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锻炼要领(五):不丢不顶与沾连粘随——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19-11-09 2843 次查看

        太极拳不主张比力气,而是要求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力从人借,以小力胜大力“不丢、不顶”就是适应这此要求所制订的法则。
        “不丢”,就是和对方肢体粘着不离的意思。太极拳在竞技中,主张首先要想方设法和对方接触并粘在一起,粘后便不使它脱离开,既不主动丢开对方,也不让对方逃脱,直至竞技结束为止。所以不丢是太极打手的前提,它是适应推法的需要提出的重要法则。听劲(利用触觉以了解敌情)是从不丢开始的,所有攻、防、争势的技法,都是在不丢中施展的;推手是这样,散手、发放手也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不丢”就没有太极拳的技击法。
        不丢,不是盲目地同对方粘在一起就了事,而是以粘后对我有利为原则,其最高要求是即粘即打,立可取胜;最低要求是粘后能够瓦解或控制对方的攻势,即先把自已置于免受攻击的地位上,然后施展技法来争取有利的形势,进而打击对方。如果置开这个目的于不顾,乱粘一气,就无异于送上门去讨打了。因此,出手的快慢,用力的大小,用哪个部位粘对方的哪个部位,便成为要求粘的重要功法,这此功法,要通过打手来锻炼。
        “不顶”,就是对方用力打来,我不用力相顶抗,即主张“走”。这个走,不是消极的逃走,而是以积极应战的态势去接受对方的任何攻势,运用柔力先求和他粘住(如用大力就粘不住),然后再感知来劲的大小、长短和动向的同时,利用相粘后产生的磨擦力把来劲“引走”,即“引进落空”。使对方消耗了力气,打不着我,我不费力气,却把他引进了我的用武之地,为我提供反击的条件。
        不顶,是人进我退的动作,不丢,是人走我随的动作,两相结合起来,便成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的运动形态。太极拳的动作是连绵不断的,表现在打手中就是不丢不顶的联合运用,因此,把它们视为一个动作也无不可。在敌进我退的过程中,必须粘住敌手施以适当的压力,才能引使敌力改向落空。不丢不顶即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必然要交相为用,不可分离。太极拳的拳式繁多,变化多端,但在打手中,绝大部分都要通过不丢不顶的交相为用来实现其技击的目的。
        太极拳推手是对练双方在互以肢体相粘着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是以破坏对方站立平衡为目的的技击运动。它的基本运动法则是不丢不顶,所谓不丢。就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双方始终保持着肢体上的接触;所谓不顶,就是不用大力与对方作正面顶抗。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来劲引进并使之落空,以取得我顺人背之势。
        沾连粘随是一种运动状态,同时也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功夫。作为一种状态,它需要靠一定的技法劲力来维持,要维持沾连粘随的状态,必须靠轻灵并坚硬的劲法才行,如果用一般的拙力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勉强具备了沾连粘随的表现,也必然会变成丢、顶、匾、抗的病手。所谓:1、丢,就是与对方脱离接触;2、顶,就是用大力与对方正面顶抗;3、匾,就是因没有掤劲而被对方将手挤压贴身;4、抗,就是因用力过大而造成比气力。这就是说,病手与功手之间的差别,不在外面的手势,它完全取决于劲力的质量。以病手参与技击,起不到引进落空的作用,即使或能胜人,谓之其它拳术则可,但不能称为太极拳的技法。
        作为一项基本技击功夫,沾连粘随指的是维持粘走相随的本领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表现在手上,而且也要表现在身上,
        功夫深的拳家,全身各处均具备沾连粘随的本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不管对方攻击你的哪个部位,他都能在不丢不顶的原则下,将来劲就地消化面安然无恙。沾连粘随是一项综合性的功夫,这一功夫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各项太极行功的全面熟习、过硬和灵活运用,推手则是锻炼这项太极行功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沾连粘随的状态,是太极拳技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亦为太极拳所独有的能力,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展开技击,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各种技法、劲力的效能。同时,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技击,才能有效地抑制以高速度大力冲拳、击掌、踢跌为特点的外功拳的武术威力,使其为我所制。因此,在技击中能否自始至终维持沾连粘随的状态,是关系到太极拳各种技法能否施展,以及能否赢得胜利的关键。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