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的眼法,各家太极拳书上都有描述,以“眼看某手,眼看某拳”“眼看前方,眼看后方”居多,有的则强调“神聚于眼”“眼为心之苗”等等,这些都讲得不错。细想一下,又觉得讲得不具体,似乎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有些人认为书上讲的大都未交待清楚,不好掌握,甚至发生争论。当然,眼神的表现到底如何描述,确实也是很难写的,一两句话是不能表达清楚的。
我认为打太极拳(包括各家拳种),如果没有眼神,就不能叫拳,干脆叫什么操或什么舞。太极拳的精髓在精气神,精气神的体现主要在眼法上。虽然有的书对眼法的要求讲得不够具体,但有些经典拳论却讲得非常清楚,如武禹襄《打手要言》中的“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讲得再清楚不过了。猛禽鹰隼在空中见到了兔,俯冲下来逮兔子的时候,眼神是死死盯住兔子的,而且两只爪子抓住兔子的什么部位都要看清;猫在捕鼠时,先是缩身匍匐前进,两只眼睛是死死盯住老鼠的,目光炯炯有神,到适当距离时,一纵就把老鼠逮着。试问,鹰隼不死死盯住兔子,猫儿不死死盯住老鼠,它们能捕到猎物吗?这就告诉了我们眼神眼法的重要性。
以前我教学在讲到眼法时,只是讲望着某手或某手的前方,后来发觉这样讲还是“言不尽意”。我只好讲攻防意识,只有讲攻防意识才能在讲眼神眼法时做到“提纲挈领”。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不是用于进攻,就是用于防守,当你用拳打人的某个部位时,你必然要看着某人的某部位,这是人的本能。如果你要打某个人而这拳打出去时又不看着某个人,那是不可能的。太极拳是实战中提炼出来的技击法,技击是主旨。虽然随着年代久远,拳势各有变化,演练目的有所不同,但眼法还是不允许东张西望的。
陈鑫说:“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这是大体之数。拳谚“演练时无人似有人”,就是演练时假设自己面前有个敌人,他在和你交手,这个敌人不就在你面前三到五尺之间吗?当然随着敌方手法、身法、远近的变化,眼神是有不同的。鹰隼在高空发现兔子及俯冲下来抓住兔子时,视线的远近也是不一样的。
我曾要求学员观察我视线远近的差别,以“云手”为例,我的手在面前时,我的眼盯着手心,又把眼光放得很远,后来是眼看着手前才三到五尺之间,问他们我的眼神有什么不同,他们一致认为看手心时呆板,看得太远时也没神,只有看手前方三五尺远时最神气。当然到底是三尺为好,还是五尺为好,要审势而定,不能“刻舟求剑”,像《孙子兵法》讲的那样:“此兵家胜,不可先传也。”
打太极拳,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垂帘养神,认为活动一下筋骨就行了,这是低要求。就太极拳的内涵来讲,拳理深邃,丰富多彩,它的技击作用、健身作用、医疗作用、造型作用是熔于一炉的,相辅相成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投入越多,收获越大,前人的经验会使我们在练拳中少走弯路。
陈鑫论太极拳有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坂。”像关羽在白马坡单刀斩颜良那样,像赵云在长坂坡匹马单枪冲锋陷阵那样,眼明手快,迅猛无比,威风凛凛,所向披靡。这些壮举,还是眼神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