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非常讲究合劲,《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电视剧《太极宗师》中杨玉乾最危险的关头,老师终于把此歌诀吐出,杨玉乾得此密语,遂如常山之蛇,勇猛多变,风卷残云般战胜了对手。这不传之密即是“合”在其中。
太极拳本是开合一道,有合必有开,有阴必有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关于太极拳的开合,陈鑫论之谓“以吾身本有之元气,运于吾身,其屈伸住往来,收放擒纵,不过一开一合与一虚一实而已”,复曰“一动一静,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一开一合,有变有常,虚实兼到,忽现忽藏”。又谓“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是“周身一齐合到一块,神气不散,方能一气流通,卫护周身”;“头直,眼平视,肩与肩合,肘与肘合,大腿根与大腿根合,膝与膝合,足与足合,平心静心”“合者合其全体之神,不但合其四肢”;“一开一合阴阳备,四体殷勤骨节张”;“每日细玩太极拳,一开一合在吾身”;最后定论“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从上述前辈论拳可以看出,太极拳合劲是非常紧密的,须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合者合其全体之神,不但合其四肢”。后人总结太极拳之合,简单为“六合”,即外三合与内三合。属于外者,一般来讲,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属于内者,一般来讲,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亦有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
太极拳合劲之紧密,于外形上,必须做到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所以,如果在盘架时不能合住、合好劲,是练不出浑厚的太极功夫的。从这一点讲,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中杨玉乾闻歌诀而立即得太极真谛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平素练拳盘架合不住劲的人,如何能在打手实战中体现合劲呢?如果把太极拳比作桶的话,劲合好便等于把桶箍实了,滴水不露,水自能渐积渐深;若比作车胎的话,则周身合好劲,等于胎整无孔,不至于漏气,故内气与日俱增,渐渐充盈,终得“磅礴大气”,功力自深。
太极拳合劲,外形合不住,不可谈“内合”。外形上如何合住方为合式?以陈式太极拳“单鞭”一式论,定式后,一般来讲,左肩与左胯合,上下对位;右肩与右胯合,上下对位;左手与左足合,两尖两照;右手与右足合,上下不错位;左肘与左膝合,上下呼应,右膝与右肘合,上下相倾。单鞭动作定势时(其实太极拳哪有什么定势,此处云定势是指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定势动作),双手各取一石子,定式后松手,石子各落于左右足前,这略算外合合住。若把认识平面地停留此处,外形还是非常散漫的,而这种散漫非常容易被当成是松!单鞭有歌诀云:“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划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两头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从歌诀来看,仅仅把上述所谓几个地方照顾到了,并不能算合好劲,还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兼顾:一是左掌与右钩须左右遥相应,此谓“一字长蛇划西东”,首尾能相顾。二是左掌与右足,也要合劲,有相吸相系的感觉,似有根细线连起一般方为合式。三是左足与右足合,足不合,必至偏倚。四是裆中左右合,此地不合,永远不可谈“上下四旁”。其他类推,依次合住,右钩与左足亦合住,头与尾闾合住,周身自然全部合住。周身合住,“内三合”即可以说合。周身一齐合到一块,神气不散,自能一气流通,卫护周身,如此这般内外俱合,则能上下四旁扣如弓,可以叫“一身备五弓”了。故,太极拳的合劲,是立体的合。
上述所云合劲只是静态的合劲,太极拳劲毕竟是随动作不断运行而不断变化的,故在行拳盘架中要时时检查身法是否合住,如此方能做到相连不断且上下相随从而做到功整,才能真正合住劲。
劲能时时合住,即算懂劲,可以正确认识体验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门劲别,从而能领会各种太极劲,诸如提劲、断劲、透劲、裹劲、拧劲、钻劲等。如只知把手伸出去就是开,把足收拢便是合,却不管开中合,合中开,是非常可惜的!若不能做到上述要点,身法还是很单薄、散漫的,发出的劲再大,终是零断劲!陈鑫云:“说合上下一齐合住”,洒家觉得,端的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