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太极拳者,人称为内家拳之典范,先生以为如何?
答:事实如此,当之无愧。
问:那么太极拳好在什么地方?
答:理论有独到之处,功法别开生面。练之即或无功,尚不至于伤身,与世俗之野拳不同也。
问:太极拳能不能打人?为什么没见太极高手打人?
答:不打人不叫拳,既是拳就能打人!与任何门派都一样,太极门得真传者少,泛泛练者多,所以动真格的少,说大话的多。得真传者唯恐人知,泛泛之辈唯恐人不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你知道谁是大师?
问:什么叫真传?谁得了真传?
答:直切要害揭示本质的东西就是真传。真传三五句话就可以讲完、三五十天的练习即可成功。谁达到了这一点谁就是得到了真传,谁经年累月胡扑腾不见功,他就是没有得真传!
问:有人说练太极拳要花费毕生的精力,一天练七八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才会见功效。敢问此话当真?
答:太极拳什么东西,值得以人生作为代价!一天二天尚可,若成年论辈练拳为生,父母妻儿喝西北风过活吗?如果穷毕生精力方可致用,他可是人间搏人也?还是阴间搏鬼去?是在阳间教人去?还是阴间教鬼去?
问:先生说太极拳论写得不错,人人读的同一本书,功效何至于相差天地?
答:书是死字,文是活文。书读无字处,问世上几人晓得?更何况还要调词断句呢!有时意在字后,有时意在行间;有时意要反解,有时字要颠倒;有时句要断开,有时意是重复……那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哪里能看见什么真东西?
问:先生言之过重!想那书上白纸黑字,岂能任意改动?
答:书本就那么可靠吗?在没有核对原始手稿时,后来印的就那么可靠吗?凭什么绝对相信它?唐诗“黄沙远上白云间”都被大小文人抄成“黄河远上……”、又印到大小书本上,拳论辗转传抄,谁敢断定一点都没抄错呢?就是有真迹为凭,那也有考究的必要,谁敢断言上边没有错别字呢?
问:大师世代相传的,还会弄错吗?
答:怎么不会?你看那太极八法,其中有个肘字,大师世传是“以肘部……人。”千人一口,无有异议,殊不知这个肘字是河南方言“托举”的意思。大师们怎么就没有想想,那八个字中七个字讲的都是技法,怎么会冷冷地崩出个部位呢?连这他们都敢弄错,别的岂会不弄错?
问:你说有些字要调换位置才能读出真意,何以为证?
答:那“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便是错文,正确的应该是“极柔软然后能灵活,能呼吸然后极坚刚。”身体柔软自然动作灵活,掌握发声技术自然发力刚猛,这本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而大师们竟然承谬传讹,穿凿附会,矛盾其说。如此正宗,不自羞乎!
问:你说好多地方意思重复,可有事实?
答:“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动急则急随、动缓则缓应,”“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反来复去,其实不过是“同动”两个字!而“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蓄势(势,原作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等等,其真意不过是一个“不空”!
问:你说有的地方要反着读,岂有此理? 答:那“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岂敢实践?!必是“动之则合、静之则分”方为有益。动之则合是“打出整劲,”静之则分是“对位互争、自我放大”!岂有动则散势、静则束缩之拳么?!那“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实应为“立如车轮、活似平准”。立如车轮才能见力得力,活似平准才能“一羽不能加”。
问:我的天哪!你这岂不是完全弄反了吗?
答:不必吃惊,你照我说的练练试试。我爱名拳,但是我更爱真拳真理!你记着,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将一文不值。
问:以先生之见,太极拳是谁发明的?
答:人若不借助于家谱,五世而“数典忘祖”。如无照片画像,又有谁知道祖宗是什么模样?太极拳渊源既久、史迹不详,如必言创自某某,必难免牵强附会之嫌。太极拳创始人不传其名,唯传其术,可知其人原无名利之心。学好太极拳就是对太极创始人最好的纪念,至于创始人叫什么名字,又何必严加追查呢?
问:我练了几年太极拳,都说我打得有板有眼,唯独先生您看了直摇头。难道是我做的不对吗?
答:在我看来,你如数不缺的犯了大多数人犯下的错误。
一、在功架上一味强调规范,一丝不苟地模仿复制老师的样板。从根本上磨灭了自己的天性、灵性和悟性,把我要练拳变成了拳要练我,“尽弃精华、专修糟粕”,将来你不过是个拳呆子,除了盘架子你屁事不沾!
二、你把实战的希望寄托在推手练习上,犯了指导思想的错误。须知推手是以接手打人为前提的,而实战的踢打根本不会让你接手。虽然论推手你水平不错算低,可是要真打起来你甚至远不如三流的拳击手。
三、你以为千万遍的盘架子就能练出一触即发、无点不弹的发力,这实在是痴人做梦。练太极拳必须学习专门的发力技术,发力运动和盘架子完全不是一个模式!你把身体板得直直的,一万年你也学不会发力。想学好发力,你得学会轨迹运动。
问:您讲的这些,我怎么从来没听大师们说过?我对大师够恭敬了,他们怎么还要对我保守呢?
答:想来不是他们不愿说,恐怕是他们不知道罢了。有头发他们不会装秃子!
的确,先生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武术的研传上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这除了当年老师的引导与教诲外,更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拼搏。此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先生在武术研究上仍是“上下求索”,力求使轨迹拳学日臻完善;而在教书育人之上依旧是那样忠于职守。听先生的内心独白——举一盏小小的风灯,守候在风雨夜;捧一片如水的爱心,等待着远方的人。愿化身为一盏路灯,照亮你前进的路。愿化为一缕阳光,温暖你冰凉的心。在你寂寞的日子,可听见我的呼唤?我站在日月的边缘,等着远方的你来。莫嫌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黎明前我燃烧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