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
l、顶:顶劲,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所渭〝顶头悬〞,这是太极拳持别强凋的功夫。头顶百会穴之前曰前顶,之后曰后顶。如果前顶往上顶,则颔部仰起:如果后顶往上顶则颔部内收,两者都是病,只有百会穴虚虚往上颔起,下颔自然向内收。头部自然垂直,不但可以防止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还可与〝气贴脊背〞相结合,正与气功疗法的〝大椎廉泉微后缩〞太极拳所谓〝上下一条线〞者,便是指百会穴与会阴穴保持垂直的姿势
〔1〕顶头悬,可以减轻对身体的压力?
〔2〕虚领顶劲,是要虚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如〝气沉丹田〞不可硬往下压同。
〔3〕百会穴轻轻上提,对全身有提纲挈领作用,对人体平衡的控制可以高度的发挥。
2、头部正直可以牵动躯干的正直,或立或行头上好像轻顶一物,自然平正,这跟防止衰老甚有关系
〔1〕面容要正常,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
〔2〕眼要平视前方,并应随手足的动作而移动。
〔3〕耳要静听身后及左右
〔4〕口要轻闭,齿要轻合,舌尖要轻抵上腭。
〔5〕鼻要自然呼吸,慢慢地应与动作相胁调。
3、项:颈项要端正松竖,不可强硬,亦不可软塌。眼神向何处转动,颈项也随着向何处转动。项后中的哑门穴与尾闾骨附近的长强穴上下呼。哑门就是颈椎的第一个回旋椎,负有平衡与调节的作用
二、肩
〝沉肩〞,是太极拳的重要法则之一,而必须在〝松肩〞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要求。因为〝沉肩〞以及〝垂肘〞,可能帮助〝含胸拨背〞,并有利干〝气沉丹田〞。肩要怎样沉呢?
〔1〕不要把膊贴紧在肘,腋下约可容留一拳。
〔2〕两臂松沉微向前合,肩与胯要成一垂直线。
〔3〕两肩平齐,不可一高一低。
〔4〕两肩骨节似有一线贯通,互相呼应。
〔5〕以意识引导肩关节松开,经过长时期炼肩关节自然会逐渐松沉,手臂的伸缩缠绕自然如风吹杨柳活活泼,毫无滞机。
三、肘
不管在何种状况下,肘关节总是微屈并且下垂之劲的。如果肘尖上抬即肘部远离身躯外突,这与〝肘不离身〞的要求相反。不但影响沉肩沉气而且两肘暴露太大,易受人制。例如白鹤亮翅,右手臂上举虽然超过肩部其肘尖仍然是带有下垂劲的。两肘在前后、左右上下部都要互相呼应合住,而肘尖和膝关节也要上下相呼应合住。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因为不〝垂肩〞即不能〝坐腕〞。
四、腕
〝坐腕〞又称〝塌腕〞指手臂在伸缩缠绕的过程中,腕部既不软弱,也不强硬,是柔活而有韧性地运转,是随着身法的落胯、松腰、沉气而有定向地沉着下塌,并使手掌慢慢贯注内劲而言,如果忽视了坐腕,容易变成舞蹈式的揉弱,形象上虽然轻灵圆活,实质上则缺乏刚健的美。故坐腕不仅可以避免手掌在运转中内劲的断续或丢失,且能控制对方的劲路。
五、手
手为最灵巧变化最多。通常分为掌、拳与勾三种。而拳架内以掌法为主,拳击次之、勾最少。
l、掌:太极拳的掌法应以自然松舒为主,五指既不可用力并紧,亦不可用力张开,掌心亦不可做成窝形。并益逐渐有虚实的表示。而且掌的虚实应与脚、腿、腰整体动作的虚实变换相结合。掌既有虚掌实掌之分,其由虚掌变实时按出不可过膝,过膝则失重心。
2、拳:太极拳的握拳,系四指并拢卷屈,大指肚贴于中指中段,握成拳形。拳心空松,总有团聚气势的意念。出拳落点时,拳背与下臂成垂直,不内凹,亦不外凸,腕部应松柔而有力。用拳的动作有:即搬拦捶、披身捶、肘底捶、栽捶与指挡捶。如依出拳的方向和形象言:则有平拳与立拳之分,前者拳心向下,后无虎口在上也。
3、勾:勾系由掌变来,系五指撮在一起,手指下垂的一种架势。在技击上是一种擒拿的手法!陈式、吴式称勾手,扬式称吊手。为练习腕力和指力方法之一,武式和孙式则无勾手架势。
六、胸
运动中的呼吸分为两种,一为胸式呼吸,一为腹式呼吸,含胸是胸部平正,不凹不凸,在不增加呼吸频率的情况下,加强呼吸的深度和强度,初学时只要把挺胸的念头完全打消,放松肩锁关节,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下降舒展,自然便形成腹式深呼吸。由于横膈的张缩,使腹腔和肝脏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不仅有助于血液输送及肝脏机能活动之促进,且于技击上起重要之作用。所渭〝含胸就是胸部的蓄势〞,〝胸随手转〞,这都是先贤的经验之谈。
七、背
能〝含胸〞就能〝拨背〞。含胸有利于化劲,拨背有利于放劲,当胸略内含,背部肌肉下松,两肩中间脊骨便鼓起上提,略牵往上方拉起,便是拨背。背为督脉,腧穴均在背部,故太极拳特别重视背脊的锻炼。所谓〝力有脊发〞,〝要为第一主宰〞,诚非虚语。
八、腹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腹如何实呢?应从腹部〝松静〞着手。要求腹部〝松静〞必须通过腹式深呼吸才能实现。所以太极拳特别要求〝松〞,要〝静〞。有人认为〝气沉丹田〞容易练成实腹。其实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原有顺、逆之分、一呼一吸,气沉丹田〝与〞气不沉丹田〞是交互进行的,要以〝松静〞来调节之。如果一味〝气沉丹田〞,将是功夫越深,肚子越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多人以太极拳治病,探用自然呼吸,这最没有流尚弊的。丹田就是腹部,经常上下、左右的弧形动作,时松时紧,日久功深,腹部逐渐充实圆满,好像打足气的皮球,富有韧性与弹性。
九、腰
腰是一切动作的主宰,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初学者首先就要注意腰部的松、沉和正直,只有在放松的基础上来注意沉和直,才能避免往下硬压,往上硬拨,腰部旋转,自然灵活。《拳论》说:〝刻刻留心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又称〝腰眼〞,就是左右两肾。两肾管两腿,右肾实,右腿也实;左肾虚,左腿也虚,是知腰部在动作时,腰隙交替抽换来分虚实,但仍须注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免发生偏沉偏浮之病。《太极拳图解》强调〝拧腰〞,太极拳先贤常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在技击上是何等重要。
十、臀
〝敛臀〞,是太极拳家容严格要求,人的臀部本来就是外突的,如果练拳时不敛臀,蹶起屁股,弯腰低头,不但很不雅观,而且失去技击之效果。
1、敛殿是腰部松沉充实和尾闾中正后的自然收进姿势。
2、敛殿能使腹部充实团聚,加强横膈式呼吸运动的作用,使腹肌、大小肠、泌尿系统肾脏获得规律后锻炼。
3、敛臀使后臀部易于保持中正。
4、敛臀容易做好平衡动作,可使身体重心下降。
十一、裆
裆要圆,又要虚。如何〝圆裆〞?胯根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然指圆;如何〝虚裆〞?裆就是会阴部位,会阴处虚虚上提,不使这部位的皮肤下荡,裆自然能虚。有称〝圆裆〞为〝调裆〞或〝吊裆〞者,太极拳以松圆为主,自以称〝圆裆〞为宜。身体下蹲时,裆的高度不宜低于膝盖,如果低于膝盖,不仅降低运动量,且会形成〝荡裆〞,这与〝尖裆〞(夹住像人字形)同样虚实变换不灵。发劲时尤须〝扣裆〞〝拧腰〞、腰不塌,裆不扣,发动便会浮而无少,是要注意。
十二、胯
胯是腰腿的转关之处,为下肢三大关节(胯、膝、踝)之最重要者。称〝松胯〞,系指松开胯关节言,如何松开胯关节?必须在〝圆裆〞之下为之。因为〝圆裆〞,可使耻骨联合和坐骨结节上的关节隙缝扩大,这样就灵活了腿部的弧形运动,使内劲上升到腰脊,这就达到开胯的程度。惟开胯不可开得太过,亦不可开得太窄,太过则拉力松弛,太窄则不能灵活。由于胯关节的松开比肩关节(上肢三大关节为肩、肘、腕,首须松开肩关节)的松开困难。所以我们要注意:
1、注意足尖在每势转动中和落点时的定向。因足尖的指向,同肢体动作互相制约、关联。
2、足尖正对前方,手的指向也正对前方,目光视线也正对前方,这样才可加强周身团聚的合力。
3、足跟的提起和下落,左旋和右转,足尖的上翘和下垂,外撇和里扣,目的在训练踝关节的灵活,并可预防和矫正中老年人的扁平足。
4、足尖的上翘、下落、外撇、里扣、前进、后退,都须由大拇指领劲。
5、所谓以足领膝、以膝领股,其关键全在以足尖轻轻领足运行,不可犯硬,犯硬就不轻灵了。
6、迈步要轻灵,落点要稳健。进退转换,虚实分明。要知太极拳步法的虚实转换,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轮流以一条腿支持全身的重量。在分清虚实时,还要知道〝虚非全然无力(即虚中有实),实非全然站煞〞(即实中有虚)的道理,比如向前退后,足跟还是足尖先落地,原是极自然而又极规律的。前进时,必须提前进的足,蓄劲于膝,带起足跟,足尖斜向下,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向下垂渐变为上翘,足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实。后退时必须先提后腿的足,蓄劲于膝带动足跟,足尖斜向下垂,缓缓后伸足尖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足跟全面落实。因此,前进时之后足跟先离地,后足尖后离地才能有弹力,才能快慢自如,如果前进时后足不提起,那是死步。后退时之前足尖先离地,前足跟后离地才会稳重,才能轻灵活泼。如果后退时前足尖不上翘,亦属死步。
7、跟步或垫步,后足虽向前进而不迈越前足,都是先落足尖的,前后足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如属前进的弓箭步或后退的丁八步,因为步伐较大,前后足便不应站在一条直线上了。
8、前足沉实踏地,大趾着力;后足沉实踏地,小趾着力。两足的虚实变换,全在随势由腰裆的变换来移动两足的虚实比例,并非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