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所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无极”它精奥、丰富、无形无状,却是太极拳永无穷尽的源泉,它象大海深不可测,它是太极拳的根,但永远也不显露锋芒,它以简驭繁,能解除理解上的纷乱。专心守一,以达到返朴归真。它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说它没有它又存在。将双目之神光返观内视,时刻修炼,能这样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够悟彻“无极”的真谛,只有抓住这个关键的修炼方法,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不去相信别人华丽的言语表达。重要在于用心去感受他的真诚与善良。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掉私欲杂念,去掉错误理解。关键在于身心的清静、修炼朴素、自然、注重“无极”的内在质量、注重身心的自我修养,日积月累,自然有成。要努力提高分辨力、判断力,最终得到练功的正确方法。
无极提出神与心这两个最完善的概念,但它们只是本质上的完美,而在外表看起来,却好像有些窝囊缺憾。但正是这欠缺之处,才是真正最完善的标志,它们的内涵才最臻圆满,而它们的作用才立竿见影,无穷无尽。
无极指出了几种方法慢、重、拙,它们也如神与心两个概念一样,都好似有点缺憾,最慢的显得有点蹩脚,最重的显得有点呆头呆脑,而最拙的却结结巴巴。可是这些缺陷却并不妨碍发挥出色的本领,这只是本领到了最高境界时的一种表现而已。因为无极功法和太极功法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愈是接近,本领就愈大,便也愈是觉得它的无穷。同时我们将也愈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仍须不断努力深入。并告诫自己并不完美,绝不可骄傲自满,这样的形象外表应显得谦下与不足,这就是反璞归真。
无极是一种境界,修练至深自然可到无极的境界,修练者必须听老师的话,他们听到无极功法后,便会努力去学习,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练习。这正是无极价值的所在,真正明白精通无极之意的人却外似愚昧,浑然无迹,藏智敛慧。真正孜孜不倦以寻求无极光明道理的人,当他们走向无极深处时,却仿佛在后退。当他们明白了无极之意后,却一派天然深灏,冲淡而平和与众多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而真正理解无极的人,却看似浅薄无学,如同空空荡荡,虚有其表的懈怠的人。他们质朴纯真的德行柔和而平淡,普普通通浅显而并不出色。直爽方正,并不处处显示他们的方正不屈,而是圆和平静没什么棱角。无极就是这样简单。越是简单的练功方法,越倍加精奥,越难参悟得透,如能参悟得透,便会有极大收获。全身都可以松,唯独腹部坚实点不能松,全身都可以不要,唯独腹部坚实点不能不要。
知人必先自知,不了解自己,也就无法了解对方。要用心去思悟细节,愈是细节处,愈容易捅破“窗户纸”,探得奥秘所在。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思悟细节要有不怕苦的恒心,有明白理论的悟性,有松的思想,有切实、全面、精细的认识,有听他人讲解的心,有看出他人优点的眼睛,有对自身的身体的认识。要用灵活的悟,不要用死板的悟,要做拳的主人,不要做拳的奴仆。要靠修养,靠学习,靠磨练。梅花香自苦寒来,要自觉自愿的练习和学习,要求知识于书本,问明白于朋友,用心练习于实践,不断提高学习,观察、理解的能力,使自己善于理解和抓住细节。时刻留心、学习、观察、关注细节,认真把细节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自然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怎么练这些都是以基础功法为基础,把功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人受益,太极拳要为生活、工作服务,意义才大。
它外表单纯,内心淳朴,它幽深神秘无边无际。它存在细微而不易察觉的东西,尽如此真实,使得你不能不想念而正是根据它,我们才能认识太极拳,沉和重、轻与浮有根本的差别,躁和动是安和静的根源,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能够了解它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一定是聪明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定是有力量的人。知道满足的人就会富有,不骄傲自大,不懈追求,才是有志气的人。无极的原理摆放于心中,就象滔滔不绝的源泉,永不枯竭。全身向它归附却并不认为它是根,因为它不认为自己是根,所以才是真正的根。看不见、想不到,它却是太极拳的精华。
简单就能清静,清静就能精进,探求奥秘,奥秘就是简单。简单、单纯就是“无极”,它在锻炼中的状态是“清静无为”。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持守精神,保住宁静,形体自然顺应。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是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就感受不到凝寂虚无的意境。耳的功用在于聆听,心的功用要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动静、虚实、松柔交相融汇。要点在于内心的安静。凝聚虚无的意境,映现出柔弱,才能明白的应待事物。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始终保持儿童般的天性,这就是自然。
“无极”的核心,始终是简单、纯朴、却又博广深大,包容精奥,腹部坚实点从这里产生,它是太极拳的根本,它不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却得到了保全,它不把收获看为私有,却得到最丰硕的果实。随遇而安,把它视为宝贵的生命,把一生交付于它,热爱它胜过自己,从前去迎接它看不见头,从后去追赶它看不见尾,了解它的人,观察功法思想的细微渊深,胸藏它能处事豁达,能够了解它,也就很不错。
“无极”既有情义又有信用,既与世无争又可以传播和接受,可以得到却又无法见到,无极有自己的根源,它的根源在于心,务必相信它的存在。无极是太极拳中永恒而唯一的基础和精髓之所在,它既模糊又清晰,既无形而又有意,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无极并不是一个可获得的实体,因此并非可以求于知识,而必须求于心灵,在宁静中感悟,在满体松弛、精神内敛、腹部坚实点等中去参悟无极之所在。理解无极并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必须自己切实体悟。对不明白无极的朋友来说,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济于事,必须由自身进行亲自实践,才会认识。
“无极”有如柔弱的水,水的本性是往下流,它从不违反自然规律从下往上走。它认定了目标后就一个劲往前奔,任何障碍也挡不住它,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就绕道而行,大坝挡住了去路,它就将大坝灌满,然后从坝上向前流去。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水从来不互相嫉妒,互相倾轧,互相排挤,而是互相包容、互相团结、互相激励,由小河流入大河,由大河投入大海。水能以其无所不能的包容,无论是空中的风雨,地上的露泉,无不滋润着大地,养育着生灵,却从不和万物争功,水在草木丛中静静流动,它心性空虚而深沉清明,它从不望回报的爱心施予着我们,在它的平静中映出我们丝毫不差的影子,涛涛奔流代表着它的自然代谢,公正地洗去污垢,它秉性柔弱,能方能圆,冬凝为冰夏化为水,应时而动,应时而止。由于水最为柔和恭顺人们可以随意指挥它、改变它。因此水却能贯穿金石,所以柔弱能胜刚强。水没有人那么多小聪明,不会玩弄花招,人似智而实愚,水则似愚而实智,因为人喜欢违背自然而玩弄小聪明,水遵循本性而抛弃智巧。水教我们以清静,当浑浊的流水在静止后便可以得到逐步澄清,我们的精神也当如此,通过宁静而达到满体松弛、精神内敛的清明境界,而精神越清明时使我们会发现对无极功法认知的奇迹。
“无极”包涵着太极拳功法一切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尊行科学的、正确的练功方法,才是真正的练习无极和太极功法,才不会误入歧途。它以仁慈为怀,不是要伤人的而是要使别人信服。无极不是靠外界的恩赐,而是靠自己用意识的功能来实现,关键是在于使用它的人把功夫练到什么程度和锻炼是否得法。因此我们经常用无极功法贯彻自己的身心,含虚默化、藏辉匿端、潜心于淡漠虚寂之中,来观察体悟无极运行的奥秘。
无极始终要清心寡欲,顺应自然,永远保持虚其心的纯净、实其腹的充盈,它使我们的意志谦让柔和。保持爱惜我们的精力,强壮我们的筋骨,并使我们益寿延年。只要用无极功法练功,清静中体悟无极的运行,心中便会产生安宁美好的幸福。培养滋润我们一身的精神,关键在我们心中的腹部坚实点,我们必须用心修炼功法,使它绵绵密密,柔细匀长,若存若无,宽和舒畅,使我们的精神、心志放松,心胸开阔,旷远幽深无所不容。达到这种胸怀自然正气凛然,神威自生,懂得坚强的道理,却甘于安宁柔和,这样练出来的无极,就像地上千百条流水都注入宽阔的江河。永恒的无极常驻心中,陶冶身心,使之纯朴明净有如天真的婴儿柔软和顺。明白世间种种事理,就像仰望晴空万里无云,韬光养晦,甘于自己品味,默默守护着阳光未到的漫漫长夜,才是我们理解和效法的表率。能为我们效法的无极功法,永恒的修炼是进入无极功法回复到纯朴笃厚境界中的根本。我们根据这个过程归根返本,层层深入。心、神、意、形大合,则无极永远在生活中放射着它柔和明亮的光辉,在这柔光背后,蕴含着无极、太极中所有的奥秘,只要我们接近它,依附它,便会发现它的作用为人类谋利造福。
太极拳重要在于心、神、意,它的总则就是无极。心得到这个无极就能清晰明亮;神得到这个无极就能安宁稳定;意得到这个无极就能灵验有效。心、神、意在淡泊时,形才出现。有志之人听到无极后,立即勤奋地学习实践。也有一些人听到无极后则将信将疑犹豫不定。另外一些人听到无极后则哈哈大笑,认为是奇谈怪论。他们不笑,反而算不上是真正的无极。真正明白无极反而不精明,真有进展反而象倒退、平坦大道竟崎岖,有知识智慧的人虚怀若谷。懂得无极的人并不任意谈无极,谈无极的人并不一定懂得无极。善于培养无极的人,别人无法动摇他,善于保护无极的人,别人无法拉拢他。按照这种道理去体悟修炼自身,他的无极必然纯真。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却能穿透天下最坚硬的物质,它能透过任何间隙自由来去。我们因此懂得无极的益处。无极生于太极之中,分为虚实,它们之间的交合产生无穷变化,就是心、神、意、形和虚、实。并由不可见之精神把它们调合。真正知道无极的奥妙,反而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这才是真正的醒悟和聪明。不懂无极的人,按照主观想象出来的东西假、大、空,所以应该重新检查,认真思悟,只有不断纠正,不讳疾忌医,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要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应多自我反省,踏踏实实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修养。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以开放大度的胸怀对待不同观念的人,求大同,存小异,寻找共同点、化解矛盾,消除对抗,共同进步,使自己在互动的平衡之中,保持宽容的胸襟和人格。
任何事情都必须注重开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不能贪大求全。一切从零开始。考虑和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由简入繁着手。练拳要想到每个功法的细微之处,反复思考,勤于练习,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总结、才能达到成功。不要有意表现,珍惜自身成就,但又不炫耀自身的珍贵。舍弃自以为是和自以为贵,以清醒的头脑保持自知之明。无极象参天大树的根扎得深,扎得实。见微知著,这才叫明白,保持柔弱使之能以克刚,这是真正的强大。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种境界了。
我们对太极拳功法要十分忠诚,意志要十分坚定,只有行走于正确的太极拳功法之中,才不会误入歧路。只有尊师重道,才能进入太极拳学的殿堂。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练习太极拳,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锤炼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象春天的小草,虽不见所长,却日有所增。意志脆弱者半途而废,意志坚强、坚韧专注的人终有所成。最直的看起来好象弯曲,最灵巧的似乎十分笨拙,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最大的差误莫过于贪得无厌。这种无言的教化,我们心里明白,自然走上正道。技击功夫是太极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学习太极拳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介武夫。拳经十三势歌“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它的最终追求就是淳朴,回归清静。
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享受太极拳给人带来的身心益处,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少我甚至无我的心境,去练习功法,柔可以包容一切事物,因此,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就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堵塞住心头的空隙,关闭住向外开的门户,可以避免烦恼。打开心头的空隙,介入纷扰,恃才逞能将使人得不到安静。少一些口是心非和等级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轻松,沟通会更加容易。但凡喜欢逞凶的人,一定难以结出善果。遇事予以避让,则能得以保全。修练太极拳为的是私欲一天比一天减少,只有这样才会逐渐让思想进入清净的境地。太极拳的影响实在深,作用实在远,对事物的要求和看法也截然不同,它是通向成功唯一正确途径。
轻与重、动与静这两对矛盾可以说无时无地不出现在我们周围。先说轻与重。在做人的观念中,轻浮自然会使人对失去信心,从而招至厌恶,在性格上,若生性轻浮,便不能专心地去做某件事情,这样成功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使人不得不慎重。在学太极拳中,如开始便轻浮散慢,则根本谈不上以后的种种学习了。反之,如果为人稳重敦朴,则自然使人相信。在性格上,若沉凝持重,心静踏实,行事必然专心笃行,从而成功的机会自然大增。而在学习太极中,重尤其是关健。不慎重便会学习运行失轨,前功尽弃。
动与静的关系是如此,为人安静自然,必会使人生亲善之心,而且在静中能专心思考,也只有心静才能细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种种奥秘和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而且对事物能冷静分辨,才能随机应变不致于手足无措。在太极拳的练习中,静可以说是一切行功法则所必须遵循的无上法则。无论从何种方法入手,若欲达大成完善,不静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家或许要问;你只是一味论述重与静的益处,难道轻与动便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不然,轻与动不但不能否定,而且在某时某地还必不可少地起着作用。
在练习太极拳中,轻才能灵动自如,随意变化,而重便失之沉稳了。而动更是任何事情必不可少的方面。其实世界根本就是动的,只不可是规律的动而已。并非躁动和乱动。练习太极拳中它的站桩、拳架都是在运动的,这样才能使骨节松灵,身体才能健康。站桩虽然以清静为主,但可以说在沉静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运动。而且静到极限必然产生动,动中有回入静,再动再静,功夫也就在这一动一静之中层层加深,蒸蒸日上。
明白动与轻一方的规律和道理,而却不加以控制运用,而是保持重与静一方面的行为,其本意就是使自己永运保持身心中不完善的方面使之更加完善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