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松”从“紧”中得,“轻”从“沉”中来——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20-07-13 2863 次查看

        习练太极拳,许多太极拳书籍和太极拳师在传授太极拳时都要求学员做到放松,步法动作轻灵,连贯一气无滞点。这些要求如何做到呢?黄老师在谈太极拳的习练方法中提到:第二阶段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以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现象为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词含义理解不够,无法朝着“放松”这个目标去努力,去争取;二是腿部的支撑力不足,使身体难以放松。我认为练拳讲“松”,达到周身放松是结果,而这个结果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紧”中来的。
        首先“放松”不是“松懈”,不能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人的每一动作都是筋牵着骨头在做伸缩动作,否则就不能活动。随着人的成长从小到大,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尔后走上工作岗位,又从大的活动范围,局限到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定型的筋骨活动,使得全身筋骨,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骨节,由于在筋的缠裹下处于闭合状态,不能协调联动。在学习太极拳时就无法达到动作上的协调。所以要求把这些骨节要通过筋的伸长使其打开。这个打开的过程就是“放松”。而全身像散了架一样的“松懈”无疑是进一步使骨节闭合,与太极拳要求的“松”是南辕北辙。
        实际上“松”是武术的共法,不是太极拳独有,只是程度与深度的不同要求而已。所以要想把全身骨节打开,就必须伸筋拔骨,而这个伸筋的过程开始就是从“紧伸”而来。紧伸、紧缩开始会使人觉得不舒服,甚至疼痛。特别是一些岁数较长的人,筋骨定型,很难拔开。这个疼痛过程会延长。所以首先从思想意识上要了解这一点,要有思想准备。有了这个准备,在习练放松时首先从意识上放松。
        一般人在某些骨关节的筋和肌肉疼痛时,会导致意识紧张,而越紧张越将意识集中到疼痛点,意识中给予的信号是怕痛。所以意识越紧张越松不开。而意识把这个疼痛当成“良药”时,由于紧伸、紧缩筋骨造成的肌肉疼痛就会顺利通过,很快由不适应变为适应,有疼痛变为舒服。比如胯系统的骨关节打不开,就不能实现落胯、敛臀、收腹、松腰。而腿的两大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拉不开,就做不了摆莲跌岔这样难度较大的动作。
        经络系统的走向是沿着筋骨和肌肉间行走的,特别经脉系统在人体内是深于肌肉系统的,要想使其气血在运动中达到顺畅,非通过伸筋拔骨不可。所以“松”与“紧”是辩证的统一,“松”是从“紧”中得到的。“松”的目的是对对方来力的柔化,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是遇力就散。同时最终目的还是增强扩大气血的通道。气血通道扩大后,每一动作就会充分调动全身气血的流动,这一过程在“神”“意”的调动下会逐步增强,会使人感到非常舒服,精力旺盛,有一种异常兴奋感,在人身体感到气血的“意到”“气到”的神秘力量。他会极大地提高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抵抗病邪的能力,以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所以放松是伴随人终生之功,是没有终点的要求。
        而身体轻灵有从哪里来呢?是从脚腿部的支撑力来的。也即从“沉”中来的,能松则能沉。但脚腿的支撑力不够是沉不下来的。支撑力哪里来?仍然是腿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伸缩能力的增强。要锻炼腿部关节肌肉韧带力量,必须周身下沉,能使本身身体的重量在单腿用力的前提下,起落自如,才能在双腿变换用力中轻松、灵活。所以锻炼腿部的支撑力是开始练拳的关键环节,它是基础锻炼,就像建高楼打地基一样,基础牢固才能承重。象车辆的轮毂一样,轮毂的质量高,才能承重大。只有腿部的支撑力大了,才能真正实现上虚下实,旋转自如,才能逐步走上轻灵之路。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