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以心达
就如同“诗能言志”,练拳就是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阐发内心世界。通过打拳,一样可以不断阐发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打拳要打出“心”质来,譬如练白鹤亮翅,要有支撑天地之感觉。太极拳练到这般境地,才有感染力。
但是,这种感觉,这种“势”,不是一开始就能有的,是在不断揣摩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从偶然出现,之后不断地巩固、强化,直到最后才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以心领势”,为拳!“以式演拳”,形也!
打拳要有感染力
有不少拳打得真的很好,然而缺乏的是灵气和让人眼前一亮的震撼感,也就是我所说的强大的感染力!
打拳不但要有美感,更要有一股“心里劲儿”,才能产生感染力。譬如打拦腰肘、打掩手肱捶,像饿虎扑食还不行,一定要像母老虎看见自己的虎崽被狼叼走,或者像看见去年把你儿子扔井里那个人一样,有股不要命的劲儿,这是伟大的母性,爱子之心,什么都不顾了。这时候连眼神都要有杀伤力,像两道利剑。百拳之法,以眼为纲,“神”的标志在眼,眼是心灵的窗户,是内在质量的外在体现。一个老奶奶很慈祥,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摔倒了,会很担忧,但看见自己家孙子摔倒了,那股心疼劲儿可就不一样了。幼儿园放学,看别人家孩子跟看自己家孩子就不一样,一看眼神就知道是不是亲的。
1970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报导,云南一个妇女在劳作,听到后面有声音,回身一看有只豹子把她的孩子叼起来了,这时她上去一把搂住豹子的脖子,勒住就不撒手,把豹子给勒死了。后来有人来,想打开她的胳膊都很费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她肯定先吓晕了。
所以打拳就是要把自己内心中这股“心里劲儿”找出来,不拿出这个劲儿来,你打不好太极拳。慢,不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更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应该把那股心气儿打出来,只有这样,拳才能给人一种气势如虹、势不可当之感。
艺朮是主观的,能得到客观的共鸣,方显其感染力。没有绣花的心打不好拳,能令观者不由自主地想模仿,产生了共鸣,才说明你的拳打得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