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学拳起步非常重要(二)——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0-09-10 3009 次查看

        1:是否能真正技击,若不能只能是拨弄重心的运动,拳都不是,怎么能叫太极拳?
        2:技击之时是否还是以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若是即是拳论所说旁门外道也。
        3:动手之时是否是神气为主,骨肉为次。若不能尚未入内家之门何况太极。 
        4:对敌是否对待,敌我是否一体?若不能尚不能称太极。
        以上几点若通家使出都是明明白白的,见者也是毫无疑惑的才是真货,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多是假货。
        真的动手时是由不得你再去体会掤、化、拿、发的。你想若真与他种拳术比武时,是否可能别人一拳打来,我再掤、化、拿、发? 彼不动,我不动(但动相不失,不动之中已和为一体,已经化尽其势,进入得势待发之状态),彼微动(神气动相)我先动(化是化敌方神气动相,等敌手脚已动是决来不及再化的。何况敌手脚已动哪还有我先动之说?)所以看他对不对不是看他如何描述,是看他动手之时是否还有太极之理。 
        太极的内功仍然以拳架为主,所谓的静功是指对太极体理的锻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体理入门可从三个方面进入。1:道家的无极;2:儒家的浩然之气;3:佛法的直观本性。要在体理上练到刀枪阵中不丢失,自然太极功夫一日千里。
        首先你必须知道,拳架的动作是用来练劲的,决不能用来实战套用的,就好像读文章是学习表达方式的,若写信时想用来整段抄袭就是成功也一定是词不达意。生死相博岂能预设。我可以告诉你,真正动手时必须要身心非常空灵才能随机而变克敌制胜,若一有预设身心必定滞重,一遇高手必败无疑。好手出拳如心中炸出,手脚如风,若此时还想要绷接已犯顶抗之病,而且根本来不及。所以无极之状就是接,若敌之神气相照之时不接化,等敌人出手之时才接怎能是敌不知我我独知人,哪有百战不殆的把握?无非还是手快手慢之列。 
        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然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是无法身心一致,要想身体听心话,必须要先全身听腰指挥,有如把分散在全身的游勇散兵统一训练。渐渐才可能心一动,身形相随。这个过程还是要的。关于灵活源于胯是有些问题的,太极要灵动是要将全身骨肉为主的运动变成神气为主的运动,所以有灵敏于顶之说。而胯之活而产生的灵活只是身体相对灵活,不因作为太极和内家拳的内容。其他拳也有更好练法。
        “此时遇外力脚下有根,受力支点自然在腰上,不会在肩;胸口;等地。到那时可以松的状态承受极大的外力上面是真太极的一段话,“受力支点自然在腰上”有异议。如果有外力来时,受力点应是各关节为支点走圆……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难想通的。外面也常以这个论功夫大小。但这是过去前辈能与江湖各类好手比武,而现在很多人只能推手不能打的重要原因。现在外面推手情况是,功夫小的往往一受外力,就会挺在背;肩;胸口等处,被动挨打。功夫好的,受力后自然到脚跟,甚至要求入地三尺等等。功夫深者可受多人推撞而不倒。但此时双方劲都吃住,手不能击,足不能踢,身法更不敢有半点变化。这对技击又有何用?所以我未见杨家三辈及其他成就者有这种试功夫的记录。若问此时有第三者,拿一刀刺来,这么办?真能不受外力,已经是门内功夫,非初练阶段。但过来人不能拆楼梯,只能修楼梯啊。荡开就是鼓荡,无论蓄发都不是骨肉简单伸缩,全身如统一体,无论动静,神气鼓荡始终不休。 当你觉得人腾起,已不着地,以致神气身形变化渐渐自如,自然不着力。不到此地决不要妄求,以免变成假拳。既然叫拳,就必须过得了真刀实枪,但求意会是很危险的。所以但求按规矩练去,以求水到渠成。前人境界可作印证,不可附会。若能浑身通透无着力点才对,在这之前,始终以腰为主宰,而僵块渐会从脚下脱去,若着意在脚跟,那僵块永远无法脱去。既然已是精神团聚所至,就无所谓腰不腰了,可以任意变化位置,如海低针就可以在手上。但这一切必须从腰做起,水到渠成。先练得全身均匀,慢慢用神气鼓荡,渐渐身体也如化为神气的一部分,真实随心鼓荡而动。不是思想的问题。   
        您说“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这样做会不会导致腰部紧张僵硬呢?意念是微微挺着,刚开始要吃力点,慢慢不着意也会挺着。但是必须注意腰保持空灵的意思,尽量不能僵硬。精神与肉体如何合?神意先到,骨肉后到?之间有时差吗?若分得开才可谈合,身体越松就合得越快,后来身体也如神气的一部分,那时几乎可以一样快。养气最主要是要生活正常的情况下多练拳,晚上11点左右要睡觉,要睡满8小时,清心寡欲。这些都是养气的关键。练拳;站桩;静功在这样状态下,都是一样的。我的体会也不见得成熟,只想抛砖引玉吧了。若说错了请不要见怪。练拳说的腰刚开始是微微挺在命门处的腰上一点。不是整个腰椎。渐渐精神所至就能带动全身。并会长成一线。此时已不是骨肉的东西了。你的理解是对的。但荡开不只是舒展,是指要将身体练松后使全身骨肉运动成为鼓荡运动而非骨肉曲折搬动。劲是人人都有的,练拳的人比较一致了就大一点,平常人散乱就小一点。动手时用能量增加的劲就是外劲,用能量释放的劲就是内劲。
        瞿老先生好像对乐奂之先生和董世祚先生的事很熟,这两位前辈隐得很深,但功夫都是绝顶的,是否可讲些来听听?1、挺腰与突腰正好相反,杨家练拳时从来就只有挺腰之说,不知后来的命门突出之说从何而来。2、若身体僵块化去,就会觉得身体若一均匀体(液体或气体)到这时就比较容易理解鼓荡之意。神气慢慢充足,身体渐觉是神气的一部分。此均匀体在动手中可以随心意变化,不一定是方是圆。蓄发时腰都要微微拎着,都有微挺之意。但又要空灵的挺,不能有挺死的感觉。恭喜你了,这是一个不错的境界,你现在只要练拳时刻刻留意在腰间,不要注意关节处,很快就会化开的,因为你有了基础。
        请问真太极先生:杨式太极是否要"裆走下弧"?我没有练过陈式拳,不太懂裆下走弧的含义,不过tjboy先生说运动若载重之船的比喻很好!不能用劲撑,一切做作都会使身体僵化的。练拳先只有纵轴之腰,不能多动。拎腰时如腰间被人握着带动全身,所以腹背及全身是松的。并且在腰成为主宰之前是不应该先拎腰的。
        我刚刚开始学练太极拳不到一个月(对着光盘,跟崔仲三师傅学习“108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现在我对“沉肩坠肘”似乎有所领会,但是在我练了一段时间之后,肩与脖子之间连接的两块 。。。你的状态可能错了,松的概念是松开,里面是流动的。腋窝下如夹两热馒头状。绝不能变成松懈状,懈状是软,里面不通是瘪,这点很误人的,一定要避免。  
        请问:“挺腰”为要领双脚做虚实转换时,腰部“命门穴”是否应分为左右两点?
        挺腰就是先一点,等你命门下一段可做主宰时,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去看看李雅轩先生的书吧!照片可多看杨澄甫老先生的。
        我在盘架子时感觉到胸背很难松,象一块板似的。请问真太极先生,怎样能使胸椎和脊椎松开?胸口一块是很难化开的,多下功夫是必要的,多体会身体是透空的道理。
        练太极拳能不能同时练哑铃呢!同时站桩的时候身上负重好不好?站桩时不要负重,这样会练成闷劲。练拳不要练哑铃也是同样道理。二人顶牛或缠结,要用荡开劲将彼引开,而后顺其劲去之。荡开劲是掤、捋、挤、按、中定的那一种?荡开是身体鼓荡而动的运动状态,不是动作。
        “总而言之,蓄时吸,吸则心神合,而意气开,于是手足之劲收,其劲自腕借掌(手与脚同)之力而收回,由腕而至腰,发时呼,呼则心神开而意气合,于是手足之劲放,其劲自腰借腰之力而放出,由腰而至手。劲收而气开。。。这里说的是心神和意气在呼吸时的变化。心神与意气及劲正好是相反相成,若不能相反相成就难免顶;瘪;丢;抗。这个很重要,千金难换,要好好用心体会。你现在的病症是心神散乱,你可能是想的太多的缘故。现在你不要在理上去考虑,不要去体会觉受和境界。你每天先早晚两次站低马步,身体保持垂直下尽量下桩,腰微微挺起,其他地方尽量放松,开裆圆胯。要每次站到两腿酸痛不能坚持,才能收桩。一日两次,一次三趟。一周就会见效。
        事情可能不是您说的那么简单,毕竟这种情况有一年多时间了。不过我会按照您说的做。我现在在站无极桩,那么是不是其他都不变,就是努力下蹲。马步是不是两脚叉开更大些。起和收桩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你现在先不要练无极桩,因为当你下部无功夫时,所练出的气只能助长你散乱的念头。这也是单练静功容易出问题的原因。下部吃力可对你此症作快速调整。 
        明理则不惧,克已则无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