是根性在脚,也就是说虚性在脚,不把脚底练成虚性,太极拳虚空的效果是不会有的。
        所以前辈郝为真描述太极拳:初级阶段如在水底(即你的脚是实的,踩在地上的),中级阶段如在水中(即你的脚慢慢的虚了,像漂在水中不着地了那样),高级阶段如在水面(即你的脚越来越虚,好像能漂到水面上那样)。
        所以,太极拳才有脚踏浮萍,如履薄冰的描述。
        脚下至虚至灵,这才是真正太极拳的实质东西。也是真正的'其根在脚’的真正意思。
        现在一看其根在脚,所有的大师们都在讲如何脚下蹬地,如何立地生根。那是南拳啊。
        这么个练法,太极的引进落空下辈子也别想有了。
        虚空之性打根儿上就没练过。
        现在所有的竞赛套路的要求,都是外家拳的东西,跟真正的太极谬之千里。
        前弓后蹬,左弓右蹬,身体要立直,脑袋不起伏…
        不把自己练木了,练废了才怪!
        一气贯通,就是从脚底到手指,全身上下各处的内性要完全一样,不能手上软的,腿上硬的,肩上柔的,胯上刚的,要全身各处的感觉和力性都一样,而且不随动作的变化而改变!
        (网友:手上,肩上松好象可以做到,但下肢松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是不是下盘稳固要有力才能稳固?)
        恰恰相反,下肢不是要稳固坚实,而是要能象上肢一样把力松掉,没有向上支撑力的感觉,这样上下才能融为一体,周身一家。不然就会象我们平常的推手,上面一松,马上就卡在腰腿上不能动了。
        下肢的放松比上肢难,因为下肢是要在承受上身重量的情况下放松,即在受力的状态下能放松。如果在打拳的过程中能把下肢的放松练出来,就等于下肢在受力的状态下能松而不顶了,这时在推手受力时,和平时打拳没什么区别了,只好象自己上身的体重大了些而已,下肢松而不顶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化劲!
        下肢(腿)不会松之前,腰是松不了的!
        大家都想想,你和别人推手时,你上身想松,把别人的来力卸掉,但你一送上身,你的腿和腰就把来力扛住了,腰腿就都不自觉的紧了,你还不敢松了,一松,你就要坐地下,不松,就较上劲了!是不是。
        松上身不是要从上向下松吗?怎么就腿不松,腰就松不了啊?从上向下松,是上肢的事。
        而要想真正松下肢,是从下向上松!
        关键是怎么才能松!什么才是“下向上松”呢?
        我们的上肢在不拿东西的时候是不受力的,所以它好松,好不用力。但我们的下肢就不同了,只要你站着,它就要产生力,支撑你的身体!
        所以,我们直直的站立时,大地的反作用力就向上作用于我们的腿和腰上,不信你站着好好体会一下,那个力量一直到你的腰眼儿!
        所以,想让下肢和腰真正的松,就不能扛着这个力量,就必须把它卸掉!
        所以,太极拳一站,就要你曲膝,收胯根,下肢打了一个S型的弯,就是通过这个曲折的弯把脚下向上反的那个力向上卸掉!而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把上面的力量向脚下砸!
        所以,一弯腿,脚是向上卸的,脚下是比原来轻了。而不是向下坠的、脚下反而重了。
        前辈说:“你要把脚练到腰上”,啥意思?
        想想你手上接了力量,你就向回撤这个力量,而不是向前继续伸。
        这个力量,其实你的脚也要一样,当脚接了地的反作用力量时,不是继续蹬地加力量,而要向手一样向回(向上)收撤以卸掉力量。向上撤,就是向腰那里撤,好像脚能收到腰那里,这就是“要把脚练到腰上”的意思!
        所以,别的拳弯腿,是降低重心,加大支撑步伐,增加支撑力量。
        而太极拳的弯腿,是向上卸掉支撑的力量。不支撑,脚下慢慢就“空”了,没东西了,才会有“脚下空灵”,别人的力按下去,没有支撑,越按越往下漏,就有了“俯之弥深”,深不见底的效果!
        只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被你的下肢真正卸掉了,不顶着你的腰了,你才能真正的把腰松下来!
        真松了腰,你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尾闾中正”,腰没松开之前“尾闾中正”是不会有的!
        (网友:康老师,什么叫“虚不接物”?看不懂啊。)
        没脚了,就真正认识“虚实”了!
        没脚了,别人的劲儿在你身上就放不住了,虚不接物。
        是,光看文字是没有用的,只有到了那个程度,就会明白其中的涵义和那个状态了。
        不是练脚,而是没脚了。
        没脚了,不是说那两只脚真的没有了,那怎么可能。
        而是说那两只脚原来的功能不起作用了,功能没了,就等于脚没了一样。
        我们脚的功能是什么?(脚走路 ,托起身体 )
        当我们的身体承受任何力量的时候,我们的脚的本能就是向上支撑。
        什么时候你的脚不会本能的发挥支撑作用时,你就没脚了。
        不懂劲是干不出这事的。
        所以,太极功夫中很多的描述,都是懂劲之后的状态和效果,懂劲之前是不会有的,说也没用。
        懂了劲,才会有棚捋挤按----等劲法的运用!
        理解“懂”和“会”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就对了!
        很多东西我们虽然现在还不“会”,但只要我们现在“懂”了,也能评价“会”的对错了!
        这时叫“能看得懂”!
        “化境”是内家功夫的最高境界,“致虚化”,最终“致羽化”。
        啥时候脚飘了,就可以把架子放低了练了。
        虚实跟轻重不是一个概念。
        左重则左虚,越重越要虚。
        下要向上松,脚才能飘起来,这个不用意,光用体是做不到的。
        能做到了,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虚灵顶劲。不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头向上悬着。那是意的事,跟外形没关系。
        不说了,这些意的东西不结合动作当面讲解,一定会做错的。
        大家不要凭想象去做,会出问题的,听听就算了。内家的东西就是这样,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