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也叫虚实拳
太极拳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终点定式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从动作局部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虚与实在太极拳中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太极拳中,无论上肢、下肢、躯干,以及身体各部都存在有虚实。“单鞭”中的弓步,主要是由左腿来负荷体重,因此,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两手的虚实,意念着重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意念着重于左手,则左手为实,右手为虚。“单鞭”中左手为实,右手为虚。因为,这时意念着重于左手。就整个左手来说,也要分虚实,左掌内侧为虚,外侧为实。因此,就整个单鞭动作来说,左右手和左右腿都有虚实之分,左手又分为虚实。“云手”中两脚移动,移左脚时,重心在右脚上,右脚为实,左脚为虚;移右脚时重心在左脚上,左脚为实,右脚为虚。太极拳运动中身体各部虚实的出现及其转换是不固定的、短暂的,完全随着拳姿的变化而变化。但也应该看到,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实脚支撑体重后,虚脚还要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既要分清虚实,又不要绝对化。根据动作的虚实变化,劲力有柔有刚,张弛交替,动作做到终点时,也要求各部位关节和肌肉保持少许伸缩转化余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每个瞬间都是在几种相反相成的力量作用下,在相互牵制和对抗中进行。比如推手时,掌根向前用力,同时肘部向下沉,肩窝向后缩,上体放松,这样两臂如棉里裹铁,沉而不僵;手臂后收时,肩力放松并向后带,手腕也微微放松,小臂自然而圆活地旋转,动作轻而浮,活而不散,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刚柔相济,虚实变化,动转自如,刚柔虚实辩证统一。
根据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原则,练习时,由脚而腿腰而手总须完整一气,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当左手上捧时,脚蹬在地面上,地面产生反作用力于腰腿手而产生力量,这同时含有“有上即有下”,左手上捧时右手下按。若只有左手上捧而没有右手下按,则左手捧劲相对小,且动作不协调,这又含有“有左即有右”。太极拳中的每个式子都是由一对对立的动作,或几对对立的动作所组成,没有单一孤立的动作。诸如有动即有落,有伸即有缩,有进即有退,有前即有后,有刚即有柔,有放即有收,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如此等等,诸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穿太极掌始终,故而,太极拳又称之为虚实拳。
人们总是希冀事物运动的变化发展能够取得圆满的结果。圆满,才能相对地完美无缺。太极拳要求人体的气势必须求达于圆满、无角无棱、无懈可击的境地,且在一举一动之间必须存在着阴阳两个对立面,随着运动的进行,两者不断互相作用、互相交替地变化,使阴阳始终处于它们应处的地位,以符合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体现在内劲的涵义上,又称为“虚实”。阴便是实,实即是阴;阳便是虚,虚即是阳。要使对方始终只能接触我之虚,而得不到我之实。以虚实体现太极拳艺的奥妙,能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妙境。太极拳运用阴阳的无穷变化作为制人的方法,使拳艺奧妙无穷。不知阴阳,便不知太极。矛盾运动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既 对立又统一 ,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它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二、掌握虚实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讲究“轻沉兼备”,“虚实分明”。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极拳莫测高深技击法的基本要素。太极拳的“轻沉兼备”是指双手而言,“虚实分明”指双脚而言。“轻沉”,亦可作“轻重”。因此,有“上分轻重,下分虚实”之说。有了两只手的“轻重”,重要的是要分出两只脚的“虚实”来。两脚的“虚实”比较容易界定,重心偏重于哪只脚,或完全放在哪只脚上,哪只脚即为“实”,另一只脚则为“虚”。手重则脚虚,手轻则脚实。
1、双腿分撑全身重量时,上升手为轻,下降手为重。如“披身锤”、“白鹤亮翅”的最后定式时,左手在下为重,右手在上为轻。
2、两手平行随身体左右转动时,身向左转则左手为重,右手为轻。诸如“金刚捣碓”第二个动作双手平行右捋,“前趟拗步”转第二“斜行”双手右捋。这时皆身向右转,则右手为重,左手为轻。
3、单腿支撑全身重量时,对应手为重(左腿对应右手,右腿对应左手)。如“金刚捣碓”与“金鸡独立”的左腿承重为实,则右手为重。单腿贴地铲出时,另一只腿为独立承重腿为实。
一些太极拳家在谈到太极拳的“轻重”、“虚实”时,总是笼而统之地说全身都要分虚实:脚上有虚实,手上有虚实,腰上有虚实,全身处处有虚实。我认为,简单地说,“上分轻重,下分虚实”是讲手与脚的配合,是上下肢的协调。练太极拳者周身分出阴阳来的根本目的,也是着眼于周身的协调。不能孤立的谈身体的某一部分“阴阳”、“虚实”、“开合”、“轻重”,要找出身体对应部分的轻重虚实的辩证关系,使之符合“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虚实原则。这样就容易决定我们的重心该放在前脚还是后脚,左脚还是右脚。当你一旦摆下姿势,很容易找到立身中正,力撑八面的感觉。用心体味,则距“周身一家”的目标不远矣。
三、练太极拳如何做到虚实分明
“虚实分明”是太极身法习练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腿部练习更是使习拳者达到“虚实分明”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重视腿部的练习。只有做好腿部的虚实练习,才能使习拳者在习拳时做到两腿进退转换虚实分明,稳健轻灵;也只有做到“虚实分明”,才能使动作稳定灵活,进退转换变化更加自如。
第一,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合。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二,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可“扑腾扑腾”的响。
第三,要练习松静。人体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前为阴后为阳,在于调整上下阴阳,平衡左右阴阳和媾通前后阴阳。媾通前后阴阳,即是打通任督二脉;平衡左右阴阳,则是要使人体气血运行平衡;调整上下阴阳,目的在于练习松静,把易于升浮至头部的虚阳虚火降伏下来。
第四,要找虚无的气势。太极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有了虚无的气势,才能感应灵敏,才能融化万物,所以首要在稳静安舒上着手,以养其虚灵也。练虚无气势的功夫,初步必先找柔软,再找轻灵。有了柔软轻灵之后,才可以找虚无。久而久之,便可有出手包罗万象的气势,如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即不专注于某一手某一式或某一部,是要处处有照应,处处有感应。学练太极拳,由硬到软,由僵到柔,由重到轻,由滞到灵,由实到虚,此乃太极拳程序之精要所在也。
第五,要求“着熟”。学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拳架有同有异。学一家,精一家,不要杂学。练拳架,一式一式地学而时习之,这是外形动作的程序,“逆”不得,也“乱”不得。由有力,而减力,而微力,而松软,而炼意炼神,以外养内,以内驭外。
第六,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气要向下沉,即“气沉丹田”。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