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杨氏太极拳为什么强调“练就知觉”?——杨氏太极拳

发表于 2021-06-19 2371 次查看

        都说太极拳是一项“知觉运动”,听起来很现代,实则是源自于拳谱、老论。
        这项“找感觉的运动”,在杨氏太极拳的老拳谱中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认为:只有理解“知觉运动”,才能理解太极拳的懂劲。懂劲后,才能登堂入室,逐渐阶及神明。
        “知觉”一词,从字面意思看,含有知道、觉察、领会、会意、感觉、感知等意思。
        拳谱中的“知觉运动”是这样说的:“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于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孰无?”
        意为:视觉、味觉、触觉等生而有之的功能没什么稀奇,是人都有!稀奇的是运动的知觉。“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胜则为知。
        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于己。不可不知此理,夫而后懂劲然也。”
        “知觉”功夫并非本能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首提:“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轴,知觉运动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阶级神明矣!然用功之神,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于我也”!
        太极拳“知觉”是太极拳运动通过专有的经络、神经系统全信息传感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进行整合或分析处理后而产生的相应感觉,这也是太极拳混元整合上身的“身知”。
        太极拳强调的认知是从意到身知的感觉,是人类独有的心知、理知、交知、言知通过太极拳运动后产生的感受、感知、感觉。这是经过脑的主观反映后整合形成的形体与内外环境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太极拳术上体现。
        需指出的是,太极拳知己的运动,感觉传入冲动并不全都能产生主观感觉,有些感觉传入只是向中枢提供内外环境中某些因素改变的信息而引起某些调节反应。比如太极拳推手时有知己的劲、力和对手的来劲、来力等种种力的感受,那么知己的劲力感受就是主观的感觉,而后者传入的劲力感受则为我们分析处理后产生的感觉,在太极拳上称之为“听劲”,所以太极拳强调信息变易是“舍己”的细微“抽丝劲”调节反应而从人、求人的知觉。
        知觉功夫——从听劲到懂劲
        虽然人人都有知觉的本能,但那只不过是一种低层次的条件反射,只有通过悉心训练,才能成为太极功夫中的知觉功夫。正如杨澄甫所说:“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办甚难得之于我也。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
        知觉功夫是在松静功夫基础上的第二种功夫,实际上是‘知人”的功夫。如果说松柔是体,重在知己,知觉剐为用,重在知人。能知觉,方能屈伸动静,见人则开,遇出则合,着来则降,就去则升,阶及神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这种功夫的真实写照。
        “知觉运动来相应,因敌变化示神奇”,完全是靠意念的反映和身上的知觉。知觉功夫的不同点,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动作,而是周身一家,粘、黏、连、随,“挨着何处何处击”。此种境界虽然也离不开眼观耳听,大脑支配,但仅靠这些远远币够。顶、匾、丢、抗之病,多因不懂知觉而生。
        “懂劲”是知觉功夫的最主要标志。它的锻炼方法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推手、问劲和听劲来体会提高。
        推手时,因为对方的意识和劲路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自身的知觉和感悟也会随之而变。对练推手,主要是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兴趣点全在知觉功夫的高低。动知者易,运觉者难。
        太极拳高于其他拳种之处,全在精神之内敛和神经感应之灵敏,凡全身所触之处,皆如昆虫之触角一样是敏。在太极推手中,每—个定式都会变化虚无数的活式,所以都要在松静中随着接触点上的消息去知觉,去想像,去判断,去灵活多变,死招死术不是真功夫。
        只有真正懂了劲,有了知觉应变能力,才能做到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走”“粘”自如。李雅轩先生说:只要懂了劲,变一百个方式也一样,都是太极劲。
        高级阶段的推手不用眼看,手臂之上,甚至周身好像生耳长眼一般,所以有时将推手叫做“听劲”或“摸幼”。
        功夫高深者甚至用黑布把眼蒙住,但各种劲路仍了然于心,做到“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披劲之长短毫发无差”,“谴劲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李亦畲先生语)这样的境界,没有长年累月的真功夫是达不到的。
        太极推手虽不是散手之实战,却是太极功夫独到而卫不可逾越的锻炼方式,推手功夫长一分,散手功夫也便长一分。太极高手与其他拳师宴战,如不求一招制敌,立见胜负,竞技者必会在太极高手的引吞之下,棱黏牢而不得脱,其劲力、招术无从施展,只能干不觉间形成自然而然的“太极推手”而处处被动。推手是锻炼知觉功夫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练习手眼身法步等审敌之法和点上的知觉发放功夫。
        太极拳教人光明,先学“知觉运感”,找回健康的感觉,知道明白自己救自己的觉悟!太极拳从感觉入手,运动起来“返璞归真”,“还我固有之良能”!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