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看武禹襄的真东西——武式太极拳

发表于 2019-12-28 3028 次查看

        武禹襄和郝月如的拳论,如同一摞摞的金条放在大马路上,等人去白拿。看人家两位的拳论你会感到人越到高层次越实在,不再藏着掖着,无缘者说了你也不懂,有缘者得之我幸!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不修之人,一着力就僵了,形成了顶扁丢抗,故认为随即松开就是修练的所在。这一着力随即松开就是为了合、整。这一段话,用作八卦掌的拳论也十分合适。在转掌里面,探出去的手放在虚空中,但要像钉在了空气中一样,似乎有了阻力,然后全身松开,都因为这个阻力转起圈来,这是转掌的一个方面。甚其词曾说过换掌时要全身追着手走,现在看来,还是人家说的更透彻更清晰。就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至于起、承、转、合,林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时候,也说的非常明白了,要点是虚实对应好了。下面吴南方的这个动作, 就是最简单最直白的起、承、转、合。心意把桩功,就是丹田指挥下的起、承、转、合。心意把桩功一开始动作柔和,慢慢动作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这是丹田慢慢起来的反应,也就是武禹襄说的“始而意动,既而劲动”。
        武禹襄这段话,非常强调“犹须贯串一气”“转接要一线串成”“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这些正是反复强调的一气不断。
        练拳,千万别动作之间断了。一旦动作之间断了,自己身上的气也必然断了。这样会攒不住气,就好比一个人一边挣钱一边扔钱,怎么能存下财产呢?武禹襄、郝月如都反复强调这个,不听是要吃亏的。大家仔细看心意把桩功,每次吴南方做出跳跃和下砸的动作,都是丹田气充足到一定时候,自发做出的。还有心意把罗汉捶里跺脚的动作,都出现在练拳的后边,一看就知道是气极其充足了的自然反应。那时候这么做会很舒服,气不足的时候,自己根本不想做,硬做会伤害身体。
        武式拳的架子,像古代的夯城墙,撒一层土,夯实,再撒一层土,再夯实。这是武术家私下自己练的架子,完全是为自己的架子。这种架子,出去教学生赚钱,学生会都跑光了。谁有耐心跟你这里慢慢夯墙?教学生的架子,就得像杨澄浦教的那样,第一式揽雀尾,全身就得都动起来,架子抡开了,气也都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练起来,觉得很爽,自然也乐意学下去。两种架子,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目的不同罢了。只是练杨澄浦架子的人,如果没有大枪的拦扎拿作为底子,你抡开的拳架子是纸糊的。对于有大枪底子的人而言,杨澄浦的架子是好得无比的,会觉得练拳如练枪,甚至胜似练枪。
        练武式拳,功夫不深的时候,一定要从低架开始练,等功夫深了,才可高架。当然低架也要适度,以自己松的程度为准。首先要能缩,然后才能涨的好。功夫不深的时候,要低架。
        武禹襄实话实说,都是真东西。白纸黑字,尾闾正中,要在脸的中线。意指向何处,脸与尾椎一起指向何处。八卦掌也是这么要求,只不过八卦掌的脸是转向后面,和尾椎对上。
        为什么小猴子一惊,就是尾椎炸,而人一惊,一般也就是只到后脖子,人只有受了极大的惊吓,才会全身动。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