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步有文走,有武走。每天练拳之前,走个百八十步,是为文走,之后打拳,会觉得格外轻灵,我最初也是这个走法,也是这个体会,走猫步也有沉气的作用,因为开始练拳尾闾不正,以前拳架的毛病翘着屁股,在猫步中改正。但走猫步时,尾闾倒正一些,所以初阶段走猫步涨功夫效果极好,我走了一万步,脚底下就轻了,当然,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走到两万步,走出了屁股有往下一掉的感觉。
如果走猫步一走就是一两千步,就是武走。是增长基本功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其效果在跟人推手时可以表现出来,有人每天坚持走45分钟,一段时间后,跟大块头的人推手一点也不吃亏,进步之快让他们的老师都感到惊讶,但在最初改拳的几个月,有特地去走。后来没时间,就少走。你想轻灵,猫步必不可少。
猫步文走要求走质量,要走的细。而猫步武走的要求是要有量。
猫步文走的好处是松关节,特别是髋关节。谁都知道松髋关节非常重要。
猫步武走的好处是松整条腿,皮肉筋膜骨头关节。腿的中间部位是膝盖,如果整条腿都松了,那膝盖一定是松的。如果腿上有哪儿还不松,那膝关节也别想松。松膝是个大问题,太极拳的发放也可以用膝盖发,但要你的膝盖松了以后才行,用膝盖发人,一屈膝人就发出去了。很多人看不懂,怎么发出去的。
很多人的膝盖没有练松,到给练坏了。谈一下松膝的问题。
人在小时候,骨骼之间的润滑程度非常好,所以小孩的各大关节都是松的。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关节间的润滑程度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钙化。练太极拳就是要把这骨节间的润滑油给练回来,有些人不练拳,但他们的关节一直是松的,骨节里面的润滑程度一直保持的比较好。但太极拳要求的放松是在承受外力的情况下各关节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这样难度就有一些了。
膝盖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上面还有一块骨头叫半月板。因为膝盖是在整条腿的中间,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要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润滑程度不好,膝关节就会受力紧张。所以要想膝盖放松,首先要髋关节和踝关节放松。
把人体想象成一根竖立的圆柱,这圆柱只要有一点不正,就需要外力的扶持才能使其保持平衡,只要有保持平衡的外力,人体就不能彻底的放松。所以人体彻底的放松的基石就是中正,这就又回到了一直强调的尾闾中正。我看过老前辈一个式子,金鸡独立,尾椎向下,全身放松,尾椎正了以后,髋关节和踝关节都松掉了,膝关节自然也是松的。这时,理论上讲,你可以独立很久,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说明你还不懂太极拳的放松,这种滋味我尝到了,希望通过正确的练功也能尝这种滋味到。
松这东西,人人都在讲,可是做到有几个。武术的要求不是放松,而是提高人体的自卫能力。不过太极拳的放松是一种在可以承受外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应对。
当然,膝盖的问题没有上面讲解的那么简单。除了骨骼关节之外,其外面的皮肉筋腱也是大问题,就好像下中国象棋,在仕象全的情况下老帅是很安全的,如果仕象残缺不全,老帅在帐中一直会心惊肉跳。随着练功质量的提高人体的各种变化会反映在膝盖周边的肉腱筋膜上来,所以要适量的练功。肌肉神经的记忆力会告诉你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最好,要一点一点的增加,孙存周提着五十斤重的枪走八卦步,其重量也是要经膝关节周围的筋肉而导到脚下。
松膝的最好方法,就是猫步武走,否则你就要耗上二三十年的时间,尽管如此,能松膝的就是高手,看他们发劲就知道。
人体的功夫表现在两大部分,上面是头肩部,下面是腰腿部。五十岁左右的人要去头肩而专练腰腿,才能把膝盖松掉。走时去掉你的虚灵顶劲,就可以多走一百,再去掉你的沉肩坠肘,就又可以多走一百,先把量走出来,轻松了再加上沉肩坠肘。功夫到了,虚灵顶劲会不请自到。只要一个尾闾中正.走猫步是个简单的事情,不必复杂化。有人说,走猫步要心静体松,你都心静体松了,还走什么猫步。
控制时间数步数是一种方法,比如每次走一小时.随着功夫的加深,速度和步数都会有变化,但会走出有规律的变化,就象股市的变化一样,有压力点也有阻力点。
对付膝痛,也可以用如上方法试试。
有人讲练出气来的人只要用气往膝盖上一引,膝痛就好了,我觉的那是武侠小说。
但练气和练太极拳有成果的人,不论哪个部位出现伤痛,都恢复的很快。
猫步和拳架在最初是同等重要的,到了高级阶段,拳架的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此时,你会知道,拳架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你想打拳如行云流水,猫步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