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
1:脚为人体之根基。陈鑫说: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它是依靠蹬地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力量的关键部位。要时刻注意,五趾抓地,涌泉穴要空《虚》的要求。
2:踏实之脚不许随意乱动,五趾必须抓地面,目的是为了促使脚趾、脚踝等关节更灵活的锻炼。
3:踏地之脚需要外开或里扣时都要脚掌跟擦地外开或里扣。
4:提脚出步时,要松胯塌腰,稳定重心。逆缠出步时,则大趾领劲,脚尖上翘里合,亮出脚掌,脚跟里侧先着地,徐徐蹬出。凡顺缠出步时,则小趾领劲,脚跟外侧先着地。逆缠退步时,则脚尖脚掌里侧先着地《或擦地》,再脚跟着地,顿步踏实。
5:出脚时,一般要轻灵,动步如猫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进要轻柔,退要沉稳。
6:两脚所站步型,多系“八不八,丁不丁”之斜行步法。但凡左脚《右》外开,右脚一定要内扣,形成斜向平行步。
7:两脚在重心虚实倒换时,多系四六开、三七开、二八开。此虚实包含两层意思。重心之虚实与技击之虚实。
8:虚步脚尖点地时,拳式越高,脚跟离地越近,拳式越低,脚跟离地越高。
二:膝
1:膝关节在太极拳运动中有独特的作用,膝部自始至终保持一定的弯度,屈膝、弓膝。弓膝时膝盖不准超过脚尖。
2:为保护膝关节,应经常顺逆旋揉膝盖。
3:腿顺逆缠出步时,膝先外《里》开《合》,定步时里合。定步时做到“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
4:提膝击人,要里合,要包括撞、顶、扣、跪等法。
5:弓蹬步前膝要正,即迎门骨要正,要有绷劲,不能超过脚尖,不然在实战中极易受伤害。后膝要有里捲外撑之感。什么意思呢?就象骑在球上,两膝要向里合,相吸相系。不然步、胯、膝的劲都散了。这一点尤为重要。
6:当单腿立地时,膝要尽力上提至胸口。经常抱膝独立《松胯,提肛、收腹、吸气》锻炼腿的蹬、踢和弹性放长。若表演拳架可以不追求,不好看。
三:腿
1:双腿站立时,腿的里侧有向后外膨胀的感觉。前面有向里合的感觉,形成一种缠裹之感, 是一种对称开合劲。
2:逆缠出步《或退步时,大趾领劲,向内缠,经膝向里合经会阴穴》。
3:腿的顺缠,与上述相反。为小趾领劲向外旋转缠绕,经会阴穴。
4:双腿有一顺一逆,也有双顺双逆。不必过分追求。
5:独立步要注意领好顶劲,收腹、吸气、松胯、提肛、五趾抓地。有利于重心稳定。
四:裆、胯、臀、尾骨
1:打拳裆要圆,要虚。尤其是腹股沟要松开,这一点对陈拳练习者很重要。常言道、腰、裆、膝,太极拳的发动机。怎样圆,怎样虚,习者细心领会。
2:裆,胯的运化。是在立体螺旋的前提下走八字形。松胯在练拳中极为重要。
3: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走架时动作不论大小都要圆裆。裆也有开有合。
4:倒换重心时,裆走“下弧”走“锅底型”。但裆的最低高度,不低于膝盖。低于膝盖形成荡裆,即为病。
5:尾骨要放松,自然下沉。
6:打拳时注意百会穴,与会阴相吸相系的感觉。又要体会上下对拉拨长的感觉。
五:腰及小腹《丹田》
1:腰是太极拳运动的枢纽部位。从劲力发放来说也是关键。即“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
2:“腰不动,手不发”的要领,体现在拳式大小动作之中。不论大小动作都要从腰部运起。即“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之谓也。
3:腰要“四成上升,六成下沉”,上拨者即顶劲上领,下沉者即塌腰落胯。“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4:气沉丹田是陈氏太极拳内功之精髓。学员认真体悟。
5:腰部之后为命门。要有鼓荡,膨胀之感,“雪里花开”“水中火发”即指此处。“前去之中必有后撑”,“逢前必后”,要体现。
6:要使腰、裆、胯即松沉又灵活协调。要感到小腹是放在大腿根的。而不是支挺在大腿股骨头上。
7:一条体验是:松腰松胯。主要是松命门穴以下腰椎。
六:胸、脊、背
1:上身端正是陈长兴老架太极拳的主要特征。因此,胸、脊、背要保持自然松沉中正。防止挺胸,凹胸,弓背等弊病。胸背均有开合。胸开背合,背开胸含。
2:脊椎,关节放松非常重要。椎关节即要放松,拉长,又要虚虚合住。请记住口诀:“轻轻领起,虚虚合住。”
3:陈长兴传的拳架特别强调上身中正。如果平时腰脊不直。就容易过早的出现损伤性的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毛病。
七:肩
1:肩随胸腰变化而动。要平正松沉。切忌拱肩、扛肩、晃肩、耸肩。走架时不能一肩高一肩低。更不能左右上下摇晃。
2:肩之腋下要虚。不能夹死。有外撑之感。即“转关在肩”,运化之机也。
3:肩在松开的前提下向下沉。如陈鑫公所云;“肩头骨膊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开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竞未开。必功苦日久,自然松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八:臂
1:两臂相吸相系。
2:两臂始终有绷劲。总要保持半圆形。
3:肩、臂、肘、腕、手要节节贯串。
九:肘
1:沉肩坠肘。肘总要低于肩。
2:特殊情况下可以挑肘。如“穿心肘”。
3:有“肘不离肋”“肋不贴肘”之说。两者是互济互用之法。
十:腕
1:腕宜沉宜活。即“杨指坐腕”,“舒指塌腕”,之谓。以免犯漂浮之病。
2:在走架中,注意腕的用法。如用腕背、刁拿等。
3:旋腕。被对方擒拿手拿住时,走螺旋劲以破解。
4:扬指坐腕对于老架外形,很重要。就象简介中说的。没有扬指坐腕,其外形不可观。
十一:手
1:陈照奎老师重视手型。其拳架至今无人超过。
2:掌:要求瓦拢掌。即意溉中指肚。或劲要运到中指肚。
3:掌型:四指卷拢,大指扣在中指中节。拳虚握。
4:勾手:里下折腕,五指捏拢。半圆型,不是九十度。
注:不论学员的目的是健身还是实战。上面所说的都是基础。应切实的去把握。同时在生活中也时常去体会。这样掌握起来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