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沉劲就是太极的第一内劲,也就是弹簧劲。松沉劲好过僵柔劲,而松沉劲又不如轻灵劲。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不知松沉劲为何物,但对高手来讲,松沉劲其实是最基础最入门的东西。太极拳是体悟,教是教不会的,只有你自己练会。在我们这我发现松沉劲好的不会超过5个,这个实在太重要,功夫就像一层纸,点破不值钱,但是没人愿意点破这层纸,你练了一辈子也不知道。给你点破,4个月你就练出东西。有人为什么不愿意跟你摸劲,就是怕你学去。放松是一门学问,太极拳很讲究放松。太极拳讲究放松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外乎两点,轻灵与沉重。
太极拳练好了,可轻于鸿毛,可重于泰山。若只有轻,没有重,是假太极。若只有重,没有轻,也不能算真太极。而最常见的,是即没有轻也没有重的表演太极。没轻没重也是功夫,功夫到家了,就能拿金牌了。所以到最后很少练拳架,只练单招,而且随心所意。这种人往往都是高手,而且他站在那微微的动,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松最初的感觉是轻和灵,但这种轻和灵是不能用不好用或用途不大的,这一阶段相当于水中走路,虽有浮力但脚不能离地。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求松沉了,求脚底有根,光松是没用的。松出沉来就对了。
松沉松沉,一直向下,过了膝盖,膝不受伤,过了脚踝,就到脚底了。到了脚底,才叫松沉。从目前的状况看,练太极拳能沉到脚底的似乎不是很多。对此各家的描述不尽相同。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我在陈氏拳的身上很少看到这个东西,反而在极少数杨氏拳人的身上看到。而且这些人很少打拳架,练单招,整天在那动啊动,你不知道他干什么。能沉落脚底就是练对了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对这种感觉,各家的讲法也不尽相同,李亦畬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松沉二字,向拳架求时间长,练单招快。如果你打拳有点沉味了,一般就能看出别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打拳时能松到脚底了,一般也能看出别人是否松到脚底了。学会看也很重要,学会看,不被骗。但还就是有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打拳时气浮于上,不见松沉。这样的名家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神意办梦游。因此在打拳时,意念重心时有时无。推手时有一阵到是意在脚底。但自从大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后,推手时也很少向下调意。三个月前跟一个朋友推手,感觉来力都在小腿肚上。以前他偷袭我还能把我推动,这之后,偷袭也不能推动我了。再后,打拳和走猫步都有力在脚踝之上的感觉,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太极拳推手讲究不丢不顶,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基础就是要能松的脚底。如果能松到脚底,推手时遇力就走,这是真正的化劲。如不能沉的脚底,一般就会条件反射的生拨硬勾,或顶或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沾粘连随其实不是入门的功夫。我的体验是太极拳推手最初是猛推,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手,大家大干一场,出身臭汗。之后有了一点根劲后,不愿猛推了。但这时也推不好,因神意跟不上,只能算瞎推。当松沉的有些基础了,神意也能跟上了,才开始真正的学推。学推时不可求胜负,有胜负心就出硬手了。硬手就是不带根劲的力。求胜负是在擂台上,或是别人来砸你的场子。出门多输一点没关系。如果你认为你是练不出来的人,就不用在乎这些,如果想求真正的太极拳推手,用真正的太极松沉劲,就得向这方面用功。
尽管如此,初学者,仍应以沉到脚底为一个重要目标。胸的松是有难度的,没有胸松,是不敢引进落空,特别是陈氏,很少让你进来。觉得很危险,敢让你进来,才是功夫。说明我比你松,不把你放在心上。所以陈式太极里也讲松沉,赵堡拳讲轻灵,但没有大松大软这一说。但很多人就不知道为什么练不出功夫来。他们怀疑老师没有把真正的太极秘诀教给他。这是可以理解,我在初学太极也有这样的想法。练太极苦到死去活来,等到功夫上身了,你自然就会大松大软了。不吃死去活来的苦功,就梦想大松大软。还有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任何单式都是基本功,只要你用心练,都是基本功,因为只要你用心练,你一定会发现适合你的最好的基本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侧重内容的基本功。拳是每个人都要打的,只是很少有人能打出合格像样的架子来。
好的太极拳家都有自己特殊的理论和特色的拳架。人人各据一太极。主干可相同,枝叶不一样。所以不要争哪家太极好,都好,只是练的人好不好。本人最近的任务就是加深这个松沉劲,在和各门派摸劲时。觉得它太重要。除初学者外,太极拳是不适合合练的。集体合练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最成功的太极操表演当属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成千上万的少林武校学生在此重要的面子工程里表演了千人一面的慢打少林操,这不伦不类太极怪像。没有内涵的外延只要一个壮观的让愚人认同的场面。行卧立坐,可练可用。功夫练成了,无意之中是真意。功夫不到家,无意之中还是无意。松沉劲在内家拳术中的确非常重要,把松沉劲的讲明白的人在当今实在太少,愚人之见,各位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