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和水(一)——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0-08-27 3166 次查看

        太极拳,“不动为无极,己动为太极”,特别是道教哲学思想的一种反映。
        太极拳,作为我国古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道教哲学思想的一种反映。人们常认为太极拳是文人习武而产生的拳种,也常认为它是道门所产生的武术。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思想——功法(气功或内功)——拳法的过程。
        古代武人学武是为了作战或打人,所以招法较明显,拳势猛烈,快速。而在我国古时格物之风长期遍及整个社会之时,文人学武是常将具有哲理思想的“易经”,“五行说”,“阴阳八卦学”等内容用来格物取意,使自己创造的拳符合哲理。
        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对同一概念往往进行不同的解释。譬如“太极”二字的解释,现就有下述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即“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即是说太极是世界诞生时的无极之后,在阴阳产生之前的一种宇宙状态。
        又“不动为无极,己动为太极”,太极是拳架才开始的一种状态。这是第二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天地为一大太极”即太极即宇宙。
        第四种说法,“人身为一小太极”,即人身为太极。
        第五种说法“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许●原),即太极是“元气”的别称。
        太极主宰万物,当然也主宰人身,所以说“周身无处不太极。”
        第六种说法,“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所以太极是武功登峰造极的境界。
        第七种说法,道书“太平经”上讲:“道称金丹,佛称玄珠(舍利子),儒称太极。”则太极也是气功最上乘者,功成后的产物。
        从以上这些说法,我们不难说明,太极肯定是儒家学习道家和佛家功法的结果。太极拳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气功产生的基础一样久远。甚至把宇宙产生的初态说成是太极。太极博大,至高无上,太极是宇宙,太极又主宰宇宙的一切。所以,太极二字的立意,可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吸取了中国道、佛、儒三家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思想,由丹术和道教的摄生术、养生术而产生的。所以它和直接研究格斗打杀的中外武术有着原则上的重大区别。这点在研究太极拳时应引起极大的重视。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谈清楚的。
        下面我主要讲明以上这些观点中,太极拳始终有一条象形取意的主线。而中国古代产生的东西,没有不象形取意的。
        公元前1500年前,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的科技成果要占世界的1/2以上。这些科技成果都和中国本身的科学思想体系分不开的。中国的道教思想中有较多辩证法思想。中国人搞科学的方法要宏观些,抽象些,外国的要微观些,具体些。所以中国的要粗略些,外国的要精细些,但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中国医学、气功、武术,建筑、工艺美术等科学技术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设若我生长在古代的中国,又有了现代的知识和古代的知识,我来进行格物取意,我一定会产生太极和水的联想。得出道教、柔弱、气,和太极拳进而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柔弱是道教思想的主旨,水是柔弱的自然存在物。柔弱的水是太极拳的格物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拳是水性拳。下面就太极拳的历史时期解释,道教的主要思想,太极拳的演练和技击、发展、传播,直至再发展是怎样贯穿这一主线的。
        太极历史时期
        古人常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丹。”也常说无极而太极。就地球产生的历史过程而言,不管那家理论都认为地球才生成时是混沌的,是无为的,是天地不分的状态,那时没有空气,水和陆地的三态分离,是浑然一体的无极状态。
        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在无极之后,但在阴阳生物产生之先。
        按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说法,先有阴阳才有人。太极是在人之先无极之后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我们可以假定为有了水后的地球时期,据当今科学研究,外星只要有了如地球这样的水,有阳光,就可以产生生物。
        而人是万物之灵,可见水对人产生的重要。换句话说,地球上无水则一切生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按达尔文进化论解释,靠水、空气、阳光的长期交感而产生了原生物、微生物,单细胞、多细胞、鱼类、爬行类、哺育类,一直进化到人,发展而成现今的社会。没有水就没有人。水之出现是太极历史时期的一种标志。
        太极拳的产生
        在自然界产生了人类后,中国社会进入到商、周时,人观察社会有了一些感性认识,陆续提出“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学,阴阳八卦学说。水在阴、静、虚、柔弱的概念形成时,在精神上占有极大的比重。到了汉朝前后,逐渐产生了中国人自己的宗教——中国道教。道教很注重水的属性,主张无为才能无不为,主张柔弱才能生存和取胜。
        在《老子》一书中就有如下的叙述: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即专气致柔,达于致极的时期,能和婴孩一般的柔顺吗?
        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又说:“骨弱筋柔而握固。”
        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木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按“徒”即类也。意即坚强者属死的一类,柔弱者则属生的一类。
        又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意即最柔弱的是水,以水的柔弱攻坚强是没有不胜的。
        又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以上所引,都是说明柔能克刚,柔弱可以胜坚强,一切应以柔弱为第一。
        由“老子”书中可知所谓“道”,即是指的柔弱。而它的所谓“德”,便是使刚强之趋向柔弱。演练太极拳则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点可说是太极拳的内功心法的关键。柔弱表现于物即是水,柔弱表现于武术即是太极拳。太极拳和水是柔弱这个“母”的两个“子”。
        道教还认为,天不变,道也不变,“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又超然独处,又永恒不变;可是虽永恒无变,但运用之又可以应万变。
        又由于它的永恒无变,故它是长久的;反之,其他一切事物,由壮到老,则是非长久的。
        道从气功的角度来讲即是元气,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了生命力旺盛的生物都是很柔软而不是硬直的。从而产生了如华陀的“五禽戏”等导引术。
        随着道教思想的完善,道教内丹术的发展,到了明朝,出现了张三丰真人。“太极拳传自张真人,真人,辽东懿州人,道号三丰,生宋末。身高七尺,鹤骨松姿,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寒暑唯一箬笠,手持拂尘,日行千里,洪武初,至蜀太和山修炼法庵玉虚宫,经书一览成诵……”。
        他一方面是个道人,领会了道教的以柔弱取胜的思想,相信人致柔才能返本还原,长寿不老的道理。再则他也很会内丹术,所以也有人称他为炼丹士,内丹术即现在的一种气功方法(武术中称内功)。如周天搬运法,清一归静法等。并且传说张三丰还是从少林寺出来的。即他也会技击术。他将这两方面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为太极拳奠定了基本模式。
        所以太极拳的产生是重意气,重视水的各种属性的结果,其中特别是水的致柔性。只要有了这种道家的基于水(一种具有可塑性,柔软性的物质)的底基思想和哲理,加上技击的意图和动作,即会产生太极拳。所以太极拳重意,重气,重功,重拳的技击性而不注重拳架,它基本上是一种以功法产生的拳。上述这个过程可用一个树图来表示:
        所以从哲学和逻辑学的原理来讲,张三丰集道、儒、武、气之大成而创太极拳,是基本上站得住脚的。功法是精髓,思想是灵魂,拳架与之相比则不是第一位的,所以张三丰只传下拳论而无拳架。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