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合对称得和谐
上盘,上盘练的是肩肘手,修炼上盘的基础功夫须明上盘的三节劲,并要做到沿路缠绵,节节贯穿。人体的上肢两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肘肩的运作程序是:凡是向内引化入劲的动作是先手后肘再肩的节节贯穿,凡是向外掤挒出劲的动作是先肩后肘再手的节节贯穿。但是,不论是入劲也好出劲也好,梢节均要有领劲的部位,如顺缠向内引化入劲时,要小指、小鱼际领劲,当逆缠向外掤挒出劲时,要拇指、大鱼际领劲,每逢做转关动作时要先塌掌根走折叠劲,塌掌根时要配合松胯沉气,不要只是手动内不动,拳论讲:“折叠在腕”,这一点很重要。要做到“梢领中随根节摧”,所谓梢领就是手上要干活,手上的领劲力点就有12个,如逆缠大鱼际、坐腕掌根、顺缠小鱼际、拍掌掌心、撩掌掌背、掤挒腕背、叼拿虎口、穿掌指尖、切掌掌的外沿、冲拳、撩拳、栽拳是拳面、轮拳是拳眼、撇拳是虎口。如“白鹤亮翅”,两臂逆缠打开时,如果两手大鱼际不领劲,就容易犯架肘的毛病。所谓中随是说肘关节不能单独用劲,不论是挑肘、冲肘还是里合肘,都要有手和肩和腰的配合,手上要领劲,腰上要给劲,肩关节要送劲,把劲传导到肘上,如:“六封四闭”的挑肘,“倒卷肱”的里合肘,均要用塌掌根来配合才能有力。再如:“左右蹬脚”、”翻身二起脚“的里下折腕给劲,肩关节是悬挂大小臂的一个轴,是松沉灵活的,如果单独用肘劲,遇到阻力肩关节最易受伤。所谓根节摧,即引化入劲到肩时,肩关节不能虚空无力,要沉肩坠肘通过腰的配合转为逆缠出劲,拳论讲:“转关在肩”。当掤挒出劲时,肩要把从腰来的劲传输到肘或手上,不能只靠肘和手上那点劲,如“单鞭”和“懒扎衣”“白鹤亮翅”的左右掤挒,这些细节均需我们在打拳时细心体悟,所以,上盘锻炼的重点是:
1、基本技法功夫:太极拳是武术,不是体操,更不是舞蹈,必须有它的技击含义。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如“金刚捣碓”一式,就有左掤右捋,先掤后捋,上捋下蹬,腿部插套,肩靠肘击,手拿撩戳,左采右托,冲拳冲肘,采拳震脚。“懒扎衣”一式的先前掤后分挒,再左上引右下进,然后肩肘手的先肩后肘再手的节节贯穿的右挒,定势时的下塌外碾。“六封四闭”的欲引先掤,左引右靠,肩肘手节节贯穿的转身右挤,左捋右靠,手开肘合,手合肘开的合肘、挑肘或冲肘,以及胯打和下塌(按)外碾的搓劲。“单鞭”的穿掌采肘,左靠肘击,肩肘手的左挒,右臂的沉肩坠肘腕背左掤,定势时的开中有合的螺旋下沉等等。这里太极八法的运用可谓精彩多变,细致入微。除了太极八法之外,还有拿、撩、戳、穿、引、化、缠、绕、下塌、外碾,以及腿法脚法等多种技法,可谓技法丰富,奥妙无穷。所以,前五个母式如果练好,对下一步打好全套拳式起着非常重要的筑基作用。有的同志打了十几年拳了,一谈到用法,掤、捋、挤、按四正手都不会用,这与只打拳不推手有很大关系,我建议,会打拳后,一定要练练推手,摸一摸劲,对在行拳时运用技法,调动周身的气血和健脑益智是很有帮助的。
2、开合缠丝功夫:说到开合功夫,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前辈曾把太极拳称作开合拳。陈鑫在拳论中写到:“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又说:“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在我们这套拳里,从上肢两臂来说,外掤为开,里收为合,从两臂的三节劲来说,要手开肘合,肘开手合,也就是说,梢节开要中节合,中节开要梢节合,开合相寓的内含要求就是不能只开不合和只合不开,开中有合就能收住内气,气势圆浑不致气尽力竭,合时有开就会内气鼓荡,周身充满掤劲外形不瘪,如“六封四闭”、“白鹤亮翅”等式。就拿一只手来说,手上也有开合,虎口要开,拇指和小指要合。当逆缠拇指领劲时,小指要和拇指相合,当顺缠小指领劲时,拇指要和小指相合,否则你的缠丝劲就大打折扣。相合了,劲力倍增,而且舒经通络的感觉也非常明显。
说到开合,还有上盘和中盘、下盘的配合问题。中盘的胸开背合,背开胸含,如“掩手肱捶”,两手掤开提右膝时,两手的开要有胸开背合的配合,当左掌右拳做双峰贯耳相合动作时,要有胸含背开和下盘提膝收腹吸气气合的配合,当震脚冲拳两手相合时,要有左脚出步下盘打开和丹田鼓荡气沉丹田气开的配合。再如“懒扎衣”、“双推掌”的上盘开下盘合,上盘合下盘开等等。关于下盘的开合,有脚开膝合,膝开脚合,如“白鹤亮翅”。膝开档合,档开膝合,如“倒卷肱”。总之,处处有一开合,在开合中实现上下盘和三节劲的相互为用,如技击中的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战术。
更重要的还有外形的开合和丹田内气的配合问题,外形的开合和丹田内气的配合问题,基本上有四种:一是形开气合,二是形合气开,如“懒扎衣”、“单鞭”。三是形合气合,四是形开气开,如“金刚捣碓”第六个动作冲拳震脚。所谓气的开合即呼气突腹气沉丹田为开,收腹吸气小腹里收气聚丹田为合。孙禄堂先生讲:“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他讲的“滔滔不绝的翻浪力”,我的理解就是通过丹田的鼓荡,内气内劲就像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忽隐忽现,劲总有余,从不间断,随用随有。
开合功夫还要和四肢的节节贯穿、顺逆缠丝,以及胸腰的左右旋转相结合,开要在螺旋中开,合要在螺旋中合,如:“倒卷肱”的开合。双逆缠为开,双顺缠为合,如果是左顺右逆或左逆右顺,有的动作就是开,如“野马分鬃”。有的动作就是合,如“金刚捣碓”的第一个动作。
3、对称和谐功夫:
1974年5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时,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对称是重要的?”对称这个概念,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知道,但是,要回答它的重要性却是一个很大、很难、很深的课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梁昌洪教授在他编著的《话说对称》一书的开篇便写道:
“对称最简单,但对称最复杂;
对称概念最古老,但对称概念最现代;
对称非常重要,但对称很难说清;
对称很抽象,但对称最具体。
这些判断似乎充满矛盾,而又是铁的事实。”
对称的意义绝不只是数学、物理学范畴的问题,他几乎与什么都有关系。“对称构成世界,对称构成大自然”。对称是一种科学思想,也是一种哲学理念。杨振宁博士关于对称重要性的一段论述会对我们有所启示,他说:“今天,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一个信条:自然界所有的基本力都是由一些对称原理产生的;这也就是说:‘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
建立在以阴阳哲理为理论指导的太极拳,则处处讲究阴阳对称、阴阳互包、阴阳互根、阴阳互孕、阴阳相济等等。因为,对称孕育着和谐、舒畅;对称体现着稳定、平衡;对称创造的是端庄之美;对称可以把复杂的人体劲力结构简单透明。“一阴一阳之谓道”,懂得了阴阳对称的相互辩证关系,理解了“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道理,也就知道了“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深刻含义。所以,马虹老师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论述了阴阳对称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对称、和谐,既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原则”。
太极图,是太极拳的秘诀,观察太极图的阴阳结构,它最形象的告诉我们阴与阳两种要素是既对称又和谐的共处在一个圆的共同体中,是多么的完美无缺。其中最主要的是其三大独特的对称和谐特征:一是阴鱼与阳鱼两个形体和质量的对称和谐;二是阴鱼与阳鱼两种力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运动状态的对称和谐;三是阴鱼中有阳眼,阳鱼中有阴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包容的对称和谐。太极拳就是要人体在行拳时,处处体现阴与阳两大要素的对称和谐,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拳架中我的体会是:
一是在拳架结构上要对称和谐。即上下要对称和谐,有上有下,有下有上,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如上掤下按,上托下沉,下沉上领,上下要形成一种张力(掤劲),如“左、右金鸡独立”、“击地锤”等势。前后要对称和谐,有前有后,有后有前,逢前必后,逢后必前。如前掤后撑,前拳后肘,前发后塌,后撤前发,前后要形成一种张力,(掤劲),如“倒卷肱”“抱头推山”等势。左右要对称和谐,有左有右,有右有左,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左捋右靠,右捋左靠,左采右塌,右采左塌,左右要形成一种张力(掤劲),如“六封四闭”、“野马分鬃”等势。这种拳架结构在三维空间上的对称和谐,使周身充满掤劲和张力,起到八面支撑的作用,这对保持自身的稳定平衡和抵御外力冲击至关重要。
二是在虚与实变换运动过程中要保持动态的对称和谐。上盘虚实动作和下盘虚实动作的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配合要对称和谐,以“六封四闭”的上盘和下盘的虚实变换为例,当右手逆缠右上掤时,左腿蹬劲,右掤左撑,重心偏右。当右掌下塌时重心偏左。当右手顺缠左下引时,胸往左转,重心开始右移。当右手引到腹前中线,重心偏右走肩胯的靠劲。当双手下沉时,顶劲上领。当胸往右转,沉肩掤肘掤腕时,前掤后撑,重心偏右。当双手下采时,重心偏左。当胸往左转双手左捋时,左捋右靠,重心偏右等等,上下盘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动态配合,要做到对称和谐。再如“前蹚拗步”中的重心五次倒换与上盘的配合,手肘肩和胯膝脚的配合都要做到对称协调。这种动态中的变化,只有在静心慢练的渐变中才能体悟到它的奥妙,只有心知肚明,练到身上,才能在推手较技时发挥威力。
技击、推手更要懂得对称和谐,和谐了则随上了对方,彼中有我,我中有彼,彼即是我,我即是彼,借力打,化打结合。练推手,甲乙双方在劲道上要对称和谐,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如果双方或某一方只想着进攻对方或只想着防守对方,而不是随屈就伸,相摩相荡,就不可能推的协调一致。
三是在运劲、发劲时要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对称和谐。运劲和发劲,都是为了破坏对方的稳定平衡,但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稳定平衡,这种发放与守中的矛盾如何在身上和谐统一,其奥妙就是对称。如“白鹤亮翅”转斜行,是个摔法,上盘双手要走离心力的发放劲,但又要有向心力的守中劲,上盘为阳,发放为阳,守中为阴,这叫阳中有阴。下盘右脚要向上盘输送向心力的劲,左脚要向上盘输送离心力的劲,下盘为阴,向心力为阴,离心力为阳,这叫阴中有阳。阴阳互相包容在这里达到了对称和谐与统一平衡。再如“掩手肱捶”,上盘的前拳后肘,上盘为阳,前拳为阳,后肘为阴,这是阳中有阴。下盘的两脚抓地,两膝里合,裆走合劲,右脚向左肘给的是向心力的劲为阴,左脚向右拳给的是离心力的劲为阳,下盘为阴,这叫阴中有阳。
特别是丹田内转力点和外形肢体发力点的对称和谐,丹田内转力点为阴,外形肢体发力点为阳,我把它二者在运动中的轨迹称作反向对称和谐,如:“六封四闭”第一动和“斜行”、“掩手肱捶”等式均是如此。它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鱼和阳鱼相互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一样。从丹田内转的角度讲,内为阴,它走的劲是守中定的劲,属阴,从发丹田力的角度讲,它属阳,可谓阴中有阳。从肢体发力的角度讲,外为阳,发力点是出劲,属阳,但是它又必须有守中定的劲,属阴,可谓阳中有阴。
这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包容的对称和谐功夫,既是发放与守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相统一的保障,又是松活弹抖劲力的动力源泉,由于阴与阳两种力量做相反的螺旋运动而产生的螺旋震荡,才使外在形体表现出松活弹抖的劲力特征。它不仅给人以形体上的工整和谐之美,而且在技击中,也起着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兼备的重要作用。
修炼太极拳在总的指导思想上,树立对称和谐的观念更为重要。“养浩然之气,炼通灵之体”,就是一种高标准、高层次的对称和谐。太极拳不是一般的武术,是一种高级、高尚、高品位的修炼功夫,它要求要文武兼备,内外兼练,性命双修,德艺双馨,修炼成大将之风。在文(阴)与武(阳)、内(阴)与外(阳)、性(阴)与命(阳)、德(阴)与艺(阳)两个方面都要重视,要对称和谐,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有的人单凭血气之勇,强调以功力大小论高低,这是不对的。当然,只会“纸上谈兵”和只讲不练的“文把式”、“嘴把式”,没有一点功夫也是不对的。历史上的历代太极拳宗师在这方面都是比较全面的,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古拳论在《拳手内劲刚柔歌中》写到:“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是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蹟化归乌有。”就是对阴阳对称和谐关系的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上中下三盘,周身九节劲,有一个共有的规律,就是“梢领中随根节摧,丹田带动是真髓”。
所谓梢节领劲,即:上盘的手是梢节,手上要有领劲的部位,体现技击用法中的劲道。中盘头为梢节,头要虚领顶劲,领起全身,竖起脊骨,中气贯足,充分发挥眼睛耳朵的视听功能和大脑的分析、判断、指挥、协调功能。下盘的脚为梢节,脚上要有领劲的部位,迈步如猫行,落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脚上要有步形步法和技击方面的动作。如:“初收”、“白猿献果”等势,提膝时脚上要给劲,加大膝关节的上冲力量、“左右蹬脚”要脚掌领劲、“左右擦脚”和“二起脚”要脚面领劲、“扫堂腿”要脚拇趾领劲、“闪通背”转身后扫要脚后跟领劲等。再如:“金刚捣碓”最后的震脚动作,震脚前要抬起脚尖,里勾脚尖,放平脚掌再震,这样震脚脚正劲整,还保护了后脑不受震荡。
所谓中节随,即:上盘的肘为中节,肘的动作要随着肩和手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肘不会成为“重武器”,两肘既要时刻保持有下沉之意,使肩关节松开下沉,又要时刻保持掤劲,以起到护肋和定位的作用。中盘的胸部为中节,胸部的动作要随着上领顶劲,下走丹田劲或者叫做腰劲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即便是走胸靠、背靠、背折靠,也要靠丹田这部“发动机”,胸部要始终保持虚松自如,不较劲。下盘的膝为中节,膝的动作要随着胯和脚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膝也不会成为“重武器”。
所谓根节摧,即:上盘的肩为根节,不论是入劲还是出劲,肩部不能虚空失控,即便是走肩的化劲和出劲,都不能失去守中的中定劲。如果手肘里合引化到肩部时,肩不能再引化,这是转换劲路的关键点,而是要通过腰的旋转变进,把腰部传上来的劲送到肩上,转为出劲,摧动肘与手。中盘的腹部为根节,腹部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腰劲和丹田劲这个人体的总枢纽站,通过丹田的鼓荡转动,把气劲输送到四肢和其它发力的部位,它所起到的摧动作用是任何一个部位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作“发动机”和“变压器”,它不仅是气劲的枢纽,而且还有变压增压的作用。下盘的根节是胯,胯和肩的作用相似,腿脚的提收动作到了胯部就到了终点,必然转为出劲,胯部与丹田紧密相连,丹田的鼓荡转动摧动胯部,胯催动膝脚去发挥作用。
总之,梢领中随根节摧,周身九节劲,节节贯穿也好,顺逆缠丝也好,开合相寓也好,松活弹抖也好,都离不开丹田这个气劲的总枢纽。所以,太极的运动方式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方式,这是太极拳的真髓,也是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要诀。
马虹老师在2005年年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邹韬奋先生说:‘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人,实在是一无所专’。有云:心存至诚终得道,艺无止境赖恒功。由此可见,凡想成就事业者,必须专一、认真、持恒,凡想打好我们这套拳,必须专一、认真、持恒。懒人,打不好这拳,浮浮躁躁之人,更打不好这套拳.先师陈照奎讲得好:‘什么人打什么拳’”。所以,马虹老师专门写了《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一文,引导大家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他在文章结尾处还语重心长的告诫大家:
“大小动作须细心,
细节积累功夫深;
偷工减料功必退,
劲道不明拳失真”。
所以,我也写了四句话,愿大家在修练太极拳的过程中:
心明细节意领形,
举手投足皆行功。
循序渐进功夫长,
强身益智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