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1-03-07 2275 次查看

        学习太极拳功夫的次序,分为三步: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        
        严格说来,这三步功夫,并不能截然分开。但强调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是十分有理有利的。 
        初学太极拳,在跟明师学会了拳架之后,即应努力刻苦练功,称为盘架子。通过每天的盘架子,从慢、匀、轻、节节贯串中,去求得自身松柔程度的不断增加。其中慢较易,匀极难,细心的学者,大约都能对这两项加以重视。唯有“轻”(指用力小)与节节贯串两项,与生活中用力的习惯,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视,或者认识极为肤浅,做得极为粗糙,不精不细。这是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对、进步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知轻是松柔的前因,不轻就永远没有走向松柔的可能。而松柔正是太极拳的灵魂。节节贯串必须从中脉开始,是依先后次序打通各个关节的极为重要的有效措施。轻与节节贯串是渡到松柔那个彼岸的渡船。        
        太极拳很重视全身的完整性,即拳谱上要求的“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与“内外相合”就是为了这—目的而提出的口诀。        
        在学拳架子的时候,一手一式都应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上面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档、弓步等等,都应在此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        
        未得真传,或者粗心的学者,每易脚下的弓步先成,手上的定点后到,或者开裆不足,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即是不完整。像这样练下去,就不会取得技击功夫上的成果,到推手时,必然化劲化不好,发劲也发不出来。
        至于内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学完,上下相随已基本上做到之后,再来留意。大体说来,就是从身体的正中线开始,用思想引导,依先后次序,运动各关节,做到节节贯串。动作内收、蓄劲时,要将心意都随之收回至极小;动作外开,沉气发劲时,心意也要与之相随外开至于无穷大。手、脚、身的运动,要作有带动周围的空气至若干距离之意想。        
        练太极拳很强调运用想象力,说起来抽象,其实很有道理,这就是由精神到物质。久练就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气魄雄浑的效果;将太极拳从技术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中去。雅轩老师的拳架。神态既含蓄蕴藉,又透露出无尽的潜能,既浑厚沉着,又到了神气飘逸的境界。看他的拳照,就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其实也就因为他的想象力发挥得比我们更为细致丰富的缘故,将拳理全部落实到拳架上去了的结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