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起势看似简单,你确定做对了吗?——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1-10-30 1877 次查看

        起势,是太极拳里最简单的一个动作,所以大多数人都容易忽略掉它,很少有人会在起势上钻研磨炼。
        随着参差不齐、纷繁庞杂的各种太极拳套路流行,起势的精髓要义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殆,被人们遗忘,这导致了两种情况:
        一是很多人的起势动作就是错误的,二是大家只知道起势之外形,不知起势之内功。
        太极拳之“起势”,即上场练拳的初始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太极拳的“起势”变了。
        放眼望今之太极拳习练者,上场打拳,先两脚并拢,呈立正状,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与肩宽齐,接着两手平举,开始第一势。
        在我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违背了太极拳之原理。
        正确的练法应该是:上场打拳,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分开与肩宽齐,凝神调息,洗心涤虑入静,然后两手举动,开始第一势。
        有人会说,这不是一样吗。不一样,两者差远了!
        问题的关键或差别,就在于上场一站,两腿是立正状,还是与肩宽齐的分立状。我竭力主张后者。
        一者,自几十年前学拳始,起势就是后者的两腿分立状,后来所拜访、所见识的老拳师,起势皆为两腿分立状。
        二者,查阅自民国时期至1965年出版的任何一种太极拳书籍,其“起势”无一例外地是两腿分立状。
        比如:
        1921年出版的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预备势图示之“图解”说:“身体直立,两手下垂,腕与胯齐,掌心下按,目前视,两足距离与肩之宽相等。”
        1925出版的陈微明《太极拳术》图示一说:“两足平行分开,与两肩齐,眼向前视。”
        1929年出版的姜容樵《太极拳讲义》图一无极势,在“功用”里解释:“此系预备式。用以注全身,从事接演下式。且亦开门式入场礼,与少林之踏中宫相同,与操法之立正完全不同。”
        1931年出版的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其图示皆为杨澄甫本人的拳照,在图示一“说明”中道:“此为太极拳起势预备势动作之形态……腰胯稍松,两足距离与两肩相齐……”
        1933年出版的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卷一拳势分解,第一页有两幅图像——无极像图、太极像图,两腿都是分立状,虽没有文字说明,但图示已明白无误。
        1963年出版的顾留馨、沈家桢《陈式太极拳》的第一式预备势图示的文字说明:“身体中正站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 ……”
        就是1987年陈小旺的《世传陈式太极拳》“动作说明”第一式预备势也如是说:“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
        由以上所述可见,自古至今的太极拳起势,都是“两足距离与肩宽齐”的两腿分立状形态。
        三者,两腿并立的起势动作,与太极拳原理不符。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太极来自无极,“无极者,一物未有也”,浑浑然然,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像,故名之无极也。因此,上场打拳,中正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宽齐,自然安舒,凝神调息,浑浑然然,空空荡荡,为无极状也。
        然后,两手举动,阴阳即起,太极产生。这就是一动即为太极、一动即为阴阳的道理。阴阳即起后,随虚实、开合、刚柔,四象呈,八卦运,滔滔不绝,连绵不断,直至收势回归无极。这才是正确的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无极的运行轨迹。
        如果按照前者两腿呈立正状,两足并拢,这样不仅极不自然,而且打拳者无法安神平心、洗心涤虑地进入无极净界。中国传统儒、佛、道的武术、气功都不可能采用立正状入静(不信可以试试)。而左足向左平移时,阴阳乍起,再两手平举,又是阴阳启动,整个运拳轨迹为无极——太极——太极——四象——八卦——无极,实乃多此一举、混乱阴阳。
        四者,两腿并立的起势动作,不符合应敌之技势。
        上场与人交手,不论身体、两手为何状,两足必然分开站立,此为常识。不可能上场与人交手时两足并拢为立正状,如是则贻笑大方。
        太极拳的技击招势无不为应敌而制,一动即有招架,这一点从太极拳起势两手平举的正招和变招就可以看出,哪有应敌时先左脚平移拉开再动手应敌之理?
        当今,太极拳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太极拳架势五光十色,但不要忘记“唯理一贯”也,任何改动都不能违背或偏离太极拳一贯的原理。
        更有老师指出起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沉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松胯,两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上述要求皆外形架式、要求,无半点涉及内功。即使有一句“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但是至于如何修炼内功,未见解说。太极拳正统道统,应是“虚无”、“无极”、“太极”。此三者乃太极拳之根基,何舍此根基只求架子之演练矣!
        何谓虚无?虚者飘飘渺渺,无形无象即空也。练拳之前以意念先将身心空透,不能有一丝一毫之念。
        无极者虽亦空也,然在浑浑沌沌之象中孕有一点生机,此乃先天真一之祖气,系造化之源、性命之根、生死之本,阴阳由此而化,龙虎气自此而发,道谓金丹,此乃太极拳之无极桩,原名起势,通称预备式,系太极拳练法、用法至为重要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
        此秘诀乃大师传授,在身心空透的基础上精神专注,守无极内的一点生机,侯此机一动,即阴阳分,太极成。之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方可续练下式。
        预备式后须无妄勿助,勿生杂念,心平气顺,松开松透,一切空灵。如处此虚无之状态下,那一点生机未现之前,却去行气行功行架,与拳理不符耳。故不可随意一站便行架式,而失却内功方面的修炼,如忽略此点,便失去太极拳之真谛,误人误己矣!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