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怎样闯过陈式太极拳的呼吸关——陈式太极拳

发表于 2020-01-05 3147 次查看

        马虹老师在文章《五道关口,三层境界》中,论及了练好陈式太极拳要过五关,其中一关就是呼吸关。说到呼吸关,我结合自身习拳练拳的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了处理好呼吸问题的重要作用。说呼吸关重要,首先是因为呼吸是太极拳内外相合的枢纽。陈式太极拳是以《易经》的阴阳学为指导思想创编的。从阴阳理论看,太极拳的拳架是显于外的,属阳;而呼吸,则是包藏于内的,属阴;如果我们把拳架比作汽车,那么呼吸就是汽油,没有汽油车是开不走的。武禹襄讲: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练太极拳要想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就一定要在呼吸上下功夫,要过呼吸关。其次,呼吸是打拳能持恒的关键。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二路(71式),共计600多个动作,如果完完整整练下来,运动时间较长,运动量较大。特别是马虹老师传授的陈(照奎)式太极拳,强调拳走低架,要求裆走下弧,更吃功夫,运动量更大。进行过长跑运动的人都知道:长跑中因为呼吸跟不上会出现“极点”现象,陈式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讲,其运动量绝不亚于一个3000米的长跑,如果不能解决好呼吸问题,一遍拳可能刚练了一半多一点,呼吸就跟不上了,很难做到持恒,达不到应有的锻练效果。刘洪广(1993)利用现场遥测发现,练太极拳时呼吸的节律和强度呈现低频、高深度、持续稳定的形式,特别是随着负荷强度的增大,呼吸的频率反而下降,这一点是太极拳不同于其他各类运动项目的显著特征。因此,呼吸问题是练好太极拳的大问题,呼吸关是练好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面对呼吸关这样一个练拳路上的“拦路虎”,我有着这样的经历:我学习太极拳的过程较曲折,最先接触的是国家统编的简化套路,后练陈式74式,再后来才有幸向马虹老师学习了陈(照奎)式83式。以向马老师学拳为界,我练拳在呼吸问题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呼吸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逆腹式呼吸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我没有注意呼吸问题的重要性,觉得自然呼吸不就行了嘛,很多太极拳的书上也是这么教的,结果每次练拳,尤其是学练陈式太极拳后,一趟一路打不到三分之二就开始气喘吁吁,根本没有精力和体力再练二遍、三遍。练后也没有书上介绍的那种汗流而气不喘,神清气爽,心安体泰的身体状况。反而是神疲体倦,有时甚至出现厌倦练拳的情绪。还有一件事让我触动很大,一次和几位拳友在公园切磋,应拳友之邀当众表演,当时引来了很多围观的群众,这么多人看让我很紧张,心里发慌。结果还没练到玉女穿梭,就开始感到呼吸急促,胸闷气不够用。打起拳来,腿是软的,头是沉的,全无意气力的配合。练完后,拳友告诉我,说我脸都白了,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我感到这样练下去肯定不对。于是我开始思考解决。2003年刚过完春节,我就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到石家庄拜访马虹老师,当面请教。马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改了拳架,又从拳理上给了我关键性的指点。结合这次的面授,我按照马老师的指点,重新认真(注意是认真)读了马老师的《周天开合论》和《五道关口,三层境界》两篇文章,对照自己的锻炼经历,针对呼吸问题,我作了这样的改进:
        (一)自然呼吸改变为逆腹式呼吸;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上肢做动作时,由于骨骼和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限制了胸廓的活动幅度,会影响肺通气量。而逆腹式呼吸却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通过加大胸膈的收缩扩张的幅度,从而达到增大胸廓容量的目的,使肺通气量达到运动的需要。由于逆腹式呼吸和平时的呼吸习惯不一样,所以刚开始时可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可完全适应。我自从改自然呼吸为逆腹式呼吸后,就再没出现胸闷、气促的现象。
        (二)注重呼气的好处。练拳时,我发现无论是快呼还是慢呼,只要将气吐尽,就可自然而然地加大接下来一次吸气的量,从而起到直接加大肺通气量的目的,达到调整呼吸的作用。开始时不明白所以然,查阅了运动生理学的资料后,才明白尽力呼气,可以加大呼气前的肺内负压力,由于肺内负压增大,通过大气压的作用也就会使更多空气进入肺,也就加大了人体的氧气摄人量。所以练拳时的呼吸调整,应特别注重呼气。
        (三)把握打拳过程的节奏性。陈式太拳讲究快慢相间节奏鲜明,无论是从套路整体的编排上,还是每一式动作的编排上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一路(83式)比较缓慢的式子单鞭出现7次,云手出现了3次,在“掩手肱拳”一式5个动作中,除了动作五,其余都是蓄势的过程。这种快慢相间的编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便于呼吸调整,让人能久练不累。因为较为缓慢的动作,会给我们充分调节呼吸的时间。如果整套拳是一部汽车要走的路程,那较缓慢的拳式就是一个加油站。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加油站,汽车才能圆满地到达目的地。
        (四)调节心态的重要性。有了那一次公园练拳的经历,我感到练拳时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也是解决呼吸问题的关键因素。心态是人的情绪的一种表现。情绪不仅仅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而且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因此情绪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各个系统。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呼吸频率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高兴时每分钟17次,悲伤时每分钟9次,恐惧时64次,愤怒时每分钟40次,有时突然惊恐会使呼吸暂时中断,强烈的悲喜甚至会引起呼吸痉挛。因此打拳时应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练拳前洗心涤虑,放掉一切思想上的包袱,摆正自己的位置。比如怕练不好别人笑话,怕自己练得不如别人等等,都是对练拳有害的思想包袱。要暗示自己既不自大骄傲,也不妄自菲薄,每次练拳都看成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像马老师说的那样在太极拳的研究上永远做小学生。练拳前可以用积极的句子自我暗示,效果很好。我选择的暗示语是:心如止水,平静安舒。拳打起来之后,则专注于动作要领和呼吸,不给思想开小差的机会。
        经过了这样的努力,终于收到了让我满意的锻炼效果。最直接的表现是:(1)久练不知疲惫。现在我每天最少二遍拳(83式低架),双休日更多。练时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每遍拳结尾处的发劲动作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练后精力充沛精神愉悦。(2)练拳后呼吸平稳,汗流浃背而气不喘。(3)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增强了。现在不管有没有人看我练拳,都能做到心态平和,以良好的情绪练拳。在生活中,本来较易情绪化、易冲动的我,也比以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这是让我始料不及的。
        这样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对呼吸的调整,我深深地感到,呼吸问题的的确确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而又重的问题,历来拳家们都十分重视呼吸问题,对于如何把握好呼吸问题,也有很多的论述,但由于呼吸问题涉及层次较深,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结合我个人的锻炼经历,谈了一点点体会,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希望能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