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明确指出了太极发劲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太极前辈郑曼青先生有句名言“吸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亦即传说中的所谓“天人合一”。我们经常看到太极大师在推手过程中将人轻松地发于丈外,看似神奇,其实完全可以应用动力学原理来剖析。
一、动力源
“其根在脚”脚为根、为支柱,依靠的是身体的松沉度,身体愈松沉,脚下压地面的重量就愈重,身体也就如同脚下有根般愈稳,而同时由脚压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即反弹的力道(这就是接地之力)也就愈大,这就是为什麽行拳时全身在尾闾中正的前提下要放松放软地打的主因。
“发于腿”:两只脚的虚实变换是启动“接地之力”的开端,也是"偏心轴"能量的起源,而全身经络的畅通度则是劲力传递强弱的关键。
"主宰在腰":命意源头在腰隙,发令中枢在心脑,但主导权则在腰,腰是上、下半身连结的关键(中节不松,浑身是空),亦即腰愈松,不但上半身的气与身体重心往下松沉得愈快,同样地,力由地起,往上传导的劲力也就愈不会受阻或减弱;另外,蓄在丹田,“吸天之气”的生化(包括道家所谓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修炼层次)与运作(包括套路的演练和劲道的展现)也与腰胯的松柔灵活脱离不了关系。
夹脊:内气的合成与转换之处,也是发短劲(寸劲)的动力点,更是“力由地起”能否顺利通达指梢的关卡,而这都与手臂的运使是否符合“沉肩垂肘”与“含胸拔背”的要求息息相关。
松肩:肩膀的松沉变化给人的感觉最明显,几乎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变化,但也是身体最后才完成松沉变化的;能够松肩,才能含胸、拔背与夹脊,进而气沉丹田,而内气与劲力的通达指梢自然就益发顺畅,而且一旦练到随时随地都能自然气沉丹田时,一切功力的生化增长(包括小周天、大周天)自然就水到渠成,不假外求。
腰胯带动四肢:一动无有不动,要动就要全身的动,也就是全身的协调配合整劲发出,而不是只有手臂等局部的力量,否则就不是太极劲。
二、劲力发放之剖析
蓄劲:松、再松就是蓄劲,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太极拳应敌的过程简单而言就是“沾(黏)、引、化、发”,而前三项可说就是蓄劲,蓄劲也就是发劲前的准备工作,亦即只要与对方一接触(沾黏连随)之瞬间即透过“见力弃力,再松一次”和“顺势螺旋运转”将对方顶抗之力或冲击之力顺势化解并引至脚底,增加自己与地面接触的压地感,也就是提升自己触地反弹的劲道,这就是‘蓄劲",也是一种接劲的功夫;而前提是全身要松柔(尤其遇力更要再松一次)、根要够稳而且顺势而为,否则就有失重倾倒之危。
发劲的机理:所谓“发劲”就是将自己全身松沉至脚底的重量加上对手所加诸予我的压力两者相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利用掌握引化对手瞬间所产生的不平衡之机势,通过腰胯旋转传力的原理将全身动作协调配合的整劲(反作用力)还诸对手的过程;而发出的劲力强弱,除了端视本身具备的功力高低之外,造成对方不平衡机势的瞬间掌握以及发者全身动作的协调统合性,都是影响劲道能否发挥至极致的关键因素。
古人云:舍去双手全身是手。头、肩背、肘、手、腰胯、膝、足等全身任一部位皆可发劲。
一般来说,太极劲分三种:长劲、短劲、混合劲。长劲:由脚而腿而腰,再通过夹脊、肩膀而肘而手,以发远吓唬为主,较不易使人受伤。短劲:由夹脊直接发出,贯入筋骨脏腑内,容易使人受伤严重。混合劲:即长短劲并用,震伤五脏六腑又可将人抛出。
三、影响劲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头顶未上悬(下颚未收),或上下左右乱动,或影响尾闾中正(身体与地面保持自然垂直)的要求,以致内气无法下沉脚底或通达全身,进而神无法贯顶。
练拳时,手臂上提太高或未垂肘,以致常出现突肩情事,而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又未重视要求。
太重视拳架的动作美感或受比赛规则所限,以致手臂拙力太多,影响身体的松沉;而因蹲得又低步幅显得过大,以致未能确实做到脚分虚实。
脚未变换虚实或腰胯未旋转前,手臂自行乱动,习惯养成後,凡出手攻防就会形成局部的力量,而不是全身的整劲发出。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常做负重的劳力工作,运动时又喜做健力训练,以致拙力不断增生,不但内气与身体重心不易松沉,进而影响劲力的生成。
生活中个性浮躁、争强斗胜,不但无形中耗损能量,而且内气容易在体内乱窜,无法平稳地汇聚在丹田进行生化,影响练功成效至巨。
生活作息不正常,吃喝玩乐未加节制,以致身体败坏,骨质流失严重,如此状态下即使勤学苦练亦枉然。
四、结语
劲力的形成和应注意事项,之前已论及,在此不多赘述;至於劲力的展现是否能如实发挥,除了全身整体动作的协调配合外,应敌时瞬间机会的掌握(得机)和舍己从人沾黏顺势而为的技法运用(得势),也是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学者只要能放下“得失”与“胜负”,依法坚持不懈练习,时间日久,功力自然渐长;只要能长劲(用力少却能发挥惊人效果),就表示自己练习的方法没有走偏,有了劲,其他的技巧只要稍加指点和练习,就能很快上手;当然,尔后如想要朝更上层的武术境界迈进,就只有修心养性一途,别无他路,可千万不要迈入中年了还到处找人比武,以为如此方可磨练技巧和提升功力,那就太小看太极拳这个拳术了,当然离道也就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