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学形意拳必须搞懂的几句拳谚

发表于 2017-04-24 5628 次查看

拳谚一:“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专指形意拳在使用中的要求。在形意拳发展史上,历代传人中都出现过出类拔萃之辈。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评判这些传奇式的人物时,并不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动作标准去衡量他们的练法。这是因为,形意拳锻炼的终极目标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对于那些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基础训练,较准确地掌握了形意拳基本动作规范的人来说,是一句必须领悟的至理名言,否则,再天资聪颖,也不过是个练家子,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形意拳有“一年打死人”的说法,虽然夸张,但也说明形意拳具有质朴、简练、实用的特点。所以,练形意拳的人,应善于把握体用结合的关系,把练和用紧密集合起来,体味形意拳“打人不露形,露形不为能”的拳理。

练法,用外表的动作“形”,反映动作内涵的“意”,此时外表需要循规蹈矩,不能改变传承,要用一成不变的“静态”规矩反应内心的动态,不断升华意境;而用法,则靠千变万化的外形来体现内心“无我”这种恬淡的境界,必须要忘掉身心,以至于进入一种毫无畏惧的忘我状态。

拿形意拳的练法和用法相比较,既有拳架结构的变化,也有动作多与少、幅度大与小、力道刚与柔的变化。就是同一个用法之间也有这种变化。动作虽然没了平时练的摸样,却处处透出了形意拳的味道,这对于平时怎么练就想怎么用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用法和练法比较,要能够做到动作省减了,而意思仍然存在,这可以从“防即是打、打即是防”之间的顾盼、呼应、贯通之中去领会。这种“用法”表面看起来动作很简单,甚至只是一动而已,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节奏的、连贯起来的复杂动作,是动动交代的清清楚楚的能量组合,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有人讲,形意拳用法必须带着它一定的形象。的确,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等明显区别与其他拳种的特色动作。但一用起来这些“形”,就如同书法中把正楷写成草书的关系一样,快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甚至快的认不出来。但心里清楚,用法的每一动都来源于平时练的形,是一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随感而发的下意识动作,而真用到这些形时,内地里早已养成要特别认真按要领去做的习惯。

形意拳法理中贯穿着《易学》中“变化”的原理,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拳学,单纯用一个统一的动作标准去学习、研究它,反而难以领会他的奥秘。

拳谚二:“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形意拳古谱云“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所以,历代形意传人非常重视在“步”上下功夫,积累了许多好的训练内容,总结了不少经验体会,其中,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就是用一点睛之笔,描述了形意拳“步”的特点,成为研习形意拳理法的一句名言。

练形意拳讲究浑身要“一动而无不动”,即“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就此而言,“步”除了确保五官百骸动态下的身体稳定,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完成“站位”。在这种状态下,“步”实际上是靠“暗腿”的作用成为了实施攻防基础。所以,“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这句拳谚的含金量非常高,通过“踩”、“蹬”、“夺”三个字,阐示了一种神手也难防的绝技——暗腿。“踩”是讲脚落地时要实,“如踩毒虫”;“蹬”是讲后腿的暗劲,是身体“起无形,落无踪”的主要动力;“夺”是讲“起是去,落是打”一霎那间“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的要求和效果。形意拳的腿法不复杂、不夸张、忌讳花法。所以有些人在没领会形意拳暗腿功夫的情况下,往往认为形意拳腿上没东西可学。因此,搞懂这句拳谚,就找到进入形意拳“脚打七分手打三”的门径了。记得年轻时打篮球比赛,部队一位领导在场外看我争抢球时,说“小吕真傻”。我当时认为自己是团部篮球骨干,技术还可以,傻什么?后来我学了形意拳,再打球,就不知不觉喜欢用占位法取得抢球的优势,还学会了“合理冲撞”,才明白了原来我为什么傻了。

形意拳的步法中最常见的是前蹚后连,一步一锤。即后脚蹬暗劲尽力催前脚,前脚尽力前蹚,前脚落地后,后脚做连步跟进,呈前脚占四成、后脚占六成劲的形意拳的四六步、虚实步,即回归三体式,“消息全凭后腿蹬”就是此前蹚后连步法的功诀。这种前蹚后连步法从脚步转换到身体定位,是体现形意拳“打人如亲嘴”、“打人如薅草”基本风格的诀窍。静观形意拳擂台赛上的一些选手缺乏功力和风格,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这种前蹚后连步法的功夫。

抢敌中位也是讲形意拳的步打。后脚要蹬出暗劲把前脚催出去。催不出前脚,全身皆空。后脚一蹬,前脚一趟,内外五行俱动,四梢一齐,六合归一,形成展身而起,束身而落,“束展二字一命亡”。

形意拳与人交手最注重脚踏中门,但这种前蹚后连步法腿上的暗劲也同样适用于进退、纵横、高低、反侧等身法,所谓出入不空。例如后退时,绝不空回,要“回手如钩杆”般搭在对手身上,前脚发暗劲,浑身向后一抖一扯,情况会如何?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纠正练形意拳常见的一些痼癖动作,如脚不蹬劲,脚不是蹚出去而是迈出去,脚落地时既无力道,腿也无弹性,形不成“打法定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的形意劲。

大道至简的至理箴言----“起不起何用起?落不落何用落?”

前几天,在师兄弟石建义家围绕练拳谈了很多话题.其中,他谈了这么一个观点:练拳,应懂得多变少.确切的讲:应该会2变1,3变1.2变1就挺难的,何况4变1,5变1,甚至6变1,但练拳应该懂这个道理!石建义先生讲的这个道理指什么?实际上就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是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的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

武术自与表演结上缘,花架子越来越多,有效的招数夹杂了太多花花哨哨的东西,越来越繁杂,越来越不实用,然而许多人就是用这些繁杂的东西当技艺来用,陶醉在人为制造的纷繁复杂中不能自拔。这是其一。

其二,在搏击较量中,出招多,招式复杂,往往是多余无效的,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善于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几百回合;

第三,讲一招制敌,可不是靠一个简单的动作奏效的。这就回到了石建义先生的真意:多变一。如何理解?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民国12年由济南才子杨明漪先生撰写的《今近北方健者传(又名拳勇见闻录)》,通过这段文字有助于对这句话的理解。文中讲的子翙为我的师爷王子翙(1879——1936),是李存义入室弟子,与李彬堂、定兴三李相伯仲,是中华武士会核心人物。文中首先描述了孙禄堂对王子翙的评价,讲“孙禄堂惊其才,与谈形意太极八卦三门妙谛,均能于言下领悟。禄堂曰:吾弟殆具宿慧耶。”杨明漪在书中记载了王子翙这么一件事:“子翙之拳械殆若天授经其目无不挹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为己有与人较嘗能因败为胜其龙形双刀津地爱之者多顾未有能仿佛其步法者某誚三合剑式多复子翙曰三合剑只一式耳誚其复尤誉也折竹为剑二授某一与之对刺子翙出剑斩其腕,又刺其喉势手未变也某赦且佩子翙曰拳械胜人一击而已多务何为矧三合剑式式皆应用乎”------对刺中,出剑斩其腕又刺其喉,势手未变,这不就是多变1吗?

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

高明的拳师攻防一体,依靠四肢百骸的微妙变化,出奇制胜.正如拳谚所说::起不起何用起,落不落,何用落?确实是这个道理,当一个动作即包含着起,又包含着落,2变成了1,或是3变成了1,这才叫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啊!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