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如何做好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9-12-23 3435 次查看

        太极拳缓慢柔和,绵里藏针。但是,在太极拳缓慢柔和的动作中,却有着阴阳、虚实、刚柔、开合、进退等变化,如此才形成太极拳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运动,可以说,只有缓慢柔和的动作外形,没有内在的阴阳、虚实的劲力转换,就不能算是太极拳。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宗明义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的关键在于阴阳虚实的转换。
        阴阳是总论,虚实为具体
        首先,我先简单讲讲阴阳的问题。
        阴阳是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出于《易经》。中国古人用阴阳来认识、解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比如用阳来表示积极的、向上的、主动的事物或方面,用阴来表示消极的、被动的事物或方面。
        后来,宋朝的周敦颐在继承《易经》的基础上,写了《太极图说》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等太极阴阳变化的观点。
        总之,阴阳是非常概念化的问题,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在武术中运用阴阳的概念,在中医、军事、书法、绘画中,也都运用阴阳这个概念。比如中医,它的治病机理就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虚实、表里。
        具体到武术和太极拳,也是在采用阴阳这个概念来阐述武术攻防的原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基本是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来阐述太极拳的拳理的。
        他提出了“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阐述了太极拳的阴阳问题。
        但是,这种阐述还是比较抽象的,具体操作上还比较难于理解。后来的武禹襄首先对太极拳的阴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是用虚实来阐述太极拳的阴阳的:“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李亦畲的《五字诀》上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这里是用虚实变化来代替太极阴阳的变化。这是最早的把太极拳阴阳问题做具体化的论述。
        以后,各个时代的太极拳家,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对太极拳的阴阳问题的论述就更加具体化了,比如:柔、化、吸、引、收、搂、退、屈、虚、合等等都属于阴;刚、呼、击、打、发放、出、进、伸、开等等属于阳。
        总而言之,通过历代太极拳家的发展,太极拳中的阴阳概念具体化了,这样在练习太极拳时就容易操作了。
        那么,我们在练习太极拳中,如何做好阴阳虚实的变化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第一,一定要注意学习太极拳的理论。
        练习太极拳,仅仅练习动作技术还不行,还要懂得拳理,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练拳实践,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太极拳,提高太极拳技术,就要研究太极阴阳理论,比如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陈鑫等人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堪称经典,值得我们反复研究。
        还有,从古至今,很多太极拳家也写了大量的太极拳理论方面的文章,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提高太极拳的理论素养。
        第二,除了学习太极拳理论外,还要多实践。
        太极拳重在实践,仅仅懂得理论,不去实践,是不会真正掌握太极拳的虚实阴阳变化的。这种实践包括拳架练习、推手练习、散手练习等等。
        在推手练习中,要多练习柔化与发放,掌握如何化解对方的劲力,怎么发放对方。这种化与发,实际就是阴阳转换的具体体现。化得好,发得好,也就是阴阳转换得好。散手要多练习击打的功夫,因为散手讲究拳打脚踢,仅仅会推手的化发是不行的。
        另外,练习太极拳仅仅练习拳架还不够,还要练习单式。单式练习,是提高太极拳技术的重要方法。通过以上这些太极拳实践的练习,提高了太极拳功夫,也就验证了太极拳理论,这样对太极拳阴阳转换的认识和把握就更加深刻了。
        在推手练习中,还要学会把握对方阴阳变化的规律。在太极拳的推手中,从化解到转为进攻发放,是有一个时机的转折点的,我们要注意这个转折点,这可以从对方眼神的变化、动作虚实的变化中感受到。
        了解了对方的虚实变化,你才能顺应这种变化,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叫做“懂劲”,就是不仅要懂自己的劲力变化,更要懂得对方劲力的变化。不仅推手如此,散手实战中更要掌握对方虚实的变化,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是防御性的武术拳种,一般是不会先出手的,大都是先防守,后进攻,所以,在交手时,要先掌握对方的劲力变化,然后根据对方的变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采取相应的防守进攻手段。
        第三,练习太极拳不能有门户之见。
        太极拳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各个太极拳流派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作为一个太极拳的练习者,特别是作为一个太极拳的研究者,就不能固守一家,对别的门派不屑一顾,要多向别的门派学习,取长补短。
        太极拳的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都出现了很多名人名家。我们要想研究太极拳,明白太极拳阴阳之理,就要多向别的门派学习。不仅要学习古代太极拳家的太极拳理论,也要向近代、当代的太极拳名家学习。
        现在的武术杂志中刊登的太极拳文章,很多人虽然不是知名的太极拳名家,但是,其对太极拳的认识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文章,我们都要认真学习。总而言之,学习太极拳不能有门户之见,不能有骄傲之心。
        第四,要多见多闻,除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问题,还要多看别人练习,多听别人的讲述。
        一般人们都崇拜名师、名人,喜欢听他们的讲述,看他们的演练,但是,对没有名气的人的文章、见解、演练,就不屑一顾。这是不好的。
        我们学习太极拳,不仅要看名家的著作,听他们的讲授,看他们的演练,也要关注其他人的见解。总之,自己的见闻越广越好,不能孤陋寡闻,抱残守缺。
        第五,要认真研究儒家文化。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道家的。我认为,太极拳应该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历史上的太极研究者,比如周敦颐,他们都是儒家学者;太极拳的理论家,比如武禹襄、李亦畲、陈鑫、郑曼青等,也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当然,这些人也都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主。太极拳的阴阳理论也是儒家的东西,比如“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气以直养而无害”等等,都是来自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说。
        太极拳的理论与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深入把握太极阴阳转化之理。
        现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上多学习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理论。
        第六,要与时俱进。
        在研究太极拳古典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特别是对于传播太极拳文化的人来说,不仅要学习古典文化理论,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