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偏沉”是什么意思?这个也是各家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的地方。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都不同。我把这些解释都综合一下。“随”是好的,我们前面也讲过这个“随”字,它的本质还是“活” 。“滞”是不好的,是呆滞,双重就要呆滞。
简单的说,“偏沉”就是分阴阳,阴阳平衡。“双重”就是阴阳不分。“双重”对应的还有一个“双浮” 。“双重”就是双阳,“双浮”就是双阴,阴阳不分,是病。
历来拳家对“双重”都有不同的解释,在此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从个人单练来说,左手实,那么同侧的左腿就要虚,与此同时右手要虚,右腿要实,这样做到了就是“偏沉” ,反之就是“双重” 。从双人对练来说,顶就是双重,丢就是双浮,不丢不顶则阴阳平衡。
比如按式,两个手看起来都是在往前推,但你两个手不能平均用力,这样就是不分阴阳,两个手的阴阳应该是在不断的变化。练太极拳的人桩功通常都很好,一般的人推不动他,如果我们把破解开来看,其实也不复杂的。常人用力去推的时候,两手是不分阴阳的,这么平均用力的去推,这样的力很好化解。但是有太极功夫的人,他不会这么简单的出手,他出手是随时在调节,不断的在变化,你听劲不如他,你就感受不到他的变化。当然如果两个人功夫相当,两人都在作细微的调节,所谓“微尘起泰山” ,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能什么也没看出来,人家已做了很多攻防的转化了。这时比的是两个人手上(手上是个代指,实际是整个身心)的精细程度了。
太极拳是深以测浅的。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是面对比我差的人,那我怎么做都是对的,我就随便封住他,随便起动他的根,随便把他发出去,就算我做错了,双重了,对方感觉不出来,那我即便做错了也是对的,他做对了,我可以设法造成他犯错,他做错了,我可以放大他的错误,让他越做越错,随便他怎么变,怎么调节,我总是走在他的前面,他变不过我;要是换一个功夫高我很多的呢,马上就反过来了,我怎么做都错,有时候你明明觉得人家做错了,可是你还是没法,抓不住他的漏洞,自己呢一动就错,为什么一动就错呢,因为对手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始终走在前面;还有一种情况是最复杂的,就是面对与自己听劲和功力都差不多的人,那每一手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情况下最好自己不要犯错,到头来看谁犯的错误更少,谁就能获胜。说到底还是功夫修炼的深浅问题,这的确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有时候你会有一种感慨,总觉得在某人手上走不掉,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超过他啊!可是你在进步,他也在进步呀!这是个难题。人要是老是跟人比,那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修道保法”。我把我的身体、心性越调越好,越做越精细。当然人跟人还是有智慧的差别,也有下功夫的深浅不同,那有可能你会超越很多人。我才入门的时候,师门里随便哪个都能赢我,但是如果你下的功夫更深,肯动脑筋,慢慢的你可能就会超越一些人,可能有些人是你一辈子都超越不了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就不练了,这一两百年以来,号称“无敌”的也就杨露禅一人而已。每个人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你辛辛苦苦练了很多年,还是走不掉,别人功夫比你高,没办法,就算你分了阴阳,他可以破坏掉你的阴阳,让你陷于呆滞,你没病要给你弄出病来。“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注意这个“自为人制” 很重要,说到底还是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自己的身体没有调理好,自己的国家没有治理好,自己“双重”了,阴阳不分,虚实不明。我们在推手中被制,不是别人把你怎么样,而是你自己犯了错误被人家利用才会被制的。
跟功夫比自己好的人推手的时候,被封住,整个身体呆滞了,这时候怎么办呢?经常有刚入门的师兄问这样的问题,“我被封住了怎么办呢?” 这就相当于人家刀已经抵住了你的咽喉你还问怎么办一样。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怎么办了,只有“堕入轮回”,重新来过。太极推手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断的这么死而复生,重新来过。所以有好多太极拳家都说太极拳的功夫是输出来的。要七次跌倒,八次站起来!只有这样不断的磨砺,功夫才会上身。
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被封住了的时候你最应该问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会被封住?” 被封住是个结果,我们应该关心的是被封住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当然是你自己没有调节好,前因错了,当然结果不妙。到结果的时候你才问怎么办,那当然只有重新来过了。如果你不甘心,要反抗,那是想错上加错。我们看到高手将低手发放的很远,过程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但成功的发放往往是低手被封住了以后还不甘心,乱动,反抗,错上加错,被高手抓住机会利用了,高手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呀!他就是要把你这个反抗给逼出来,如果你不错上加错,至少不会被发的很难看。所以说太极推手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哪个更松、更柔、更定得住、更稳得起。
所以李太老师雅轩一再强调,太极拳的发劲不是你主观的想怎么打的问题,是要别人喂到你嘴里来的,你才能吃。好比我张嘴等着,别人把回锅肉夹到你嘴里,你才合嘴轻轻松松的吃了就行了。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从前因上去找问题,争取在前因上就不出错,这是我们修炼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方法。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这里说的很明白了,不能运化的前因是双重,双重的前因是什么?是不知阴阳,不懂阴阳的道理。下面就进一步说阴阳的道理。粘住对方也就是走化,走化也就是粘住对方。粘和走是相互依承的,可以互为因果,你能粘得住,就能走的开,你能走的开,就能粘得住,粘和走是不能一分为二的,要不即不离,不丢不顶,《太极拳论》翻来复去的强调这一点。
“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是相互交融,一体不二的东西,在运动当中,总是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的。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对方的错误,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不要犯错误,他要乱动,迟早他会有错的,对方也不犯错呢?那很好嘛!你要是没有能力促成他犯错,那就比一下谁的耐心更好了。
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气势汹汹的主动出击,而是在一种自己很安全的状态上去捕捉战机。自己这个身心一动,是个阴阳的共同体,周身完满无缺,上下相随,内外一心,可以说是一种高度协调的一个整体。两人一交手,又构成了一个更大的阴阳共同体,这里面的阴阳,此消彼长,始终在不断的转化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这个阴阳共同体的平衡。
有一种足球战术叫作“全攻全守” ,场面很好看,也不是不能赢球,但发明这一战术的荷兰队从来没有赢得过世界杯,真正长盛不衰的理念是“攻守平衡”,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永远是“攻守平衡”的球队。攻守平衡,犯错误的机会少,对对方犯错的敏感性强,我自己保盈持泰,对对方全息观照,对对方的一切了如指掌,而且对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能作出正确的应对,我自己的阴阳总是能保持平衡稳定,久而久之就会生出一种“未动能知”的感应,这就是“懂劲”了。所以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这也说明了一个进一步渐修的过程,默识揣摩呢极言我们要动脑筋,要多想。太极拳要练成功,那真得有大智慧。要有聪明的头脑,要有实在的为人。一个只有聪明的头脑的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踏实练功,不认真打拳,总是处处想取巧,甚至以为看了什么秘诀真传,功夫就会上身。太极拳的确是个智慧拳,但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就如我们讲的上虚下实一样,下面要非常的扎实,非苦练是不行的。当然人笨了也不行,只知埋头傻练,那也出不了功夫。所以要多思,多悟,慢慢的功夫就会上身了。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这一句话特别重要,这是对整个《太极拳论》打一个总结。“舍己从人” 是我们在太极拳功夫的修炼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就是一句最高的武功心法,是太极功夫克敌致胜的最大秘密。
先说“舍己”,我们从两人交手的状态来看,我把自己置之死地,把心放下来,要呆若木鸡,心死则神活,要真正把自己舍掉,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把我的整个身体都放下了,无所谓了,我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这种情况下我的神就超拔出来,非常的清醒,对手的一举一动尽在我观照、掌控之中,我专等他的错误出现,给予致命一击。“从人”就是要随对方,要因应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实际上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具体到推手的训练中,你要我的手,我就不要,舍给你,你要我的身,我也舍给你。当然我也不能丢完了,还是要不丢不顶,说来说去都是在说这个。
“多误舍近求远”的意思,也有很多种解释,简单的说也就是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好,不要一门心思的去想把别人怎么样。自己不犯错误是最重要的。当然话是这么说,往往事到临头不自由,“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就拿我自己来说,道理都很明白,但真跟人推手的时候往往忘了这些原则。有时候别人恭维你,说你功夫很好,你想显示自己,想打一个很好的效果出来,这种情况最危险,最容易犯错误。
2000年我参加省上的推手比赛,决赛前,因为已经知道对手是谁,所以针对他的特点,我想了一晚上,设计了很多战胜他的方法,可是在比赛的时候,情况完全不是我预先想像的那样,我设计的方法没有用得上的,对手也是人,他也在想办法赢我呀,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最后还是靠我本身的功力艰难的赢下来。自己平时有多少就是多少。那次比赛使我坚定了我后来练太极拳的方向,就是反求诸己,主要从自己身上去下功夫,舍弃那些外在的招式方法,把自己的事先弄好了,至于别人怎么变,那是他的问题。况且“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一门心思去想别人,哪里想得过来?所以我们不要“舍近求远”。
总之,《太极拳论》就是反复告诉我们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把身己的身心调整成为太极的状态,“如如不动,光明遍照” 。“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极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我们看整个《太极拳论》都没有教我们一手具体的攻防的技术,而是在阐明这个最核心的理念。这个根本把握好了,路就不会走错,至于每个人自己能走多远,那就是各人自己的事了。杨澄甫宗师说过,太极拳能修炼成功的,代不数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