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摧僵化柔练太极——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0-08-18 2869 次查看

        学练太极拳,要想提高层次,练出内功,就需要全身摧僵化柔。要想身体摧僵化柔,先要知道太极拳的几种劲。
        太极拳劲分为5种,有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硬劲不如僵柔劲,僵柔劲不如松沉劲,松沉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但每种劲的感觉体会是什么?又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所谓的中和,即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左不右的状态。儒家称这种状态为“中庸”,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显然,这是一种很理想的人生状态,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如水一般,见方则方、见圆则圆,因而能左右逢源、上下交通,因而,深谙此道的人通常活得轻松自如。
        硬劲
        硬劲。也是僵劲,是不练拳或刚开始学拳时,表现为全身硬梆梆,就象一根直棍子一样。这种劲,往往自己感觉良好,但和人一搭手就东倒西歪,站不住脚。明显标志是:全身僵、硬,脚底无根。
        僵柔劲
        僵柔劲。太极拳学练一段时间,身体肌肉有所放松,表现为有僵有柔,或僵多柔少,或柔多僵少,或僵柔参半。开始僵多柔少,再继续坚持练下去,身体会逐步变得僵少柔多,这个锻炼过程一般会较长。这个时期,练拳的人往往较难辨别,心无主宰。自己感觉已放松,(其实是假松),打拳感觉良好。此时,看看这拳也好,那拳也不错,就觉得学的套路越多越好。和人一搭手往往又使气、努力,气喘吁吁,被人推的前仰后合,左摆右荡。从身体内部讲,不知己,不知身上僵多少,柔多少。松多少,紧多少。这个时期还有个过筋骨关的问题,练到哪个关节都会有疼痛的感觉,尤其是肩、背、腰、膝等部位都会因抻筋拔骨,对拉拔长而出现痛、涨。
        当然,因个人体质、用功情况不同,出现痛、涨等感觉也不同。但都是一种正常练功现象。但练拳人往往自己无法辨别,需明师引领、指导。这时,练拳人多容易对自己所学之拳产生怀疑,并常会有种种疑问:是不是练错了,练反了?是不是老师没教真东西?是不是他家拳更好?这时候,最缺乏定性,最容易走偏,也最容易放弃从前所学,实是可惜。其实这只是练拳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走过了这段路,爬上了这个坡,必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松沉劲
        松沉劲。是僵柔劲出来后再继续放松下沉,气沉丹田,松腰、松胯,身体整体下坠,感觉很沉。松沉劲分为两种,一种是假松沉劲,假松沉劲是骨肉未分,阴阳未分,气形未分,力沉脚底,感觉脚下很沉,就似有一棵大树压在身上一样。对方若是来更大的力,脚底蹬撑,还会出现顶、抗之力,身体还会被压死,就如弹簧全部被压实,失去弹力。另一种是真松沉劲,真松沉劲是内外分开,气形分开,骨肉分离,气沉脚底。练拳时全身舒泰,每打一遍拳就有一种或多种体会。每天都有新提高。练拳趣味越来越浓,欲罢不能。
        与人搭手,手上不用力,手是空的,手臂是松沉的,如棉裹铁。全用脚底飘上来的劲,全走内里,从外形上看不出。但这种劲不仅不会出现顶、抗,还怕对方不给力。对方一来力,一出势,即顺势引进落空,使之陷入深渊。或内走折叠,如拍皮球,使之蹦跳不止。或瞬间弹放,触到哪里哪里击,使之飞身而出。这种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种劲,能控制人,会让人始终站不住,没有根。这种劲,玩人如玩小鸡,对方会感觉特别神秘、神奇。
        轻灵劲
        轻灵劲。是在松沉劲练出来后,骨肉进一步分离,骨升肉降。阴阳分开,十分清楚、细腻。气形分开,走气不走形,全在内里动。是“贯穿”、“气敛”、“劲整”的具体体现。这时,气从百会到涌泉,从涌泉到百会,从肩井到涌泉,以及全身各部位一气贯穿,全身轻灵,要比松沉劲要大的多。太极之力根于足,初练如站水中,脚底不稳;再练如沉水底,步步为钉;再练方能浮出水面,轻松自如。此太极之奥妙,不练到纯熟难以领悟。其实就是要求练功者越练越轻灵,而不是沉重。这种劲,已近“神明”阶段。
        虚无劲
        虚无劲。也可以叫虚空劲,应是形同鬼魅,摸不着,打不到。如李洛能、董海川、杨禄禅、武禹襄、孙禄堂一样,人也就成为圣人,也就修炼成道了。在现代社会有如此功夫境界的人已不多见。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