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宗先生原名文义,号敬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北京,满族人,在吴门中属"公"字辈,与吴公仪、吴公藻昆仲同辈,公展之名为其族伯父吴鉴泉宗师为其所取,为长年活跃在上海的吴家太极拳第三代五大弟子之一。其他四人分别为:赵寿村(宗师吴鉴泉外甥)、吴英华、马岳粱夫妇二人(宗师之女、婿)、马普安(杨少侯入门弟子马润之之子)。
先生同时得师兄吴公仪之方架及太极拳腿法之助益,对吴家太极拳功系列的太极刀、乾坤剑、二十四枪、各种推手法、应用法,无不精通而又能自成一格。
先生推手技艺特点,在沪上被公认为擅长"用脚",脚有粘劲为常人难以企及,如被其管上就束手束脚,动弹不得,有“铁脚”之称,堪称一绝。但先生谦称不如公仪师兄用脚之精妙,说师兄"用脚"好象别人往他脚上送似的。
先生拳学语录如下:
1,功夫都在拳里,拳架要多练,多练才能多得,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
2,初学拳要练的开、练得低,把筋骨拉松,。拳架要准确熟练,一招一式不能马虎。
3,练拳不应傻练,要动脑筋多揣摩,功夫是多悟多得。
4,练拳时速度不能快,不然就不知道身体里头的东西了。练拳时慢,用时快,不懂太极内劲就不懂太极拳,而是其他功夫。
5,太极拳的练法与旁门不同,不死练。吴派太极更是如此,讲究细腻变化,内劲轻灵——好用。
6,太极起势时,手、肘、命门要有合意,并注意上下贯串,练拳要多体会内部。
7,向前弓步身随手,向后虚步手随身,弓步时后退要绷直,虚步时前脚脚尖要翘起,腿的重心虚实要分明。
8,练拳不能软塌,要有拳架骨子,要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
9,吴式太极拳方架不是方便的方,而是方圆的方,也是方法的方,是指形势与心法的融合,东西都在拳架里头呢。
10,行拳运架应柔顺,要悟出定意静态来。
11,太极推手先要把盘手练好练熟,不要着急学用法,劲不顺招法也没用。
12,初练太极推手也是要先求开展,把腰胯练活络了。
13,推手不要只想用别人,应多听人家的劲,被人打长功夫。
14,门内练推手多喂劲,要细心耐心地听劲;与熟人推手不比输赢,多练化劲;与生人推手不怕输赢,多用顺劲;与人比武不管输赢,多用空劲。
15,推手发劲不能毛糙,要轻、稳、准,和打拳一样要透气。
16,推手应松沉稳静,要练出中定劲,练出灵性来,多沾粘,多听劲,不怕别人攻,久攻必败。
17,太极拳的用法都是劲意运动,一个太极劲的变化就是一个招法,而不是外形动作,同样的动作,劲意不同,其作用就不同。
18,推手功夫的好坏和练拳有关系,多推手只是经验而已,只有练对了经验才有用。
19,练刀、剑、枪和练拳一样,有了太极劲器械才能练好。
20,练器械应神舒意展,是太极劲意的延长,多练器械长粘劲。
21,练太极刀、剑、枪不能用猛力,应体会点圈的变化。
22,太极器械用法和旁门拳术不同,同样要运用太极的原理。
23,练刀须整,用剑应飘,粘枪须游。功夫在内部,不在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