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我对太极拳“意”和“气”的感悟

发表于 2017-02-03 4576 次查看

       年近不惑之年时我才开始接触到太极拳,起初以为这项活动就是适合老头老太太活动筋骨,早晨在公园练了好几年只知道做广播操似的打套路,对意和气没有更深的体会。2009年后在辽阳正式拜辽宁陈氏拳冠军董刚、吴玉株为师学习太极拳理,回家乡参加吉林市各类太极拳观摩讲座深受启发,在以后练拳中悉心体会要领,注重把学习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结合,渐渐找到太极拳的意和气的感觉,我也把这体会说与读者作为借鉴。

       从理论讲,意即指练拳中意念的运用,是练拳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关注点,排除杂念,有意识地体会调整身体各方面状态,使之发挥能动作用。

       练意念在古代称为调心、凝神、存神,神就是意。《摄生三要》中说,“聚精于养气,养气与存神,神之于气,犹于母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清,若提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也”。《素问》中也提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恬、淡是指养神,虚无以养意;精神内守,是指注意力集中到身体上来,这是古人传于我们后人的经验。

       人的思想意识也就是大脑的活动,决定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事物,大脑皮层反过来影响人体感性活动,练意进入一个状态时,血管反映、交感神经处于抑制,从而影响心肺功能。

        我们在练拳或练桩功时,意守不同部位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及作用。我们练过“静功”的人知道,意守丹田是练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关注点,晋初的《黄庭经》中提出“呼吸庐间入丹田”,我们现在常说的丹田泛指脐(神阙)中下,神阙对应的是命门,这一区域也有人叫命门区,这也是《心书说》所说的下丹田,前对神阙、后对胃、肾中间,而人身体之精华元气存亡于肾中。《医学源流》指出,“所谓元气者,何所寄也耶,内有肾之精,此元气之分体者,而根本所在道经丹田”。我们意守这一部位也可以说是意守生命的元气。

       我们在练太极拳时,如果能像练静功那样意守丹田或者其他部位,有意识使自己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肌肉放松,排除杂念,就能对身体内部气血的运行、腑脏功能的调节起到良好的作用。

       气在人体内由于它的部位、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医学及养生学把这种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简单的说,元气藏于肾及命门中,禀受先天之真气,气代与精,化神,是生命的动力源泉;宗气是饮食水谷代生之物与呼吸进入体内的大自然之气结合,基于胸中,有推动血脉运行之作用;营气是脾胃吸收谷水所代生的精气,进于脉道以养全身;卫气是水谷精微所代生的精气,行于脉外有保卫律表,抗御外邪之功能。

       我们在拳法中所说的气是指呼吸之气在练拳中的感觉和应用,而呼吸的自然之气恰与水谷之物生成宗气、精气滋养元气,推动血脉运行。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都离不开呼吸,如果没有吸氧排碳,吐故纳新,不断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继续下去,而呼吸的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人为万物之灵,有着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思维活动和生理活动,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去认识自然和掌握生命的内在规律,在古代就有许多养生家医学家探索和掌握呼吸吐纳的方法,把“精、气、神联系起来。古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发,故其在外有元气之侵,在内有元气之耗”。《素问》曰:”“精代为气,本自互生,精气足神自旺矣,神自精气而生,则又在吾心之神”。说的就是,精是基本、气是动力、神是主导,气与精、神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几十年的业余武术锻炼生涯,我感到呼吸用气非常重要,我们打太极拳的呼吸用气亦如此。一般来说,我们主要采用自然呼吸,这是基础的呼吸方法,许多人因为生理差别及习惯不同,出现的自然呼吸也不同,例如男子用腹式(腹部起伏)呼吸的较多,女子用胸式(胸部起伏)呼吸较多,应顺应自然呼吸习惯。

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不能把“意”和“气”割裂开来,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不分主次、相辅相成的。太极拳练的是内功,气沉丹田,收敛内气藏于身,从而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治未病、养生之功效。例如24式起式时,全身放松、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双眼前平视,心静如水,心安神泰,两臂从两胯缓缓抬起时,意念展开,双手掌掌心向下劳宫穴部位也将大地之气带起,同时缓缓吸气开始入腹,大地之气也随之由双脚下涌泉穴提起,至会阴、至丹田,鼓荡于命门区域。随之双手下落时,掌心向下下大自然之气回归大地,丹田、命门区域之气也随之回归大地,腹内之气缓缓吐出吐尽,这一起一落,恰恰是意念与气息的有机结合。在这个基础上转胯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等动作时,一紧一松、开合有序、有张有弛、阴阳结合、虚实结合,因为提升丹田之气,使身体气血充盈,血脉畅通,身体稳健,有了定力基础。

       例如我们练混元太极时,每完成一个圆的动作,都是一个起落、开合、虚实、阴阳、升降的过程,也都是一个意随气走的过程,例如做捧、捋、挤按的过程,气采于大自然回与大自然,起时气随手掌缓缓上升,落时气缓缓下降,轻缓吐气时意念在气的引导下,从会阴起越长强、腰阳、入命门,经中枢入百会,再落于任脉、经檀中、三焦入丹田。同时丹田气息自动由双腿沉到双脚的涌泉。在做六封四闭时,丹田之气在命门区域做一个和右手掌一个方向的立圆回转,实际上手是顺时针,丹田在腹部做个反时针回转,气息和意几乎同时完成,然后形成单鞭,使丹田之气主宰腰、灌于肩、达于手掌,又回落丹田。

       我们在打太极拳时如何做到意气相随、相辅相成呢,笔者认为:一是不要刻意片面的强调以意领气,不要刻意腹部的顺呼吸逆呼吸,放松自己身心,如清《梅华向达篇》中说的那样:“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心息相依,息调心定者也”;二是要掌握正确呼吸方法,口鼻呼吸要自然平稳,注意呼吸细长均匀防止出现憋气浮躁、气不下沉,胸闷气短的问题;三是意念、气息与动作循环往复,形断意不断,意断气不断,有阴必有阳、有虚必有实,有意似无意;四是心境阳光开阔,感觉打拳像是在大自然中起落,宇宙中安生,空气中游泳,持之以恒,从而达到良好的健身目的,增强抗疾病抗衰老能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