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述内练法“抻筋拔骨”,存在有多种形式,如“桩功修炼法”,就有站桩、坐庄、卧桩等三种形式,而三种练功形势又各有特点,站桩就有“静态桩、动态桩”的区别。尤其是“卧式”练法,可有全身的各种自发的“抻筋拔骨”之景象,是站桩、坐桩所不能体验到的。
站桩动式法,又名“动桩”。是修炼内气导引的“抻筋拔骨”的方法,法式不定,以双足虚实的倒换,双手的开合,起落的环绕动作,内气随形体动作而运行;或以内气运行支配形体运动,皆可以达到“抻筋拔骨”内练效果。而又能由此法进一步步行式动练法,效果极佳。最终要落实到攻防招法中去,才能运用。
打拳修炼“抻筋拔骨”,绵掌拳的练法,就是内气运行,配合拳势变化而达到“抻筋拔骨”的目的;太极门的各种拳术套路中的“催僵求柔”的练法,皆有“抻筋拔骨”的修炼存在其中了。由此可以推论,任何一种拳招姿势,反复修炼,都具有“抻筋拔骨”功夫的修炼。
由此得出:“抻筋拔骨”可以由外练法修出,也可以由内练法修出,亦可以内外齐练而修出。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抻筋拔骨”功夫的立项修炼内容不同,故“抻筋拔骨”的功夫本身就存在着层次的不同,亦应由初级向高级升华。
通过对“抻筋拔骨”的功夫艺境之内含、目的、内外练法都作了阐述、分析,可以知道“抻筋拔骨”是自身外形的功夫,是为了在攻防较技中充分发挥自身外形之良知,方能“以柔用刚”而必修的功夫内容。如果只有很好的外形之“抻筋拔骨”功夫,而没有内劲功夫;又没有“内气、外形”的匹配合一的运用之能力,不知道“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也不能在较技攻防中充分发挥“外形”之良能的。那“抻筋拔骨”的练、用位置也就摆正了。
由此可知“抻筋拔骨”只是外形体攻防运用的“基础功夫”内容,也就不要过分的夸大其作用。但必须正确的运用“抻筋拔骨”练出的形体“柔弱无骨”之功夫。“抻筋拔骨”和“柔弱无骨”是存在“方法”与“功夫”的区别的。习拳者能如此区别对待,便见功夫,就这样简单!
外家拳法的抻筋拔骨,是为了强化筋劲骨力的“尚力之拳法”。自然追求“拳刚势猛”的运用为法则。拳论云:“刚势者,以千钧之力破百钧。”典型的大力打小力的拳法。虽其拳势亦讲究势正招圆,刚柔相济,圆机活法,亦有尚巧之运用。而其“伏机”只是“外形”的单控机制,故存有“受力”易被击溃的不足之处。故外家拳法讲究练而得养之方法。(可观拙著《论伏机》一文)
内家拳法的抻筋拔骨是为了形体的“柔弱无骨”而达到以柔用刚、顺随为法的善变无形又无穷的尚巧之拳法。自然追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势刚柔相济,柔行气,刚落点”的运用为法则。曲中求直、以柔用刚为技术方法。拳论云:“柔势者,以百钧之力破千钧”。典型的小力打大力的拳法。故其拳势之势正招圆,刚柔相济,圆机活法,而“伏机”是“内气、外形,阴阳逆从”的“双控机制”。故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不受力而能借人力”的特点。此乃中华传统拳术的独特功夫。
“拳道”艺境,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最高艺境,亦名“无上艺境”、“虚灵妙境”、“拳道合一”。“抻筋拔骨”功夫,已经在“内家拳法”的“内练法”中完成了。故“拳道艺境”也就没有“抻筋拔骨”方面的修炼内容了。这从拳道艺境的“形体应当似水流”、“无形如大气”的论述中,就知道“拳道艺境”乃功臻化境之极,神明艺境!又从太极的“全体透空”,无极的“无形无象”的说法中,就知道“外形”在拳道艺境中的位置了。故“虚灵妙境”就无需抻筋拔骨了。
故此可知:“抻筋拔骨”的修炼,只能存在初期的外家拳法和中期的内家拳法的修炼之中,而不存在于“拳道艺境”的功法修炼中,乃是事实。
外家拳法,基本上是“以练达到养的目的”;内家拳法,基本上是“以养而达到练的目的”;拳道艺境,从简从易,故“养”是其宗旨,当然练在其中了。拳谚云:“十年练功,十年养气”正是此意也。
由此论可知:“抻筋拔骨”的修炼和应用之内容,皆不神秘,人人皆可按法修炼而得之,循序渐进,功必有成。而对已修成的“抻筋拔骨”的各层次功夫艺境,确实存在运用上的区别。而又决定其攻防较技功夫之艺境。
有人“抻筋拔骨”功夫练的相当不错,但是运用于较技中,却又不能体现出“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来。这说明“抻筋拔骨”功夫和拳术攻防时之运用,存在“练用有别”的特点。这只是有人不知“抻筋拔骨”的功夫在较技中如何运用而已。而有人没有“抻筋拔骨”的功夫,却想在拳术攻防较技中达到“柔弱无骨”之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运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由此可知“抻筋拔骨”练法而达“柔弱无骨”功夫艺境之重要性了。习拳者,必须精熟“抻筋拔骨”功法之修炼!形体柔弱无骨功夫,舍此而别无良法。
只有明白“抻筋拔骨”之功法,练出柔弱无骨之艺境,才能有较技攻防的“善变无形又无穷,不疾而速得真宰”之运用,才能具备“随其变化用招法的神拳艺境”;才能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毫不受力的大成功夫,而功成艺就。当然,这需要“内劲”的修炼,并以内劲为主,形体为宾才能达到以柔用刚的真功夫艺境。。内劲的修炼方法在此不论。此文只以“抻筋拔骨”的练、用而立论,毫无神秘之处,希望习拳者细心观看文中精法,以得“抻筋拔骨”功夫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