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熟而渐悟懂劲”,这个就是渐修。着熟的这个“着”,就是前人总结的练功方法。你要想象六祖慧能那样一下子自己就懂了,想来也是不行的,可能需要大天才才行。要“懂劲”还是要通过“着熟”一步一步的去修炼,然后才可能豁然贯通。这里说到一个“劲”,太极里边不说“力”而说“劲”,我们一般把单纯的肌肉收缩的力称为“力”,比如说“扳手腕”,就是相关的这几个肌群的收缩,这个叫“力”,或者说叫“拙力”。而这个“劲”是太极拳的一个专门的术语,它是你的身体通过这些“着法”的训练后,通过打拳练功把身体都抖散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你能对你的身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自然产生的一种完整的“整劲”,或者说我们出的这个“劲”,是一种复合的力,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它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根据你的变化在不断的调节,这个才能称之为“劲”。
太极拳里还有一个术语叫“听劲”,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说法,我们常说“练听劲”,说某人功夫差就是说他听劲差,你听劲好就是功夫比对方好。那这个“听劲”是什么呢?就是通过“着”的这些方法的训练,你对这种“劲”的变化感觉非常的灵敏。如果对方是一个很单纯的直力,那这种力非常好处理。如果对方是在跟着你在不断的变化,他在不断的调整。两个都是内行,都在调整,那就要看谁调的更细,看谁的意识走在前面,这就是一个“听”的过程,都在不断的调,也就是在“听”对方,不是用耳朵而是通过全身的感应去感受对方的变化。我的老师今年八十七了,他一样的可以把我打出去,实际上他现在身体很瘦,真的没有什么力量了。但是他的感觉非常灵敏,他的意识始终走在前面的,我要变始终变不过他,他的变化总是侵住我的根,这样我总是守不住自己的地盘。他要打我就很简单,确实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这就是他的听劲比我高,活做的精细,好比绣花,他是用很细的针在绣,而我是拿个很粗的针在缝,所以太极拳要练精细的东西。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听劲”下个定义的话,就是“微动即知为听劲” 。对方有一点点小的变化,我都很敏感,我都知道,而且全身都要关照。所以说“着熟”也就是练“听劲”的过程。
那“懂劲”是什么呢?就是“未动能知”。这个境界可就太高了!你往这一站,我就了解了你全身的毛病,哪儿有问题。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其实不一定伸手,行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所以“未动能知为懂劲” 。在我们这个门派对懂劲提得非常高。在我们看来,懂劲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就相当于禅宗里讲的“开悟”了。开悟了以后,你还要往前走,要“阶及神明”,阶及神明就不可说啦。“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个“阶及神明”我们这里就不说。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个“用力”就不是我们刚才说的用力,实际上是指用功的意思,就是说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不断的用功。你只有通过不断的去修,去参,然后可能某一天想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据说杨澄甫祖师的弟子郑曼青,他是文人习武,总是不知道怎么放松,功夫呢就总是上不了层次,有一次他做梦,因为他天天都在想如何放松如何放松,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他梦见自己的手被人砍断了,砍断了以后那种感觉,就是没有啦,第二天去推手就大不一样了,就顿悟了。从此一日千里,终成一代宗师。所以我们打拳推手时,手要没有,有的人打拳,你能明显的看到他手上的意非常重,他全身的意都用在这个手上。实际上你只要意注意哪儿,哪儿就要僵。所以手要丢开,要没有手。郑曼青老师梦见手没有了,他推手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如果别人进来了,你用手给他顶住,那么你肩也僵了,肘也僵了,最后自己被打出去了。如果没有了,空掉了,自然就化了。这个过程你还是得打破脑袋去想,去悟,你可能突然就有那种顿悟的感觉。
我觉得太极拳的东西,道理都是明摆着的,心知容易,太极的理论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难的就是要身体做出来。“心知易而身知难” ,所以还是要有一个“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的这样一个用功日久的过程。我们都是把这个作为一个终生的修炼过程,不是说你突然就能够达到什么境界。而且这是没有止境的,你说你听劲很细,手很轻,一定还有比你更细更轻的。别人做的比你更精细,还有“微雕”!所以“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就是说无捷径可走,你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去练,然后才会有“顿悟”的那种喜悦。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这一段就完全是教你怎么做了,你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一大段完全是在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把我们的身、心调整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并没有教你怎样去进攻怎样去防守,而是把你自己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练拳到底要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这个是非常实在的,这个在我们平时练拳的时候都是反复的强调的。头不是由下往上去顶,而是好象头顶上有个东西悬着,有根绳子在往上扯一样的感觉,所以叫“虚灵”,又叫“顶头悬”,你一顶头悬,这个“神”就出来了。中间的这根线吊着,随便身体怎么变化,中间的这个“顶劲”都不能丢,你头往哪边偏,别人就可以往那个方向打你。这个是“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就是上要悬着,下面要沉着。《易经》里有个“谦卦”,从卦象上来看,如果我们形象的把这个卦象看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它的“九三爻”这个位置就是“丹田”,丹田这一块要实,这个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山,就是说你要有实实在在的“山”,但是你要把它藏到“地”下,“谦卦”就是谦虚的意思嘛,要虚心,要把心放下来,放在肚子里,丹田这一块就很实,上面虚虚的顶着,下面实实的沉着。如果我再往下沉,那这个卦就变成“升卦”了,下面变成了“风”,是“活”的形象,实在而又有活力。再往下沉,就变成“泰卦”了,这么我们练太极的一个目标,就是下面要实,上面要空,中间呢要灵活,就是“上虚下实中间灵” 这样一种状态。