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都知道太极身法很重要,如何修炼呢?

发表于 2017-02-17 4631 次查看

       身法“八要”是清朝李亦畲前辈根据自已的实践和体会在自已编创的七言四句诗歌中提出的,即“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拨背落自然”。

       诗中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含胸、拨背为太极拳的八个身法要领,所以叫身法“八要”。

为什么要修练身法?

       前辈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云:“太极拳要求周身练成一家,全身的先天之力须改变成为有机统一的太极之劲。

       身法是完成这一步骤的关键环节。它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基础”可见身法是跨入太极拳大门的敲门砖,是避免走弯路的正确途径,也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环,是每一位有志修练太极拳的爱好者都应深研的课题。如果脱离了身法的基础,要获得太极拳艺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拳架练熟的基础上,就必须进行身法的修练。

那么如何修练身法八要呢?谈谈个人的体会:

       记得初学太极拳时,常常想太极拳的要领这么多,这也要记,那也要记,如何记的了?往往是顾的了手,就顾不了脚,想到这,又忘掉了那,脑子里一片乱麻,向一锅粥一样。随着练功的深入,不懈的努力和恩师的教诲,我发现可用古人的智慧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二是过河弃筏。

何谓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就是先选择一个基本的身法从头至尾的练习,正所谓大道至简,练一个时期,领会了,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掌握并将它们联成一体。

       比如:提顶吊裆,首先应搞清楚何为提顶?何为吊裆?其次应明白为何什么要提顶吊裆?目的是什么?

第三要知道如何掌握提顶吊裆?练到身知。

       所谓提顶就是下颌微收,颈椎自然竖直,百会穴自然上领,有虚领顶劲之意;吊裆就是命门后撑,脊柱自然竖直,前辈郝少如云“不吊裆,则气不能达予存养”。提顶吊裆练的是上领下沉的对拉劲,整个脊椎形成上下对拉,其要是“心中悬”即中气贯顶。又如松肩沉肘:松肩就是肩要顺着两侧45°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气于涌泉穴中;沉肘就是肘尖往下松沉,有坠地和外撑内合之意,松肩与沉肘是相对应的,松肩不在肩在于肘,有沉肘就能松肩。松肩沉肘练的是左右对撑劲,其要是不让气上浮,有利于气沉丹田。

笔者用一首打油诗总结上肢的要领(供参考):

松肩出手肘坠地,

坐腕舒指掌心突,

内旋外旋臂要旋,

指与肩齐不出圈。

       再如含胸拔背:含胸不在胸,在于松腰,腰一松塌,胸自然放松;拔背,背部脊椎放松竖直,肩胛骨撑起松沉前合。含胸拔背练的是前后对撑劲,其要是“自然”。再如裹裆护肫:裹裆就是大腿内侧肌肉微用意内扣,腹股沟加深,两膝有外撑内合之意,其目的是使内劲不懈,身法不散,身体上盘与下盘整体更好衔接。护肫就是两手臂以肱骨为主,保护两侧肋骨与胸部,双臂外撑内合,中间圆活,可以更好地八面支撑。

       所谓过河弃筏,就是当这个身法要领基本掌握后,这个身法就变为次要矛盾,基本不用去管它,就象李和生前辈说的“练那想那”。

        当然,要掌握好身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明师指点和“得其道而力持之”,“功夫无息法自修”和契而不舍的精神,方有所为。

那么,在演拳架时,身法是否正确到位,如何感知呢?

从外来说,一是师父看,二是拳友试。

        比如搂膝拗步的定式,让拳友站在自已的面前用手拉我的前手,推我的前手;站在自已的侧面,分别推我的左肩和右肩;站在后面推我的腰,自已均不被拨根不动桩,那么,说明你的身法符合要求,打的是真太极。

        正如胡学智老师在《杨健侯太极拳真传》的序言中写到,推不动,拉不垮方为真太极,我的恩师也常这样教诲我们。

        从内来说,有胸空腹实的感觉,换言之就是气沉丹田。这个感觉很重要,有了这感觉,才算跨入太极的大门,才拿到了修练太极内功的入场券。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