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外地徒弟在Q上问我:“不少师傅教的‘开立步桩’和‘起势’在沉下屈膝、静站、松撑起立都是把吃劲点放在脚跟的,您讲解的‘开立步桩’和‘起势’练法却不同,沉下屈膝时的吃劲点放在脚掌,静站、松撑起立的吃劲点转换在脚跟,为什么是这样练法呢?”
为了较好认识这种练法,先谈一下重心线与吃劲点的问题:重心线是指身体重量垂直而下于地面的一条无形之线。走拳架或练习推手的时候,重心线时时刻刻在转移,在变化之中,那么重心线放在脚底哪个吃劲点位置呢?脚底的脚掌、脚跟是两个吃劲点位置。是根据拳势的虚实、劲道需要而变化转换的。脚跟为实、脚掌为虚时的承重比例是大约七比三;脚跟为虚、脚掌为实时的承重比例是大约三比七。脚跟为实的状态处于较多较长;脚掌为实的状态处于较少较短,用于瞬间转换过渡。脚跟吃劲点是脚跟中心位置,不是后跟尽尾位置哦!脚跟为实时与地心吸力相接,脚掌自然放松的平贴地面,如杨家太极前辈所说“足心贴地”,保持敏锐的知觉,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如在特殊的转换重心,短时间内脚掌的中点位置可以由虚变实,意念涌泉穴与地心吸力相接。脚跟由实变虚,处于支持转换重心的待命状态。
再看一下我在《生活中的事物体现了拳理拳法》文中说的那段话:“练习太极拳时重心在实脚的脚跟还是在脚掌?其实说的就是脚跟吃劲还是脚掌吃劲的问题,不妨做以下实验就能心中有数。
一、哪最有支撑劲?当你推一辆非常重的三轮车爬坡时,当你使出最大力气时,想一想哪里的支撑劲(蹬劲)最大就应明白。当你参加拔河比赛时,是用脚跟蹬劲大还是用脚掌蹬劲大?
二、哪里最稳?当你扛着重重的煤气管(重物)行走时,使用脚掌吃劲稳还是用脚掌吃劲稳?当你一条腿用脚掌吃劲,另一条腿慢慢的迈出时,身体能稳吗?
三、中正,当你做金鸡独立时,实腿如用脚掌吃劲身体能稳吗?身体能不歪不晃吗?
四、三角关系:脚掌与小腿是乘三角形,脚跟与小腿乘直线形,大家都知道,立柱才能顶千斤,三角形没有直线性承受的力大,再说,人的脚腕是承受不了多大的力的。
五、比如“搬拦捶”出右拳至定势,先右脚实,然后再左脚实,那末,如果右脚用脚掌蹬劲,当你用拳打在对方身上,在对方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右脚的脚掌能比脚跟支撑劲大吗?再说左脚,当你出拳乘弓步打对方时,如果脚掌吃劲,恐怕身体都不稳,如果出拳打不到对方,自己有可能摔倒。再说整体,如果这时两脚掌都落地为实,恐怕发出的拳也没有力量或力量不足。
六、传统太极拳始终要求脚跟为实,脚掌为虚,为的就是把对方的力导入地下,再形成反作用力,这样才符合“力由脊发,植于跟,达于端”的太极拳理。脚掌为虚并不是说脚掌不落地,而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关系。“辅”的技术内涵之一,脚掌可以过渡性的短时间变实。传统杨氏太极拳要求脚掌随身体移动45度(脚跟为轴,脚掌移动),这样脚跟始终不离地面,由后脚跟再传到前脚跟。常见拳病是弓步拳势发劲时后脚移位过多,称为“丢跟”,这样对会明显影响发放效果。”
最后说一下我教的“开立步桩”和“起势”为什么是这样练法,主要是使徒弟和学生掌握劲力走阳面吃劲于脚掌、劲力走阴面吃劲于脚跟、转换脚底吃劲点的三种练法,三种练法自然有三种功效。劲力走阳面吃劲于脚掌的练法用得较少,为了虚实变化的需要,也得应知应会。太极拳是阴阳变化的东西,所以要有阴阳相济的功夫。这个时机、这个拳势的脚下吃劲点放在脚掌较好,我就把脚下吃劲点放在脚掌;那个时机、那个拳势的脚下吃劲点放在脚跟较好,我就把脚下吃劲点放在脚跟。对此相应的功夫是松沉到脚掌的功夫、松沉到脚跟的功夫、以松腰胯转换脚底吃劲点的功夫。具体的练法、要领和技术规范请看几遍《开立桩》、《松胯转换重心线脚底吃劲点》、《预备势、起势与收势合太极的练法》教学视频和《重点体悟杨式太极拳在小成阶段的内容》、《杨式太极拳“起势”练法与要领》、《预备势、起势、收势合太极的练法要点》文字资料。《重点体悟杨式太极拳在小成阶段的内容(B版)》这篇资料在近日改名为《重点学练在小成阶段的基本功》。
有些外地的网络学生对我反映:这样的练法不大好练,尤其是没有一点太极拳基础的人就更难练到位。其实太极拳的练习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功课,循序渐进。对于“开立步桩”和“起势”的练习,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初练是沉下屈膝、静站、松撑起立都是把吃劲点放在脚跟,这是劲力走阴面吃劲于脚跟的练法。待练了大约半年至一年的“开立步桩”,站桩、松胯、松腰有了一点基础,第二步才练沉下屈膝时的吃劲点放在脚掌,静站、松撑起立的吃劲点转换在脚跟。如是A版教材的网络学生和面授学生,没有推手等对练功课,不用学练第二步也行。由于 “起势”的步型是开立步,如果“开立步桩”能这样练到位了,“起势”也能这样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